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6791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98705.3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圆柱形空域电场传感器及其空间电场强度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传感器的第一感应结构在电场中旋转;通过第二电机驱动传感器的第二感应结构在电场中旋转;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转速不相同;分别在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的表面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和第二感应电流;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为半径相同、并且长度相同的空心半圆柱体,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为相同的金属材料;通过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对第一感应电流进行处理,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通过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对第二感应电流进行处理,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基于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异值计算获得电场的测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1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01666.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设备电源端的抗混合电磁干扰的装置,由输入电缆、处理器和输出电缆构成,输入电缆,为屏蔽线缆,分别与处理器和变电站电源连接,用于处理器通过输入电缆向变电站电源取能;处理器,内部为具有防浪涌功能的低通滤波器,外壳为具有屏蔽效能的全封闭金属,处理器两端分别连接输入电缆和输出电缆,输入电缆和输出电缆的过孔均采用导电橡胶EMI垫圈;输出电缆,与输入电缆结构相同,为屏蔽线缆,分别与处理器和变电站二次设备电源端连接,用于处理器通过输出电缆向变电站二次设备电源供能,解决变电站设备电源端受混合电磁干扰的问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33391.8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广磊 , 迟永宁 , 李琰 , 田新首 , 孙树敏 , 程艳 , 李笋 , 张磊 , 于丹文 , 庞向坤 , 赵鹏 , 王楠 , 刘宏志 , 樊肖杰 , 范译文 , 张铭 , 王晓晖 , 费斐 , 黄阮明 , 张梦瑶 , 郭明星 , 肖宇 , 王聪 , 李翔宇 , 戚洪昌 , 张世帅 , 胡浩 , 张佩佩 , 叶健诚 , 吴珊 , 王庚 , 何飞 , 刘昕 , 杨晶晶 , 邓小元 , 鲁丽萍 , 李冬奇 , 于小晴 , 于洪喜 , 袁秋洁 , 郝亚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DR‑MMC混合直流送出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获取海上风电DR‑MMC混合直流送出系统的参量数据;根据获取的参量数据以及预设控制模型,得到MMC和DR的有功功率分配结果;其中,预设控制模型中,交流侧母线线电压有效值为下垂系数与MMC输出功率的乘积再与d轴交流电压参考值的加和;本发明在d轴控制量外环的电压参考给定值中添加功率下垂环节,实现了送端DR和MMC间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避免了风速骤降导致的功率倒送情况,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68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32805.5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广磊 , 迟永宁 , 李琰 , 田新首 , 孙树敏 , 程艳 , 李笋 , 张磊 , 于丹文 , 庞向坤 , 赵鹏 , 王楠 , 刘宏志 , 樊肖杰 , 范译文 , 张铭 , 王晓晖 , 费斐 , 黄阮明 , 张梦瑶 , 郭明星 , 肖宇 , 王聪 , 李翔宇 , 戚洪昌 , 张世帅 , 胡浩 , 张佩佩 , 叶健诚 , 吴珊 , 王庚 , 何飞 , 刘昕 , 杨晶晶 , 邓小元 , 鲁丽萍 , 李冬奇 , 于小晴 , 于洪喜 , 袁秋洁 , 郝亚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经DR‑MMC并联混合直流送出系统启动方法,岸上柔直换流站启动,海上柔直换流站启动;启动部分直驱风电机组,定子侧开关在检测到机侧换流器空载电压与电机定子侧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均满足预设判据后合闸,实现并网发电;当海上风电场侧交流电压超出阈值范围,DR开始传输部分功率,进而剩余全部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本发明在无需对风电机组的控制和并网策略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利用送端DR和MMC之间的配合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功率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90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98646.X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差分双探头结构的电场传感器及其合成电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传感器的第一探头在电场中旋转;通过第二电机驱动传感器的第二探头在电场中旋转;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转速相同;分别在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的表面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和第二感应电流;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为半径相同的空心圆柱体,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为相同金属材料,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的长度不同,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均