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694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503580.2
申请日:2021-12-10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K9/62 , G06F40/117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事件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在事件检测时文本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模型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为:(1)生成训练集;(2)构建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3)训练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4)检测自然语言文本中的事件。本发明构建了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使网络同时利用文本中的词汇级特征和句子级特征,并使用自注意力捕捉词汇级特征的全局信息,关注对事件检测更有效的句子级特征,提高了事件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605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97292.9
申请日:2023-03-24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4J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多源时间同步方法,在实现机载平台多源时间同步能力的同时提高时间同步的可靠性,增强时间同步系统架构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了典型的时间同步/走时、溯源流程和架构,针对机载典型时间源,形成统一的时间同步/走时、溯源流程。为了适配不同的时间源类型,时间同步分为了时间信息同步和秒脉冲同步,同步完成后进入时间走时单元进行周期加秒操作,然后送入B码编码单元进行编码输出。为了提高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将时间溯源分为自动溯源和手动溯源,上电默认进行自动溯源流程,自动溯源采用精度优先策略,用户可根据需求手动选择时间源,当收到手动溯源指令,进入手动溯源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89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157720.X
申请日:2012-05-19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相控阵天线它元矢量旋转校准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实际幅相值测试精度高,能够有效避免移相状态重复带入误差的校准方法。本发明可以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设一个N单元的相控阵天线和它元矢量旋转校准系统,校准时,将上述系统中的波束形成网络、含移相器的TR组件构成的相控阵天线馈电支路设为被校准对象,由连接在TR组件末端与幅相接收机之间的波控器对天线移相器进行移相,然后通过与天线单元始端和波束形成网络相连的校准幅相接收机,测试各个移相状态下到达幅相接收机的复信号和幅度相位值;用它元矢量旋转获取各条馈电支路的初始相位和幅度分布,利用它元矢量旋转校准算法得出各个馈电支路的幅相误差,修正参数差异实现相控阵天线的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89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57720.X
申请日:2012-05-19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相控阵天线它元矢量旋转校准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实际幅相值测试精度高,能够有效避免移相状态重复带入误差的校准方法。本发明可以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设一个N单元的相控阵天线和它元矢量旋转校准系统,校准时,将上述系统中的波束形成网络、含移相器的TR组件构成的相控阵天线馈电支路设为被校准对象,由连接在TR组件末端与幅相接收机之间的波控器对天线移相器进行移相,然后通过与天线单元始端和波束形成网络相连的校准幅相接收机,测试各个移相状态下到达幅相接收机的复信号和幅度相位值;用它元矢量旋转获取各条馈电支路的初始相位和幅度分布,利用它元矢量旋转校准算法得出各个馈电支路的幅相误差,修正参数差异实现相控阵天线的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44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03580.2
申请日:2021-12-10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K9/62 , G06F40/117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事件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在事件检测时文本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模型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为:(1)生成训练集;(2)构建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3)训练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4)检测自然语言文本中的事件。本发明构建了自注意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使网络同时利用文本中的词汇级特征和句子级特征,并使用自注意力捕捉词汇级特征的全局信息,关注对事件检测更有效的句子级特征,提高了事件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