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24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80506.3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勘探地球物理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标签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载入地震数据及其现有的解释成果,并对地震数据进行切割处理;步骤2.根据解释成果确定在地震数据中的位置并进行赋值标注;步骤3.对地震数据进行切片处理对地震数据进行切片处理,对切片后的标签数据体进行局部变换,实现对训练样本的扩充。本发明制作方法借助于现有的人工解释成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标签制作效率,切片操作可以减少多余的背景信息,局部变换可以实现样本扩展。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地震标签的高效标注。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27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0856793.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测井数据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步骤2,根据各测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建立地层压力曲面;步骤3,对各地层压力曲面进行插值;步骤4,利用各地层压力曲面构建地层压力框架模型;步骤5:在地层压力框架模型内识别三维压力封闭块体;步骤6:对识别的三维压力封闭块体,进行压力特征赋值并建立三维压力场模型。本发明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整个建模过程算法先进高效,压力场变化趋势准确,为建立合理的油气成藏模式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83153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704161.2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7 , G01V22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该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包括:步骤1,在瞬时相位基础上,实现地震数据布尔值化;步骤2,在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后,利用层间积分实现超剥线识别;步骤3,在超剥线识别后,利用差分法实现超剥线提取。该层间积分超剥线识别及提取方法可以利用地震数据,通过瞬时相位全局归一化,实现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在地震数据布尔值化基础上,通过层间积分识别超剥线,在超剥线识别后,通过差分法实现地层超剥线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073150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265588.2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 G01H5/00 , G01N2291/011 , G01N2291/0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组分的砂砾岩体速度重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砾石、砂级碎屑、泥质杂基及胶结物等各岩石组分含量,获取岩石孔隙度;步骤2,选取典型的砾石、砂级碎屑颗粒、泥质杂基及胶结物样品,采用实验室岩心样品测试与趋势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中其各组分的速度进行分析与确定;步骤3,建立基于多组分的扩展时间平均方程;步骤4,利用所建立的砂砾岩体时间平均方程进行实际井的速度计算与检验,并利用该方程对无井区进行纵横波速度的预测。该基于多组分的砂砾岩体速度重构方法可以客观地表现砂砾岩体特别是砾石含量较大的扇根亚相的纵横波速度,预测准确率较高,与现有岩石物理模型相比误差大大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40742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596768.X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频相特征的智能岩性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地震数据进行基于反演的时频分析,提取其频相特征;制作数据‑标签对;开展深度网络算法设计与优选,选择适用于频相智能岩性识别的网络;用频相特征数据和岩性标签对优选的网络进行训练;将三维的地震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地震数据的频相特征,输入到训练好后的深度网络,得到输出的三维岩性信息,最终实现岩性的智能识别。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储层预测中岩相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555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22048.2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28 , G01V1/30 , G06F18/231 , G06F18/2411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层次联合聚类的储层岩性预测方法,该基于层次联合聚类的储层岩性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载入包含岩石物理参数在内的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地震层位解释数据;步骤2,对载入的数据进行整合;步骤3,根据目标进行属性关联度优选;步骤4,对优选出的属性进行基于凝聚型层次聚类的岩性聚类,得到目标层位和目标工区的三维的岩性分布情况。该基于层次联合聚类的储层岩性预测方法实现岩性测井数据优选与构建,建立异构数据层次与地质目标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引入联合聚类算法,构建地质知识框架下的层次联合聚类方法,实现有利目标的聚类与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27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710856793.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测井数据建立单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步骤2,根据各测井二维地层压力曲线建立地层压力曲面;步骤3,对各地层压力曲面进行插值;步骤4,利用各地层压力曲面构建地层压力框架模型;步骤5:在地层压力框架模型内识别三维压力封闭块体;步骤6:对识别的三维压力封闭块体,进行压力特征赋值并建立三维压力场模型。本发明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三维压力场建模方法,整个建模过程算法先进高效,压力场变化趋势准确,为建立合理的油气成藏模式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61938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659263.6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震勘探的褶积深度网络构建方法,该适用于地震勘探的褶积深度网络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准备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包括训练数据和实际应用数据;步骤2,确定学习规则;步骤3,训练适用于地震勘探的褶积深度网络Conv-DNSE;步骤4,输出Conv-DNSE的输出结果。该适用于地震勘探的褶积深度网络构建方法可提供给地球物理人员进行储层预测研究,然后再提供给地质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包括确定有利储层、辅助井位设计、计算储量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831542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710608976.0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DDW高精度深度域井震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地震数据与地震地质层位,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选择目标井的井旁地震道X,进行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得到Y,参照地质分层进行合成记录样点选取;步骤3,在地质分层约束下扫描井旁道;步骤4,逐点进行距离计算,寻找与合成记录样点距离最短的点;步骤5,求取累计距离,规划最短路径;步骤6,建立逐点对应的井震匹配关系,计算井震误差校正量;步骤7,建立偏差约束体校正地震数据。该DDW高精度深度域井震匹配方法以井震深度误差影响因素量版为约束,进行深度域井旁地震道与合成记录道之间的动态深度规划相似性分析,首次实现了全井段的井震高效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949098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39659.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适用于硬岩的岩石物理新模型的方法,该建立适用于硬岩的岩石物理新模型的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测井资料和岩石基质参数;步骤2,计算岩石基质模量、混合流体体积模量和干岩石的模量;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岩石基质模量、混合流体体积模量、干岩石骨架的模量作为输入,基于加斯曼方程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步骤4,构建硬岩岩石物理新模型。该建立适用于硬岩的岩石物理新模型的方法对现有的模型进行改进,改进的模型在没有降低原始模型准确度的情况下简化了问题的复杂度,用于进一步的地球物理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