未接地;通过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对第一感应电流进行处理,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通过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对第二感应电流进行处理,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基于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利用差分式计算获取电场的测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90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63447.2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建立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系统的框架模型;将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系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所述子区域包括配电网区域、微网区域,微电网与配电网连接处以及柔性互联配电网区域;基于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系统运行约束和拓扑关系,构建各个子区域的优化模型;基于所述优化模型,确定系统优化模型,利用ADMM进行相邻子区域间的交替迭代,进行各子区域间的信息交互,实现分布式优化调度。本发明以较快的收敛速度获得最优的控制方案,实现复杂柔性互联配电系统的分布式优化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39500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710752042.4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建筑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高压电力电子变压器驱动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利用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经电感线圈将谐振频率电能以远距离无线方式发送给接收端驱动装置,经过整流和DC/DC变换后生成生成开通和关断电压,为开关管开通关断所需电压和电能;无线电能传输手段可通过空气间隙实现高耐压的电气隔离,满足开关管驱动高压等级的电位参考点抬升和高电气隔离度的要求。驱动装置可应用不同的谐振频率,避免产生同频的电磁干扰,从物理上实现驱动供电互相分开,减少各开关管之间的电磁耦合和干扰。控制PWM电脉冲信号通过光电转换,以光信号在发送端驱动装置和接收端驱动装置间通过光纤传递,实现光耦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33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1228670.9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新能源远程测试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现场获取设备特征信息参数、构建数据库、根据设备运行数据源挖掘构建设备故障数据模型与设备正常运行数据模型、对异常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故障预警、判定故障原因等。本发明将离线建模、数据挖掘技术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针对远程测试设备结构复杂、运行数据动态不稳定、设备故障交互影响严重、故障定位预警困难等问题,帮助运维检修人员快速排查故障,对由于隐性故障和显性故障交叉影响产生的复合故障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维修风险定量化,及时控制大型复杂检测设备隐性故障的扩散,具有诊断准确度高、速度快、大幅度提高检修效率、降低维修费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7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21196.2
申请日:2019-02-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芃 , 刘兴华 , 孙树敏 , 张用 , 栾凤奎 , 程艳 , 左新斌 , 赵鹏 , 王玥娇 , 滕玮 , 李广磊 , 王士柏 , 张兴友 , 魏大钧 , 王楠 , 李笋 , 孔刚 , 陈素红 , 赵帅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型动态功率支撑系统及其方法,包括调相机(1)、储能系统、调相机就地调控装置(5)、储能就地调控装置(6)和功率综合调度管理系统(7),其中储能系统的交流出口与所述调相机(1)的交流出口连接后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交流电网;功率综合调控管理系统(7)与电网调度系统相连,接受来自电网调度系统的调度指令。系统采用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将调相机(1)的无功支撑能力与储能系统的快速有功响应能力进行整合,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发生直流闭锁的过程中为受端交流电网提供有功、无功功率支撑,提升传统交流电网在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411561.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冬兰 , 刘新 , 赵鹏 , 王勇 , 常英贤 , 王睿 , 赵大伟 , 徐丽娟 , 郭山清 , 胡程瑜 , 张方哲 , 张昊 , 陈剑飞 , 马雷 , 孙莉莉 , 赵夫慧 , 孙梦谦 , 姚洪磊 , 李正浩 , 于灏 , 秦佳峰 , 赵洺哲 , 苏冰 , 金玉辉 , 许善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物联网协议漏洞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对电力物联网协议进行分析,确定电力物联网协议待检测的检测项目,并获取检测项目数据;根据预先配置的检测依赖数据库对所述检测项目数据进行检测,得到对应的检测结果;将所述检测结果与预先获取的历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对比分析结果生成并展示检测报告。本发明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数据来源,实现对电力物联网协议的深入、全面的检测,显著提高漏洞检测的准确性,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漏洞检测服务,优化了用户体验,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