一种水下多级抛载装置及抛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1825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633639.1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多级抛载装置,包括一级抛载支架、二级抛载段体和抛载电机,抛载电机的电机转轴与传动轴套连接,传动轴套的末端分别与一级抛载支架、二级抛载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抛载电机设置在观测系统主体段的底部,在观测系统主体段上设置有通讯耐压舱、存储控制舱、浮体、阻尼刷和天线。本发明采用一个电机实现两级抛载,当遇到水下有泥沙情况防止系统陷入泥沙设计二级抛载,正常情况下系统抛载重物(一级抛载支架)可以上浮,当系统陷入泥沙中时,控制二级抛载。有效解决了在复杂环境中设备抛载重物后不能上浮问题,提高了设备回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水下子母系统矩阵式同步释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1518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633637.2

    申请日:2018-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3/00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下子母系统矩阵式同步释放装置,包括控制舱、电机、螺纹连杆、支撑杆、多连杆组合机构和支架;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螺纹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在螺纹连杆上设置有牵引托盘;所述多连杆组合机构包括若干个连杆组,每一连杆组对应一个子系统的释放;通过电机带动螺纹连杆转动,螺纹连杆带动牵引托盘直线移动,进而带动连杆组撑开,进行释放子系统。本发明采用伞骨架模型原理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可保证子系统在释放过程中不产生左右摇晃;四组平行四边形固定在同一个牵引托盘上,牵引托盘的上下运动带动四组平行杆结构做相同的伸展和收缩运动保证释放的同一性。

    一种水下子母系统矩阵式同步释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1518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633637.2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下子母系统矩阵式同步释放装置,包括控制舱、电机、螺纹连杆、支撑杆、多连杆组合机构和支架;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螺纹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在螺纹连杆上设置有牵引托盘;所述多连杆组合机构包括若干个连杆组,每一连杆组对应一个子系统的释放;通过电机带动螺纹连杆转动,螺纹连杆带动牵引托盘直线移动,进而带动连杆组撑开,进行释放子系统。本发明采用伞骨架模型原理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可保证子系统在释放过程中不产生左右摇晃;四组平行四边形固定在同一个牵引托盘上,牵引托盘的上下运动带动四组平行杆结构做相同的伸展和收缩运动保证释放的同一性。

    一种三段式水下变形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97749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87335.2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水下变形机器人,包括主体段、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分别位于主体段的两端,且能够相对于主体段来回移动;在主体段上设置有滑道,在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上设置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排孔滑动支架。该机器人通过推进器驱动变形的方式,无外加变形机构便可方便快速水下改变姿态,极大减少了控制复杂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软硬件资源的浪费。另外,本发明采用水下双排列红外光短距测定,无外加复杂控制机构即可实现对水下机器人变形长度的伸展或收缩方向判断,并获取准确的变形长度,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功耗低等优点。

    一种无电磁干扰的海管腐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411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1103676.2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磁干扰的海管腐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装置由可变形状机器人、检测装置和抓取固定装置组成,检测装置由壳体和探头监测组件组成,探头监测部件包括检测杆、滑杆、红外发射传感器、卡位机构、检测探头传感器和红外线接收传感器,抓取固定装置采用液压驱动,检测装置采用的是将检测探头的重力势能与推进器和阻尼刷配合使探头在滑杆上实现滑动检测的被动式检测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利用电动驱动会产生的电磁干扰,还可以通过调整阻尼刷阻尼的大小,改变检测探头的对海管检测速度,本发明从源头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规避了海水扰动和周边电场两大干扰,使得水下机器人对海管的非接触式电位检测的检测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种形态全适应的海下抓取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4522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03677.7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态全适应的海下抓取固定装置,包括箱体、卡爪、主控制箱及连接在箱体上的夹持部,夹持部包括主动力泵、动力板、液压弹簧收缩杆、滑杆机构和履带减震防滑触手,所述履带减震防滑触手是由多个履带通过一个自由度的连接关节连接而成,履带为柔性结构与抓取物相接触的面设有条纹,所述液压弹簧收缩杆通过油管与主动力泵相连,施加牢固的压力并贴合包围物体形状,且该装置主动力泵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可以非常好的控制其施加压力的力度该装置能够适应海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且能够抓取物体的自身形状也会随外部的扰动而发生无规则变化,该装置具有过程可控、安全稳定的优点。

    一种矩阵式剖面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428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33629.8

    申请日:2018-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C11/34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矩阵式剖面观测系统,包括岸站系统、母弹系统和若干个子弹系统,岸站系统通过脐带缆与母弹系统连接,若干个子弹系统在释放前由母弹系统所携带;所述母弹系统包括母弹外壳,在母弹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系统控制舱,在母弹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罩,并在导流罩处设置有第一测量传感器,所有子弹系统沿母弹外壳的周圈均匀布置,在母弹外壳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控制所有子弹系统同步释放的释放装置,在母弹外壳上对应设置子弹系统的位置处开设有方便子弹系统伸出母弹外壳的窗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测全海深空间区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有效解决多个子弹系统同时释放的姿态统一性及同步性,提高了子弹系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一种触水脱钩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1539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854557.0

    申请日:2016-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触水脱钩装置。其包括外壳、脱钩孔,所述脱钩孔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头,所述外壳中空,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脱钩孔之间设有阻挡壁,所述空腔内设置行程杆,所述行程杆上套有弹簧,所述行程杆上还设有挡块;所述弹簧前端被阻挡壁阻挡,后端被挡块阻挡,使的弹簧被压缩,产生恢复力。所述外壳后端头的内部安装顶紧装置和水溶腔,所述水溶腔内盛放水溶物质,所述行程杆后端固定在水溶物质上,所述行程杆前端穿过阻挡壁伸进脱钩孔内。本发明首次采用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水溶物质,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无需人员手动脱钩,极大地方便了脱钩工作的进行。

    一种三段式水下变形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97749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1587335.2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水下变形机器人,包括主体段、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分别位于主体段的两端,且能够相对于主体段来回移动;在主体段上设置有滑道,在前变形段和后变形段上设置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排孔滑动支架。该机器人通过推进器驱动变形的方式,无外加变形机构便可方便快速水下改变姿态,极大减少了控制复杂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软硬件资源的浪费。另外,本发明采用水下双排列红外光短距测定,无外加复杂控制机构即可实现对水下机器人变形长度的伸展或收缩方向判断,并获取准确的变形长度,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功耗低等优点。

    一种无电磁干扰的海管腐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4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03676.2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磁干扰的海管腐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装置由可变形状机器人、检测装置和抓取固定装置组成,检测装置由壳体和探头监测组件组成,探头监测部件包括检测杆、滑杆、红外发射传感器、卡位机构、检测探头传感器和红外线接收传感器,抓取固定装置采用液压驱动,检测装置采用的是将检测探头的重力势能与推进器和阻尼刷配合使探头在滑杆上实现滑动检测的被动式检测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利用电动驱动会产生的电磁干扰,还可以通过调整阻尼刷阻尼的大小,改变检测探头的对海管检测速度,本发明从源头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规避了海水扰动和周边电场两大干扰,使得水下机器人对海管的非接触式电位检测的检测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