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2500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83056.0
申请日:2016-08-18
IPC分类号: G01R31/36
CPC分类号: G01R31/366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脉冲电流的锂电池欧姆内阻的测试方法,先静置锂电池,然后通过脉冲电流使锂电池进行第一次瞬时放电,之后再进行第一次瞬时充电;接着通过脉冲电流使锂电池进行第二次瞬时充电,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瞬时放电,最后计算锂电池的充电欧姆内阻和放电欧姆内阻。本发明采用双脉冲电流,相对于单脉冲充电或放电电流,使脉冲电流增大了一倍,脉冲幅度的增加提高了电池的电压响应幅度,减小了测试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误差;采用的双脉冲电流保证了锂电池在测试中的SOC不变,避免了由于锂电池SOC的变化引起的锂电池开路电压的变化,锂电池电压降全部来自直流电阻的变化,测试值更接近欧姆内阻,提高了欧姆内阻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37102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30736.3
申请日:2016-08-26
IPC分类号: G01R31/36
CPC分类号: G01R31/3627 , G01R31/3648 , G01R31/366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交流阻抗频谱的在线同步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锂电池的电流激励信号和电压响应信号获得电流离散采样序列和电压离散采样序列,再通过维纳-霍甫方程计算电流离散采样序列和电压离散采样序的互相关函数,将其作为锂电池的时域冲激响应函数,之后对时域冲激响应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锂电池的频率响应,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阶数,获得不同频率段的锂电池交流阻抗频谱。本发明可以实现锂电池的多个交流频率阻抗的同步测试,通过冲激响应函数获取锂电池的频率响应,所需的先验知识较少;且在有噪声和信噪比相当小的条件下,也能很好地进行辨识;采用维纳-霍甫方程得到相关性函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711478247.4
申请日:2017-12-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域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底层代理实时采集电网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结合上层代理的指令判断是否需要储能系统进行响应;当需要响应时,底层代理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直到电网的运行状态达到预设的正常区间。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储能系统的控制上采用虚拟同步机的变流器控制,模拟了传统同步发电机那样利用储存在转子上的动能来抑制功率或频率的波动,使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本发明将广域储能与虚拟同步机控制相结合,运用多代理的控制构架,既在局部储能的控制上实现了控制的稳定,又在广域领域实现了储能整体的协调控制,减小了储能系统充放电的不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779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611086192.8
申请日:2016-12-01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T11/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典型工况曲线的提取方法及其评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读取新能源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运行数据;确定或读取所述储能系统在一个采集时长的充放电功率数据,并组成充放电功率矩阵;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功率值的区间分布特性,得到k时刻的特征充放电功率值向量;确定所述储能系统在k时刻的典型功率值;剔除幅值较小的储能系统功率,确定所述储能系统在k时刻的典型功率值;整合典型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在k时刻的典型功率值;分析并整合所有时刻的典型功率值,得到储能系统典型工况曲线。取得评价典型工况曲线。本发明提高了新能源与储能混合发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611247846.0
申请日:2016-12-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代理的百兆瓦级电池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风电Agent采集风力发电组件发电功率信息,光伏Agent采集光伏发电组件发电功率,储能Agent采集储能系统参数;风光储Agent向所述储能Agent发送实时平滑波动率控制要求的通信请求;所述储能Agent根据风电、光伏发电功率和平滑波动率控制要求制定平滑控制目标函数,并对风电、光伏、风光输出功率进行划分区间;对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进行寻优计算;储能Agent根据所述储能系统最优输出功率控制储能系统输出功率;风光储Agent统计风电、光伏、储能输出功率信息,判断联合输出功率是否超出波动率要求。本发明结合多代理技术,完成风光储系统输出功率波动率要求,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控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104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710018479.5
申请日:2017-01-10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1R31/382 , G01R31/38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量数据的储能电池特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每个电池单体的监控数据,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SOC和温度;(2)根据所述每个电池单体的监控数据计算电池单体的健康特性指数;(3)综合单体每个评估点的健康特性指数,计算当前单体的总体健康特性,并存储分析结果。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海量电池监控数据存储子系统、电池特性分析子系统和电池特性分析结果存储子系统。本发明能够适应大规模储能电站所有单体电池特性的快速分析,以及能够更精确的反映电池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10927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410849455.0
申请日:2014-12-29
IPC分类号: H01M4/48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炭电池负极材料,是由按质量份计的下述成分制备的:铅粉100份,TinO2n‑10.1~15份,扁平双壁碳纳米管0.05~0.5份,硫酸4~15份,硫酸钡0.3~2.8份,活性炭0.5~10份,聚酯纤维0.05~1份,石墨0.1~5份,木素0.1~2份,腐殖酸0.1~2份,水10~20份,硬脂酸钡0.1~1份。本发明所制得的铅炭电池负极材料,可减少炭材料的使用量,有效抑制负极析氢,提高电池负极的电导率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能提高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进而提高铅酸电池的比功率和循环性能。该项技术有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车、电动工具、脉冲发射等领域的新型铅炭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69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510674348.3
申请日:2015-10-16
IPC分类号: H02J3/3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梯次利用电池多类型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接收储能电池相关运行数据;(2)存储和管理所述储能电池相关运行数据;(3)随机确定储能电池的功率分配系数;(4)基于自适应功率分配方法,计算储能总功率分配给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和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功率值;(5)实时调节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分配系数;(6)修正储能电池功率命令值;(7)输出所述储能电池功率命令值。本发明达到了既能防止对储能系统的过充和过放电,又能保持储能系统良好性能,从而实现含常规电池与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多类型储能电池电站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的控制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834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510082695.7
申请日:2015-02-15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电站的故障诊断与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电池、变流装置、配电设备、通信系统的状态信息,分别构建电池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变流装置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配电设备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通信系统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基于电池、变流装置、配电设备、通信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对电池储能电站中的电池、变流装置、配电设备、通信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评估;建立电池储能电站故障诊断与评估模型,进行电池储能电站故障诊断与评估。本发明的方法根据电池储能电站的特点,采用分布式诊断与集中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快速实现整个储能电站的电池储能电站故障诊断,找出故障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95829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212961.3
申请日:2015-04-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分类号: Y02E40/76 , Y04S10/54 , Y04S10/5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读取未来一天内预测的负荷出力数据、储能参数及分时电价数据;(2)计算优化前的符合标准差和电费支出;(3)求解不同权重函数下的储能系统功率输出;(4)计算削峰填谷后的评价指标;(5)计算削峰填谷的费用支出;(6)做出削峰填谷评价指标和费用支出随权系数化的曲线。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物理意义、不同量纲的目标函数无法加权相加的问题。降低了储能系统运行成本。有助于储能系统拥有者进一步地优化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