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409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1487691.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16 , C01B32/318 , C01B32/336 , C01B3/50 , C01D7/00 , B82Y30/00 , C30B29/22 , C30B7/14 , C10J3/02 , C10J3/72 , B01J23/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竹子制备新能源氢气的方法,其流程为:(1)竹子预处理后烘焙炭化,用含CO2的水蒸气活化协同,制得串孔炭;(2)串孔炭与过热水蒸气进行反应,控制温度制得大量H2和少量CO;(3)气体产物通入装有由Fe、Au单质及四种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创新型复合催化剂的反应器中,与过热水蒸汽发生催化变换将CO转变为CO2并同步产H2;(4)得到的CO2与H2混合气通入盛有廉价CO2靶向选择吸收反应物的反应器中,除去CO2同时副产高价值纳米碳酸钙晶须及碳酸钠纳米颗粒;(5)尾气处理得到纯净H2。本发明通过组合工艺将低价值竹子转化为高价值氢气,并同时副产高价值产品,具有绿色低碳,无外排,产氢率高,催化剂损耗小,成本廉价,CO2零排放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17051.3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高温储层多级多尺度缝网压裂方法,属于深部能源开采技术领域。该深部高温储层多级多尺度缝网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0、在地面向高温油气储层钻设第一水平井;S020、在第一水平井的附近沿垂直于第一水平井的方向依次均匀划分多个子区域,各子区域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井,每个子区域均对应于一个压裂阶段;S030、在一个压裂阶段内,泵注压裂液,使储层次级天然裂隙发生亚临界裂缝扩展,形成初级压裂缝网。提供深部高温储层多级多尺度缝网压裂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高温油气储层的渗透性,避免了现有压裂技术仅能形成单一裂缝,使得储层渗透性提升有限的问题,增加了缝内流体‑高温岩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73808.0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8/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灰在线增强载氧体耐磨性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配气系统、共同流化改性器和电加热炉,反应器安装在电加热炉内;将载氧体置于反应器中,通入空气使其保持流态化,启动电加热炉,升温至850℃并保持恒温,关闭挡料板,从进灰口加入生物质灰,依次切换N2 5min、20%CO/N2 20min、N2 5min、空气20min为一次循环反应,通过多次氧化还原循环实现载氧体与灰的动态融合以及载氧体的在线改性。本发明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载氧体性能的改善,提高机械强度、稳定反应活性、降低物料磨损率并提高流态化载氧体的烧结耐温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22782.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震与数值模拟互反馈的压裂裂缝扩展动态测控方法,包括:构建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计算模型;监测微震波形,根据微震波形获得震源及微震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并生成分布规律;根据分布规律筛选出裂缝区;根据裂缝区的微震特征参数与岩石非线性断裂特性的相关关系模型,确定裂缝区的岩石断裂力学参量空间分布;将力学参量代入所述模拟计算模型进行压裂裂缝扩展预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数值模拟仿真模型物理力学等参数随微震监测动态更新;实现通过微震与数值模拟的互反馈动态,最终可以实现在工程中对压裂裂缝扩展形态与轨迹的实时预测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51988.3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28 , G06N3/045 , G06N3/049 , G06F17/10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455 , G06N3/0895 ,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压裂震源团簇中智能识别宏观裂缝延伸轨迹的方法,包括:采集岩石断裂或破裂所释放的弹性波波形,对弹性波波形进行滤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获取优质波形的头部起振点;划分动态时间步长,按照动态时间步长对震源团簇进行划分;将单个时间步长内的震源数据体进行多级空间单元体划分;综合各参量识别的宏观裂缝得到单元体内宏观裂缝延伸轨迹;将各空间单元体中识别的裂缝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进行重构,得到压裂扩展全过程中宏观裂缝延伸轨迹。本发明通过将宏观缝与次级小尺度裂缝区进行区分,可以实现宏观裂缝扩展轨迹的高精度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4276734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84098.X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4672 , C02F3/02 , C02F2101/163 , C02F2101/30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氧化与脱氮曝气生物滤池耦合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化学氧化池、调节池、脱氮曝气生物滤池,电化学氧化池内设有经过导线与外部直流电源相接的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脱氮曝气生物滤池内装有火山岩滤料。利用极板产生的强氧化剂进行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耦合脱氮曝气生物滤池后,利用生物滤池的同步脱碳氮功能,高效地去除电化学氧化出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及硝酸盐氮。上述耦合工艺尤其适用于煤化工行业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19954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1487933.3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16 , C01B32/324 , C01B32/336 , C01B3/50 , C01D7/00 , B82Y30/00 , C30B29/10 , C30B29/62 , C10K3/04 , B01J23/89 , B01J3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农业废弃生物质生料制备新能源氢气的方法,其流程为:(1)农业废弃生物质生料预处理后与NaOH稀溶液共煮,与K2CO3混合,烘焙炭化,制得生物炭;(2)生物炭与过热水蒸气反应,控制温度得大量H2和少量CO;(3)气体产物通过由Fe、Au单质及四种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创新型复合催化剂,与过热水蒸汽发生催化变换将CO转变为CO2并同步产H2;(4)得到CO2与H2通入盛有廉价CO2靶向选择吸收反应物的反应器中,除去CO2同时副产高价值纳米碳酸钙晶须及碳酸钠纳米颗粒;(5)尾气处理得纯净H2。本发明通过组合工艺将低价值农业废弃生物质转化为高价值氢气,并同时副产高价值产品,具有绿色低碳,产氢率高,催化剂损耗小,成本廉价,CO2零排放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79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1573808.0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8/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灰在线增强载氧体耐磨性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配气系统、共同流化改性器和电加热炉,反应器安装在电加热炉内;将载氧体置于反应器中,通入空气使其保持流态化,启动电加热炉,升温至850℃并保持恒温,关闭挡料板,从进灰口加入生物质灰,依次切换N2 5min、20%CO/N2 20min、N2 5min、空气20min为一次循环反应,通过多次氧化还原循环实现载氧体与灰的动态融合以及载氧体的在线改性。本发明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载氧体性能的改善,提高机械强度、稳定反应活性、降低物料磨损率并提高流态化载氧体的烧结耐温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0427673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584098.X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氧化与脱氮曝气生物滤池耦合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化学氧化池、调节池、脱氮曝气生物滤池,电化学氧化池内设有经过导线与外部直流电源相接的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脱氮曝气生物滤池内装有火山岩滤料。利用极板产生的强氧化剂进行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耦合脱氮曝气生物滤池后,利用生物滤池的同步脱碳氮功能,高效地去除电化学氧化出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及硝酸盐氮。上述耦合工艺尤其适用于煤化工行业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0541761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45411.5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2F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281 , C02F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式运行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装置,该装置的平面形状为圆形,自中心到外围一次为第一吸附区、第二吸附区、饱和分离区,饱和分离区的上方为出水区,第一吸附区的下方设有沉淀分离区,沉淀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泥斗,泥斗设有饱和炭排出管,第一吸附区与第二吸附区中间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出水区的上部设有刮渣机和排渣斗;该装置为间歇式运行方式,即:进水、搅拌吸附、沉淀分离、排水排炭依次间歇式运行。将混合、吸附、沉淀融为一体,且通过间歇式运行,实现了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及移除,可用于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在微污染水、饮用水预处理方面,尤其放在膜系统前该装置处理效果尤为明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