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3052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110300379.4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31/10 , C07C29/145 , B01J23/755 , B01J23/78 , B01J2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酮液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制备技术在生产异丙醇过程中催化剂价格昂贵、反应压力高的问题。本发明以丙酮和氢气为原料,以异丙醇为溶剂,在反应压力为1.0~5.0MPa,反应温度为120~200℃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异丙醇,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10.0~40.0%NiO;b)55.0~80.0%Al2O3;c)1.0~10.0%助剂选自SiO2、MgO、ZrO2、BaO、CeO2或CaO中的至少一种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
-
公开(公告)号:CN10303052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110293568.3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31/10 , C07C29/145 , B01J23/755 , B01J23/80 , B01J23/78 , B01J2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丙酮气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制备技术在生产异丙醇过程中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发明以丙酮和氢气为原料,氢气/丙酮的摩尔比为1~20∶1,在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0.1~5.0MPa,液体总空速为0.5~6.0h-1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异丙醇,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10.0~40.0%CuO;b)10.0~25.0%NiO;c)25.0~70.0%Al2O3;d)5.0~10.0%助剂选自MgO、ZnO或CaO中的至少一种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46113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10100051.8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31/10 , C07C29/145 , B01J23/755 , B01J23/78 , B01J23/83 , B01J23/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酮气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制备技术在生产异丙醇过程中催化剂价格昂贵,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本发明以丙酮和氢气为原料,以异丙醇为溶剂,氢气/丙酮的摩尔比为1∶0.04~1,反应温度为100~180℃,反应压力为0.1~5.0MPa,液体总空速为0.5~4.0h-1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异丙醇,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10.0~40.0%NiO;b)55.0~80.0%Al2O3;c)1.0~10.0%助剂选自La2O3、MgO、ZnO、BaO、CeO2或CaO中的至少一种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03052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293568.3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31/10 , C07C29/145 , B01J23/755 , B01J23/80 , B01J23/78 , B01J2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丙酮气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制备技术在生产异丙醇过程中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发明以丙酮和氢气为原料,氢气/丙酮的摩尔比为1~20∶1,在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0.1~5.0MPa,液体总空速为0.5~6.0h-1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异丙醇,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10.0~40.0%CuO;b)10.0~25.0%NiO;c)25.0~70.0%Al2O3;d)5.0~10.0%助剂选自MgO、ZnO或CaO中的至少一种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885686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910057236.8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213/04 , C07C215/08 , C07C215/12 , B01J29/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乙醇胺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温度高、系统压强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环氧乙烷与氨为原料,以ZSM-5为催化剂,氨与环氧乙烷摩尔比值为0.5~15,反应温度为50~100℃,系统压力为4~12MPa,液相空速在0.5~4h-1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以应用于乙醇胺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347742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710043940.9
申请日:2007-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9/068 , C07C11/02 , C07C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烃类原料制备轻质芳烃和轻质烷烃的催化剂,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含粘结剂的沸石载体制备的双功能催化剂中粘结剂会降低有效组分的含量,造成吸附量下降,使有效表面积减小,因此造成的活性较低、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0.01~0.8%选自Pt或Pd中至少一种;b)余量选自无粘结剂的丝光沸石、β型沸石、Y沸石、ZSM-5或ZSM-11沸石中的至少一种制备双功能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烃类原料制备轻质芳烃和轻质烷烃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191079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18523.1
申请日:2006-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对胶质和水含量高的全馏分裂解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C5烃~干点为204℃的烃化合物馏分的裂解汽油和氢气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40~60℃,反应压力为2.0~3.0MPa,新鲜油空速为3.75~5.0小时-1,氢/油体积比为80~120∶1的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使原料中的双烯烃和烯烃基芳烃组分转化成单烯烃和烷基芳烃,其中催化剂包括载体氧化铝、活性组分金属镍或其氧化物、至少一种选自钼或钨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至少一种选自稀土中的元素或其氧化物、至少一种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A或IIA中的元素或其氧化物、至少一种选自硅、磷、硼或氟中的元素或其氧化物、至少一种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VB中的元素或其氧化物,其中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00~180米2/克,总孔容为0.5~1.2毫升/克,且载体具有复合孔分布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120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10029963.X
申请日:2006-08-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孔结构的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得20纳米以上不同孔分布的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160米2/克,总孔容为0.3~1.2毫升/克,孔直径<30纳米的孔容占总孔容的5~60%,孔直径30~60纳米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75%,孔直径>60纳米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60%作为复合载体;该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采用先将氧化铝A和氧化铝B混合、成型,50~100℃下干燥1~24小时,然后在800~1150℃下焙烧1~10小时得复合载体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218020C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2111016.6
申请日:2002-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10G4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裂解汽油一段选择性加氢的催化剂。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使用单组份金属钯时,双烯加氢选择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δ相氧化铝载体上负载钯,其中载体孔容为0.6~0.9毫升/克,比表面积为140~170米2/克,催化剂壳层厚度为0.03~0.09毫米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裂解汽油一段选择性加氢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398850A
公开(公告)日:2003-02-26
申请号:CN01126293.1
申请日:2001-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229/24 , C07C2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乙醇胺脱氢制备亚氨基二乙酸盐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的技术中存在催化剂负荷较低影响装置生产能力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二乙醇胺,碱金属氢氧化物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40~200℃,以表压计反应压力为0.9~1.2MPa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亚氨基二乙酸盐,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骨架铜为主催化剂,以镍、钼和钴为助催化剂以及非强制性添加选自铬、钨、硼、磷、钒、铈、镧或镉中至少一种助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制备亚氨基二乙酸盐的工业生产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