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6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0772.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18/25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质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不良地质问题分析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隧道不良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案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建立隧道的全过程信息数据库以及不良地质问题指标体系;确定待分析不良地质问题对应的检测指标及对应的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转化为风险值,根据不同检测数据的覆盖范围将检测区间划分为多个区段,并确定各检测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检测指标对应的风险值和权重并基于加权平均法、模糊融合理论、拉普拉斯融合理论、贝叶斯平均法和鲁棒统计法计算各区段的平均风险指数,根据平均风险指数判断各区段是否会发生待分析不良地质问题。本申请提高了隧道不良地质问题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6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0757913.3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隧道地质预报物探测试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根据物探测试模型试验方案中的隧道及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建立虚拟地质体模型,虚拟地质体模型包括多个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建立的地质体模型预制块,多个地质体模型预制块拼装连接,且两两地质体模型预制块接触面处,根据物探测试模型试验方案中的随机裂隙建立预制块间的裂缝,可以快速灵活的调整方案,快速完成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物探测试的需求,能够提高物探测试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77125.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岩爆防控的高压膨胀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工艺装备及施工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结构相对较为简单,能有效的对隧道岩爆高危区域进行卸压处理,减少甚至防止岩爆发生的用于隧道施工期间岩爆防控的高压膨胀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高压膨胀装置包括壳体结构、控制组件和膨胀反应发生器,控制组件和膨胀反应发生器均布置在壳体结构中,膨胀反应发生器在控制组件获取的隧道岩体随隧道掘进产生变形信的息控制下起动反应产生高压气体,通过该高压气体按设定的爆破压力破裂隧道岩体释放应力控制岩爆。
-
公开(公告)号:CN11902440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01466.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深部岩体强度孔内外随钻联合测试装备及其测试方法,深部岩体强度孔内外随钻联合测试装备包括钻机、孔外钻参数测试单元、钻杆、孔内岩石强度测试单元、孔表地震波检波器、激光测距仪、控制处理单元和外部钻取装置。本发明通过孔内、孔外、孔表的随钻测试,分别实现离散的岩石强度、连续的岩石强度以及岩体纵波速度和岩体结构面的识别,并通过岩体结构面和岩石强度信息计算岩体强度参数,可用于随钻测量钻头实际钻入的岩体强度参数,有助于提升深部地下工程勘察的精确程度,为工程灾害风险评估和支护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33196.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掌子面节理裂隙连通率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节理裂隙识别技术存在的节理裂隙识别准确率低、分析效率低、不能准确计算裂隙连通率和缺乏自动化、标准化流程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中,首先对掌子面图像进行分割,提取掌子面区域图像并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掌子面区域图像进行划分并提取裂隙,根据拓扑关系将提取的裂隙拼接为完整的掌子面节理裂隙图;接着,对掌子面节理裂隙图中的裂隙进行矢量测量,并通过聚类算法对裂隙按照倾角进行分组,并剔除干扰裂隙;最后,通过设置虚拟测线,并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不同条带宽度条件下的虚拟测线所处条带上的裂隙连通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57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810517016.8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一种便携式岩体直接剪切测试装置及其剪切测试方法,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液压系统、加压系统和数据采集终端,所述加压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剪切盒和下剪切盒,所述上剪切盒的顶部设有竖直液压缸,竖直液压缸的推杆上设有拉绳与下剪切盒相连;所述上剪切盒和下剪切盒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水平液压缸和下水平液压缸,所述上水平液压缸和下水平液压缸的推杆上分别设有拉绳与下剪切盒和上剪切盒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携带,可在现场直接获取岩体进行剪切测试,减少了运输成本,此外,加压系统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能适用于绝大部分规则或不规则的材料,具有应用范围广、控制系统完善、试验成果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8982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331443.3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测量土体毛细水上升高度装置,包括:嵌入件,嵌入件用于嵌入土体中;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内部中空,且主体框架的上表面形成有框架孔,且框架孔接通于主体框架的内部,注水口,注水口设置于主体框架;内层隔板,内层隔板可安装或脱离于主体框架。以及一种上述现场测量土体毛细水上升高度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构思新颖且设计巧妙,提供了一种现场测量土体毛细水上升高度装置,通过现场直接测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验查表和实验室无法获取实际土体结构带来的精度低的问题,并采用侧位进入土体中的形式进行使用,真实的模拟了地下水与待测土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788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9103.1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的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方法未形成定量分级标准导致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掘进时TBM的护盾靠近刀盘的边缘的多个位置的噪音分贝值以及获取TBM的皮带机的起始部位的视频图像;控制掘进时TBM主机、获取所述噪音分贝值以及获取所述视频图像在同一时间间隔同步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数据;生成围岩分类参数整理汇总表;生成新的围岩分类参数整理汇总表;生成掘进里程‑平均噪音分贝值汇总表;建立围岩分类与平均噪音分贝值对照表;生成掘进里程‑平均噪音分贝值‑围岩分类线汇总表;根据所述掘进里程‑平均噪音分贝值‑围岩分类线汇总表对隧洞围岩进行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4498.6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02D1/00 , G06F16/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岩带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待测地点标记多条待测软弱岩带;于每条待测软弱岩带标记多个待测点位;得到贯进钉,利用贯进钉以相同动能贯进每个待测点位,得到每个待测点位的贯入深度,根据每条待测软弱岩带的全部待测点位的贯入深度,得到每条待测软弱岩带的平均贯入深度并汇总,生成软弱岩带的贯入深度统计表;结合软弱岩带的贯入深度统计表对多条待测软弱岩带进行初步分级并修正,生成基于贯入深度的软弱岩带分级体系表;根据软弱岩带的贯入深度统计表和基于贯入深度的软弱岩带分级体系表,对多个待测软弱岩带进行分级。其能够解决现有的软弱岩带分级方法精确度低、没有数据支撑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64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788511.X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V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别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准确率的方法,涉及施工技术及技术标准领域,对开挖工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首先明确预报对象,针对预报对象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当施工开挖后,对工程开挖段进行地质对象的复核和评价,获取全段的真实地质条件;将全段实际地质条件与预报结论进行对比,得到该预报体系下各对象的基本预测综合评分及预报准确度,最终经公式运算得到该预报体系的预报准确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得到某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下某工程整体的预报准确率,从而可对同一预报体系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及不同预报体系在同一地质环境下进行预报整体效果的比较,以评判其优劣;同时可根据不同预报体系各因子的分值,针对性地进行预报体系的改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