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52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36895.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宽分子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并计算孔隙半径中值;根据孔隙半径中值,确定待评价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根据孔隙半径中值和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确定用于估计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至少一个第一函数,并将聚合物孔隙半径分布函数与第一函数进行对比,从而根据对比结果来计算第一函数的波及系数和聚合物采收率提高幅度;根据第一函数的聚合物采收率提高幅度,确定最优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本发明实现了最大幅度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57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71875.9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驱油方法及其应用。所述CO2驱油方法包括步骤:确定CO2和/或第二气体的最低混相压力MMP,且令最低混相压力MMP*a为P2;确定工区破裂压力的b倍值为P1;确定注入井最高限制压力P3;根据P2<P1,且P2<P3,确定注入的混合气组成;根据所述混合气组成确定CO2和所述第二气体交替段塞的比值;确定等效CO2用量;确定等效换油率,进而确定最佳交替段塞比值。本发明提出的CO2驱油方法,通过采用气/气交替段塞或气/气/水交替段塞来进行注入采油,能够利用不同气体的优势,进而减少CO2的用量,解决了我国CO2天然气源缺乏的缺陷,在实现与全注CO2相近的驱油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且能保障油田开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95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34911.1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处吸附特性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包含表面活性剂、水相分子和油相分子在内的多分子体系模型;步骤二、对所述多分子体系模型进行动力分子学计算使模型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得到多分子平衡体系模型;步骤三、通过研究所述多分子平衡体系模型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聚集,评估当前表面活性剂的多项界面性能。本发明采用了模拟方法来实现,具有周期短、结果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2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47367.4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1N15/08 , G06T5/4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岩心流体的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研究岩心的图像,并根据岩心图像上的灰度值分布特征,确定岩心图像上的孔隙区域和基质区域,基于此,结合待研究岩心的实际特征参数,构建用于区分岩心内孔隙和基质区域的岩心模型,其中,实际特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实际孔隙数据和实际基质数据;基于岩心模型,按照指定的注入流体、注入条件和注入方式,对待研究岩心进行流体注入模拟,得到流体在岩心模型内孔隙和基质区域的分布特征,以形成用于模拟实际流体分布特征的岩心流体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对实际岩心中的单相、两相和组分发生变化的流体流动的快速准确模拟,为定量评估流体的流动规律、分布和采出程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7320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7171.6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褶裂缝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区域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以及断层成因裂缝的第一分布参数,生成三维断层模型,再根据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确定褶皱成因裂缝的第二分布参数,接着获取目标区域的多个裂缝地震属性,然后根据第一分布参数以及第二分布参数,确定断层成因裂缝的第一地震属性和褶皱成因裂缝的第二地震属性,最后根据第一地震属性和第二地震属性,基于三维断层模型得到断褶裂缝体识别模型。该方法既实现了断层成因的裂缝系统的刻画,又实现了褶皱成因的裂缝系统的刻画,同时该方法精确的刻画了三维空间上断褶裂缝体识别模型的展布,为油田生产开发、井位部署等工作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032886.7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16C1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量评估稠油黏度的方法,其包含:建立单个计算单元的稠油分子微观模型,以获得微观非均相和均相的分子模型;以非均相和均相的分子模型为基础,确定单个计算单元中外加驱动力作用下微观非均相和均相的运动分析结果;基于单个计算单元的非均相和均相的分子模型以及运动分析和化学势结果,确定不同浓度非均相概率分布曲线;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稠油体系黏度计算模型。本发明计算快速,计算结果准确,可以达到与实验测量黏度同数量级,可以快速、准确评估不同温度、压力和稠油组成时的稠油黏度,填补了该部分理论方法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161832.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N3/04 , G06N3/08 , G06Q10/04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层断溶体油气藏产能评估及预测方法,其包含:确定影响目标油气藏产量的主控因素及权重;将主控因素及权重作为输入,利用产能预测神经网络对目标油气藏的产量进行预测,输出目标油气藏的预测产量数据;对产能预测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时,通过训练函数设置产能预测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与阈值。本发明能够将试井模型约束与机器学习大数据方法成功结合,同时利用工程约束使预测结果更加贴近真实情况,对比分析实际生产数据或者试井模型产量预测数据,精度较高,为深层油气藏开发产量规划、方案部署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259096.8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源井筒数据的模型化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依据关联多源井筒数据的数据特征和应用的建模数据条件,设计涵盖多类井型井筒数据提取需求的标准模板,依据需求的建模数据条件从多源数据库中提取井筒源数据,存储至标准模板中,根据预设的建模条件核验各子模板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克服异常,最终将符合条件的源数据转换得到若干井筒数值模型模块数据结构文件,并集成得到整体的井筒数值模型。采用该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处理过程繁琐、精确度不足及耗时长的问题,将兼顾数据属性和应用建模条件的数据模板与数据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全流程数据快速整合,保证井筒建模中相关数据的精确性和匹配度的同时,提升了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4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69599.X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泡沫油粘度的测量装置,包括装有测量液的测量管,装有稠油泡沫油的可视腔室,调节机构,其用于调节所述测量液在所述测量管内的段塞位置的泵体,采集单元,其包括电阻仪,以及分别与电阻仪和测量管连通的数据中心,其中,数据中心构造成能够记录测量液在测量管内的段塞位置值以及对应的移动时间,并能够结合电阻仪所记录的电阻值,从而得出稠油泡沫油经过测量管的流量。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测量稠油泡沫油粘度的方法。本发明所采用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且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25382.6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CO2驱油埋存量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预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原油密度和原油存储量;基于所述原油密度计算采收率提高幅度和CO2的埋存系数;基于所述采收率幅度和所述原油存储量计算增油量;基于CO2的埋存系数和所述增油量预测CO2的有效埋存量。本发明的预测方法依赖于原油密度和地质的原油存储量,能够快速预测CO2驱油过程中的有效埋存量,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具有简单、便捷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