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海水静压的原位电解气体压缩及动力输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76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63526.X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水静压的原位电解气体压缩及动力输出系统,其中所述深海电解水制氢系统包括多个位于深海的电解槽、电解电源、与所述电解槽通过氧气输送管路连通的氧气稳压罐、与所述所述电解槽通过氢气输送管路连通的氢气稳压罐;其中所述氧气稳压罐通过带有单向阀的管路连通氧气气动马达。所述氢气稳压罐通过带有单向阀的管路连通氢气气动马达,所述氢气气动马达内经过做功的氢气通过氢气出口管路连接海面氢气氧气收集中继船进行收集。对深海静压加以利用,使用海水静压对电解制得的氢气、氧气加压,节省现有制氢环节中的增压成本。在高压氢气、氧气输送过程中,通过气动马达实现深海静压的利用,实现动力输出。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57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072612.8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涉及减阻方法技术领域,该仿生减阻方法采用仿生外表皮结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组成,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包括仿生沟槽、仿生黏液孔和柔性软材料,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表面均匀开设有仿生沟槽和仿生黏液孔,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柔性软材料,所述柔性软材料的外表面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拆卸式连接。本发明通过仿生沟槽改变水流的流场结构,实现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减阻,该过程中提高了减阻效果,同时减小表面的摩擦阻力,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操作等优点,与水下航行器的适配程度高。

    用于水锤防护的磁流变蓄能器及其安装方法、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215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03563.0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锤防护的磁流变蓄能器及其安装方法、控制系统,所述磁流变蓄能器包括带有密封腔的壳体,所述密封腔内设有活塞体、磁流变机构;所述活塞体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连接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外周与壳体内壁配合,连接部设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所述磁流变机构设在连接部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活塞体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复位机构和通流孔,通流孔开设在壳体上;当输送管道发生水锤冲击时,流体经通流孔推动活塞体向复位机构侧移动,磁流变机构产生阻尼力对水锤冲击做出控制;当水锤冲击结束,活塞体在复位机构的推动下向通流孔侧移动复位。本发明的磁流变蓄能器为半主动控制器件;设备本体及装配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57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72612.8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涉及减阻方法技术领域,该仿生减阻方法采用仿生外表皮结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组成,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包括仿生沟槽、仿生黏液孔和柔性软材料,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表面均匀开设有仿生沟槽和仿生黏液孔,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柔性软材料,所述柔性软材料的外表面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拆卸式连接。本发明通过仿生沟槽改变水流的流场结构,实现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减阻,该过程中提高了减阻效果,同时减小表面的摩擦阻力,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操作等优点,与水下航行器的适配程度高。

    一种泊车AGV的夹持抬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2180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385581.4

    申请日:2019-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泊车AGV的夹持抬升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推送机构的两侧,为左右两个,呈对称分布,实现对轮胎的夹持抬升;所述推送机构,位于泊车AGV车体的中心位置,分别与两组呈对称分布的夹持机构相连接,实现两组夹持机构同时伸缩功能;两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汽车的抬升与卸载功能。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与更替;所述夹持机构,由于其夹持爪组件只进行相向或背向运动,与现有采用旋转夹持的夹持机构相比,具有结构精简、空间占用率低、平稳搭载的优点;所述推送机构,采用X型推杆结构,构成省力结构,具有能耗低的优势;同时可根据车辆轮间距的不同进行夹持机构的位置调节,具有适用性、灵活性优势。

    一种单驱动控制多层转盘独立转动的双环形立体车库

    公开(公告)号:CN11102180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42071.1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驱动控制多层转盘独立转动的双环形立体车库,包括钢结构框架、动力传动装置、内环旋转载车装置、外环载车板和电梯,钢结构框架为同心的双环形结构,包括内环钢结构框架和外环钢结构框架,动力传动装置设于环形钢结构框架的中心位置,内环旋转载车装置固定安装在每一层的内环钢结构框架上,外环载车板固定安装在每一层的外环钢结构框架上,电梯设置于钢结构框架的外环立柱和内环立柱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库由中心一台驱动设备即可控制每一层载车转盘独立转动,简化了整体结构并降低了成本;内环载车转盘每一层都可转动,配合四部电梯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存取车效率;双环型设计,不仅增加了车位数量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一种用于波浪能俘获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812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26186.4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波浪能俘获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几何模型和数值波浪激励场模型;步骤S2,确定电极布置类型,建立其几何模型;步骤S3,添加物理场;步骤S4,设置空气域、水域、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材料属性;步骤S5,网格划分;步骤S6,设置各物理场属性和边界条件;步骤S7,确定各物理场耦合关系,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步骤S8,流场特性分析;步骤S9,静电场特性分析;步骤S10,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等效电路仿真分析。它考虑了从波浪激励到电能输出过程中的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使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一种差速耦合式风浪互补发电系统、方法及互补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92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488632.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机电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耦合式风浪互补发电系统、方法及互补发电装置。利用液压系统进行海上风能与波浪能的能量调节与传输;采用差速行星齿轮机构对风能捕获子系统与波浪能捕获子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耦合叠加,并有效降低风能捕获子系统与波浪能捕获子系统能量耦合过程中的消极耦合作用。本发明通过液压系统对能量进行传输与调节,大幅降低了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解决了以往大多数方案在能量传输与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套差速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两个子系统能量的高效耦合,从而大幅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量捕获效率。

    多自由度变刚度变阻尼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91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3942.4

    申请日:2022-11-22

    Inventor: 王强 刘月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变刚度变阻尼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所述隔振器包括囊式空气弹簧、磁流变阻尼器;囊式空气弹簧内安装以六自由度布置的六套支腿,每套支腿上均设有磁流变阻尼器;每套支腿包括上活塞杆、缸体、活塞、下活塞杆,缸体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活塞设在缸体内,活塞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或者活塞上设有节流通道,活塞上安装有线圈,上活塞杆一端与活塞固定,上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缸体后与上端封板上的铰接组件连接,下活塞杆一端与活塞固定,下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缸体后与下端封板的铰接组件连接。本发明的隔振器能实现六自由度上刚度、阻尼力的连续可调;外型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单个、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复合使用。

    一种海洋平台设备安装基座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2686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06829.3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平台设备安装基座结构优化方法,以基座结构中的基座肘板、腹板和双层底的纵骨、横骨中各单元密度为优化设计变量,输出端评价点群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加速度响应幅值最小目标函数下基座拓扑开孔优化;以基座面板、肘板、腹板、基础结构双层底的上板和下板以及纵骨、横骨的厚度为设计变量,基座输出端评价点群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加速度响应幅值最小目标函数下基座拓扑加筋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拓扑加筋与开孔综合优化后的双层底结构较原始结构的减振效果大幅度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