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95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34911.1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处吸附特性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包含表面活性剂、水相分子和油相分子在内的多分子体系模型;步骤二、对所述多分子体系模型进行动力分子学计算使模型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得到多分子平衡体系模型;步骤三、通过研究所述多分子平衡体系模型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聚集,评估当前表面活性剂的多项界面性能。本发明采用了模拟方法来实现,具有周期短、结果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64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24969.X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复合驱油的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A、表面活性剂B、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A为双子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B为聚氧乙烯醚类单体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组合物与油相之间具有极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可使原油油滴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溶液中自动拉伸成圆柱状态。将其应用于化学复合驱技术中可提高收油率并降低采油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1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79669.2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1B32/168 , C04B30/00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及含有其的凝胶颗粒。其中,制备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用硅烷偶联剂进行第一改性,得到第一改性碳纳米管;2)将第一改性碳纳米管用丙烯酸甲酯进行第二改性,得到第二改性碳纳米管;3)将第二改性碳纳米管用乙二胺进行第三改性,得到第三改性碳纳米管;4)将第三改性碳纳米管用丙烯酸甲酯进行第四改性,得到第四改性碳纳米管;5)将第四改性碳纳米管用乙二胺进行第五改性,得到第五改性碳纳米管;6)将第五改性碳纳米管用马来酸进行第六改性,得到第六改性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8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89090.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评价气体化学剂提高蒸汽传热效率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稠油热采技术领域。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复合体系注入系统、岩心系统、温度测量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和采集系统。所述实验装置用于研究非凝析气体与化学剂在多孔介质内对蒸汽传热及蒸汽驱油的影响,能够实现模拟稠油的油藏环境,并能够可视化蒸汽冷凝形态,为稠油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所述方法能够根据多个温度探针所采集的填砂管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来研究蒸汽传热效率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250159.8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合边界条件下的渗吸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渗流力学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筒体、密封筒、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筒体的两端呈开口设置;密封筒安装在筒体的内腔,密封筒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围成增压腔,筒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排液孔;第一密封组件与筒体及密封筒密封配合,第一密封组件的一端形成有锥形空腔,另一端开设有与锥形空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排液孔;第二密封组件一端开设有与密封腔连通的第三进液孔和第三排液孔。本发明通过将待测岩心样本放入密封腔中,从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分别注水和注油,可以同时检测接触水面和接触油面的排油量,简化了检测步骤,提高了检测结果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15618.9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8J3/075 , C08J3/28 , C08J3/12 , C08L33/26 , C08L27/18 , C08K3/36 , C08K9/04 , C08K3/22 , C09K8/508 , C09K8/516 , C09K8/44 , C09K8/584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颗粒基水凝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颗粒、光引发剂、交联剂、单体和水混合,得到水凝胶预聚液;2)将水凝胶预聚液进行紫外光照射,得到所述纳米颗粒基水凝胶。其中,所述纳米颗粒为聚乙烯亚胺改性的疏水纳米颗粒,所述单体为丙烯酰胺。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7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0633755.5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16 , E21B43/22 , E21B49/00 ,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的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2—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参数优化方法及在中高渗油藏中的应用。包括:建立试验区三维地质模型和试验区数值模拟模型,在生产历史拟合基础上,将物化参数导入数值模拟模型,建立试验区三维CO2‑表面活性剂驱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方案比对,优选最佳注入参数。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结合CO2驱和表活剂驱的优点,在小井距条件下高频、小段塞交替注入有利于发挥CO2驱、表活剂驱加和协同效应,控制气窜、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4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0406339.1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243 , E21B33/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汽窜井;向汽窜井注入煤粉调剖;向汽窜井注入空气泡沫调剖;针对汽窜井进行火烧油层,加热稠油油藏,降低稠油粘度,驱替未波及区域的稠油流向生产井,从生产井产出。本发明通过对汽窜井进行调剖,后续继续开展火烧油层技术,在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了地面污染物的零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1652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80466.8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公开了一种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及其应用和驱油方法。所述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在地下油藏条件下呈气体状态的气相、在地下油藏条件下呈液体状态的液相和在地下油藏条件下呈固体状态的固相;其中,所述气相与所述液相的体积比为1:4‑4:1;所述固相包括软固相和硬固相,所述软固相与所述硬固相的重量比为10:1‑1:10。本发明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可用于石油开采中。本发明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能够形成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固界面、气/液/固界面等多相界面,能够与油藏孔隙更好的匹配,形成的渗流阻力明显大于单一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更好的扩大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