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0219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114422.7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流量变化的单节流通道控压钻井方法与装置,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井筒压力与流量控制领域。本装置由立管测量系统、回压补偿管汇与流量测量系统、连接管汇、自动节流管汇、井口返出流量测量系统以及信号采集与逻辑控制系统组成,能够对井底压力、井口立压、套压以及钻井液泵入与返出流量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逻辑控制系统分析,判断井底工况,据此选择闭环控制或区块经验模式,实时、自动调节节流管汇对井口施加回压,实现良好的井筒压力控制,从而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喷漏同存等井下复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6718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1024345.1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衰竭性油气藏油田的原油为连续相的油基钻井液,该钻井液包括原油、盐溶液和处理剂,其中,所述原油与盐溶液的体积比为70-95:5-30;所述处理剂包括乳化剂、润湿剂、有机土、降滤失剂和pH调节剂,以100mL原油+盐溶液计:乳化剂的用量为1.5-2.5g、润湿剂的用量为0.5-0.8g、有机土的用量为1-3g、降滤失剂的用量为3-6g、pH调节剂的用量为1-3g;所述原油为邻井采出的原油。本发明以原油为基础油的油基钻井液不仅具有与常规油基钻井液相同的井壁稳定性、抑制性及润滑性能,而且与常规油基钻井液相比,具有更廉价、易得的连续相,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高额连续相带来的钻井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567185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1024345.1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衰竭性油气藏油田的原油为连续相的油基钻井液,该钻井液包括原油、盐溶液和处理剂,其中,所述原油与盐溶液的体积比为70‑95:5‑30;所述处理剂包括乳化剂、润湿剂、有机土、降滤失剂和pH调节剂,以100mL原油+盐溶液计:乳化剂的用量为1.5‑2.5g、润湿剂的用量为0.5‑0.8g、有机土的用量为1‑3g、降滤失剂的用量为3‑6g、pH调节剂的用量为1‑3g;所述原油为邻井采出的原油。本发明以原油为基础油的油基钻井液不仅具有与常规油基钻井液相同的井壁稳定性、抑制性及润滑性能,而且与常规油基钻井液相比,具有更廉价、易得的连续相,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高额连续相带来的钻井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19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710129685.3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17/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减震工具。该复合减震工具能与钻具相连接。复合减震工具包括:振动检测装置,振动检测装置能根据钻具产生的振动生成振动信号;轴向减震装置,轴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轴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周向减震装置,周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周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振动检测装置、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振动信号选择控制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控制装置能根据振动信号的振动类型和振动强度打开和关闭轴向减震装置和/或周向减震装置,从而能钻具进行的轴向的减震和/或周向的减震,避免了因为震动而对钻头的破坏,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工具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1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29685.3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17/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7/07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减震工具。该复合减震工具能与钻具相连接。复合减震工具包括:振动检测装置,振动检测装置能根据钻具产生的振动生成振动信号;轴向减震装置,轴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轴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周向减震装置,周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周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振动检测装置、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振动信号选择控制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控制装置能根据振动信号的振动类型和振动强度打开和关闭轴向减震装置和/或周向减震装置,从而能钻具进行的轴向的减震和/或周向的减震,避免了因为震动而对钻头的破坏,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工具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21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114422.7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流量变化的单节流通道控压钻井方法与装置,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井筒压力与流量控制领域。本装置由立管测量系统、回压补偿管汇与流量测量系统、连接管汇、自动节流管汇、井口返出流量测量系统以及信号采集与逻辑控制系统组成,能够对井底压力、井口立压、套压以及钻井液泵入与返出流量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逻辑控制系统分析,判断井底工况,据此选择闭环控制或区块经验模式,实时、自动调节节流管汇对井口施加回压,实现良好的井筒压力控制,从而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喷漏同存等井下复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617104U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20211950.8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17/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减震工具。该复合减震工具能与钻具相连接。复合减震工具包括:振动检测装置,振动检测装置能根据钻具产生的振动生成振动信号;轴向减震装置,轴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轴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周向减震装置,周向减震装置用于对钻具受到周向的作用力进行补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振动检测装置、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振动信号选择控制轴向减震装置以及周向减震装置。控制装置能根据振动信号的振动类型和振动强度打开和关闭轴向减震装置和/或周向减震装置,从而能钻具进行的轴向的减震和/或周向的减震,避免了因为震动而对钻头的破坏,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工具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285370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163014.6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应大流量变化的单节流通道控压钻井装置,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井筒压力与流量控制领域。主要由连接管汇,自动节流管汇,井口返出流量测量系统,回压补偿管汇与流量测量系统,立管测量系统,旋转防喷器,PWD,第一井队钻井泵和第二井队钻井泵,液气分离器,振动筛,泥浆罐组成;能够对井底压力、井口立压、套压以及钻井液泵入与返出流量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逻辑控制系统分析,判断井底工况,据此选择闭环控制或区块经验模式,实时、自动调节节流管汇对井口施加回压,实现良好的井筒压力控制,从而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喷漏同存等井下复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3239230U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20052557.0
申请日:2013-0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7/00
Abstract: 一种井下射流辅助钻井提速装置,属于石油钻井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轴承、上固定孔板、导流叶片、配合筒、下固定孔板、中心通孔轴、转动密封块、偏心轴、周期导流板、液缸、活塞、弹簧、脉冲导流管、高压导流孔;扰流通孔与液缸上腔相连,扰流盲孔与脉冲导流管相连;外壳体上部通过螺纹与钻井管柱相连接,下部通过下接头螺纹直接与钻头相连接;井下射流辅助钻井提速装置包括外壳体、涡轮动力系统、脉冲调制系统、液缸活塞增压系统;内部有圆形和多边形阶梯孔;外壳体上、下端有用于与钻井管柱和钻头连接的内螺纹;外壳体内部孔从上至下分别安装了涡轮动力系统、脉冲调制系统和液缸活塞增压系统。特别适用于中深部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的地层。
-
公开(公告)号:CN104164635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185243.2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IPC: C22F1/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铝合金钻杆用Al-Cu-Mg合金室温强度和高温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经过固溶的所述Al-Cu-Mg合金预拉伸变形0~8%后,加热至160℃~190℃,保温4小时~120小时后出炉空冷,所述Al-Cu-Mg合金中铜镁含量比小于或者等于5。本发明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使Al-Cu-Mg合金获得更加弥散和更具热稳定性的强化相,从而使合金具有比常规T6态更加优异的室温抗拉性能、更高的高温抗拉强度,以及长时间热暴露后的剩余抗拉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