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7445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348806.5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滤膜的表面与内部为互相贯通的三维网络孔结构,所述微滤膜的聚合物纤维交织形成类丝瓜络结构的三维纤维网络结构,所述微滤膜断面为沿膜厚度方向上为分布着聚合物纤维骨架和同一类型孔洞的结构。本发明聚合物微滤膜具有高贯通、高比表面积、特殊浸润性、超低油粘附性的特点。该膜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通过雾化预处理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可用于气体过滤、液体过滤、吸附材料、催化、药物缓释材料、抗粘附涂层、油品输送、溢油拦截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264230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964046.8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17/022 , C02F1/40 , C02F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水及水下超疏油特性的油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分离膜的表面具有微观拓扑结构,其中,所述微观拓扑结构单元的平面尺寸为0.1~100μm。所述分离膜的表面孔径为1~200nm。所述分离膜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结合模板法制备得到,步骤包括:配制聚合物铸膜液,刮膜,浸入半凝固浴,然后压印微观拓扑结构模板,浸入凝固浴进行相转化成膜,脱模等步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利用模板法复形制备出特殊拓扑形貌的分离膜,可实现油水分离及富集,易于放大工业化实施。本发明制备的分离膜亲水/水下超疏油的同时与油滴间粘附力极低,达到抗油粘附的效果,不易被污染,可长期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230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1910964046.8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17/022 , C02F1/40 , C02F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水及水下超疏油特性的油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分离膜的表面具有微观拓扑结构,其中,所述微观拓扑结构单元的平面尺寸为0.1~100μm。所述分离膜的表面孔径为1~200nm。所述分离膜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结合模板法制备得到,步骤包括:配制聚合物铸膜液,刮膜,浸入半凝固浴,然后压印微观拓扑结构模板,浸入凝固浴进行相转化成膜,脱模等步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利用模板法复形制备出特殊拓扑形貌的分离膜,可实现油水分离及富集,易于放大工业化实施。本发明制备的分离膜亲水/水下超疏油的同时与油滴间粘附力极低,达到抗油粘附的效果,不易被污染,可长期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7345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1270854.0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离膜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纳复合网络孔结构的聚合物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微滤膜具有高度贯通的双连续网络孔结构,所述网络孔结构由三维无规网络骨架构成,骨架上分布着纳米级的凸起,其中所述聚合物为至少包括两种聚合物的共混聚合物。所述微滤膜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溶液经过雾化预处理结合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微滤膜有优异的透水性及截油性,而且由于微滤膜的微纳结构特征,使其对油滴的粘附力极低,具有耐油污染性能。此外,本发明的聚合物微滤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7345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70854.0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离膜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纳复合网络孔结构的聚合物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微滤膜具有高度贯通的双连续网络孔结构,所述网络孔结构由三维无规网络骨架构成,骨架上分布着纳米级的凸起,其中所述聚合物为至少包括两种聚合物的共混聚合物。所述微滤膜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溶液经过雾化预处理结合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微滤膜有优异的透水性及截油性,而且由于微滤膜的微纳结构特征,使其对油滴的粘附力极低,具有耐油污染性能。此外,本发明的聚合物微滤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7445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348806.5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滤膜的表面与内部为互相贯通的三维网络孔结构,所述微滤膜的聚合物纤维交织形成类丝瓜络结构的三维纤维网络结构,所述微滤膜断面为沿膜厚度方向上为分布着聚合物纤维骨架和同一类型孔洞的结构。本发明聚合物微滤膜具有高贯通、高比表面积、特殊浸润性、超低油粘附性的特点。该膜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通过雾化预处理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可用于气体过滤、液体过滤、吸附材料、催化、药物缓释材料、抗粘附涂层、油品输送、溢油拦截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01592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972004.5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29B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B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粘壁粘性粉体制备设备及方法。其通过微量粉体计量称及改性剂进风组件将改性剂供入喷雾干燥塔体,改善橡胶粉表面性能,降低了橡胶粉在喷雾干燥塔体内及管路等粘壁速度,延长喷雾干燥塔的停车清理周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人工操作强度。减少了橡胶粉粘壁脱落形成的不合格废料的量,从而减少了固废的产生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实现了橡胶粉产品干燥及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简化了产品生产工艺。橡胶粉产品团聚得到控制,团聚粒径范围有效控制;最终产品粒径分布范围得到优化,范围变窄,团聚颗粒总体变细。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0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11009017.5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采辅助微生物复合吞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试验油藏;(2)、针对具体油藏温度及其产出液,筛选降低原油启动压力最强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确定其浓度;(3)、筛选在油藏条件下降粘性能最好的功能性微生物并确定其接种浓度;(4)、筛选出合适的营养体系;(5)、现场试验;(6)、现场试验效果评价。本发明还公开了热采辅助微生物复合吞吐的方法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1)广泛地应用于能量不足低产低液的稠油油井;(2)方法合理、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注入的功能性微生物和营养液可生物降解,绿色环保;(3)现场试验效果良好,现场试验单井增油500‑800吨。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2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1014935.7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断层置信度参数控制的边缘保持扩散滤波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特定噪声尺度的高斯核函数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重构结构张量矩阵并计算得到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分析各向异性扩散趋势,并结合断层置信度参数重新设计扩散张量的特征值;利用扩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重构扩散张量,求解三维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程,多次迭代后获得滤波结果。该基于断层置信度参数的边缘保持扩散滤波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保护断层等地质体的地层边界和断点位置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874959.2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微生物单井吞吐激活剂注入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井的筛选;(2)试验模型的确定;(3)单一极差条件下生物场与激活剂理论处理半径关系的确定;(4)不同极差条件下生物场与激活剂理论处理半径关系的确定;(5)微生物吞吐激活剂注入量的确定。本发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方法简单,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2)节省激活剂注入量大于30%,避免了浪费,降低了成本;(3)现场增油效果良好,有效期大于5年,单井平均日增油量大于5.0t;(4)为微生物单井吞吐现场试验中激活剂注入量的确定或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