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完整性探测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5484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514168.8

    申请日:2017-06-29

    Abstract: 一种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完整性探测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厚煤层上分层开采后老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采用高密度电法、氡气探测法、电磁波CT法的地球物理化学综合探测方法,对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的完整性进行准确探测,确定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中局部破碎带的具体位置及其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局部破碎带的注浆加固方案,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材料,并对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中的局部破碎带实施超前预注浆和滞后固化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效率高,针对性强,对类似的煤层顶板条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一种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完整性探测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548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514168.8

    申请日:2017-06-29

    Abstract: 一种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完整性探测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厚煤层上分层开采后老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采用高密度电法、氡气探测法、电磁波CT法的地球物理化学综合探测方法,对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的完整性进行准确探测,确定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中局部破碎带的具体位置及其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局部破碎带的注浆加固方案,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材料,并对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中的局部破碎带实施超前预注浆和滞后固化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效率高,针对性强,对类似的煤层顶板条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一种资源枯竭矿井区段遗留煤柱分类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7634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513239.2

    申请日:2017-06-29

    Abstract: 一种资源枯竭矿井区段遗留煤柱分类回收方法,细化出全矿井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上开展煤岩样品物理力学特性测试;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类;采用钻孔应力计及岩层探测记录仪对该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内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破坏特征进行测试;在现场测试钻孔内采用注浆加固材料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分别采用小条带直接巷采部分回收和小条带往复式填充开采完全回收方法对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进行分类回收。本发明目的性强,安全性高,针对性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矿井弃滞煤炭资源进行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一种资源枯竭矿井区段遗留煤柱分类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763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513239.2

    申请日:2017-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18 E21B33/13 E21F15/00

    Abstract: 一种资源枯竭矿井区段遗留煤柱分类回收方法,细化出全矿井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上开展煤岩样品物理力学特性测试;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类;采用钻孔应力计及岩层探测记录仪对该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内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破坏特征进行测试;在现场测试钻孔内采用注浆加固材料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分别采用小条带直接巷采部分回收和小条带往复式填充开采完全回收方法对可回收区段遗留煤柱进行分类回收。本发明目的性强,安全性高,针对性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矿井弃滞煤炭资源进行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一种用于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监测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762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921358.1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监测装置及方法,涉及支承压力监测技术领域。该监测装置包括膨胀球囊组件、围岩监测组件、氡气测量组件以及中空钢管;所述膨胀球囊组件包括膨胀球囊、充气孔以及充气泵;所述围岩监测组件包括液压千斤顶组件和若干个围岩应力传感器;所述氡气测量组件包括活性炭放置舱和测氡仪;所述中空钢管为螺纹连接的多节,每节所述中空钢管上均对应设置有膨胀球囊、充气孔、液压千斤顶、储油舱以及活性炭放置舱;伸入钻孔的第一节中空钢管顶端密封。本发明中现场实测的指标包括分段实测应力和氡气浓度,评价分析指标更加多样,数据更加可靠。

    一种钙基材料矿化制浆及可视化注浆实验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465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09790.5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钙基材料矿化制浆及可视化注浆实验系统与方法,涉及注浆实验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钙基材料矿化制浆模块、可视化注浆实验模块和控制器;钙基材料矿化制浆模块包括搅拌装置、供气装置、监测传感器和出料装置;可视化注浆实验模块包括注浆实验台、注浆模块、循环注水模块以及高速摄像机。本发明可实现注浆材料便捷矿化制浆与过程监控,解决了传统制浆方式自动化程度低、过程不清晰、无法进行数据量化等问题;同时整合了矿化制浆及注浆实验装置,实现了材料研发制备与性能测试一体化,避免了浆液转移与储存问题,实验更接近现实工况。

    一种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全范围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993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56593.2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围岩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全范围监测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且后期的运维养护成本低,并且方便施工安装,提高安装时的效率的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全范围监测装置。一种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全范围监测装置,包括有安装盒、防尘盖和移动组件等,安装盒前侧连接有防尘盖,安装盒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组件。本发明利用移动架控制铁块以及压力传感器进行移动,利用铁块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依靠磁性监测巷道围岩位移形变状态的操作,使得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且后期的运维养护成本低,并且方便施工安装,提高安装时的效率。

    一种集中式协同SLAM地图构建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44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87106.4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式协同SLAM地图构建方法和系统,其涉及地图构建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多个待测区域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转化为多个灰度图;在集中式协同SLAM中构建灰度图处理模块,将多个灰度图输入通过图像数据训练好的灰度图处理模块,获取每个灰度图的整体亮度值,若灰度图的整体亮度值小于亮度阈值,则进行图像提亮处理;获取每个灰度图的清晰度,若灰度图的清晰度小于清晰度阈值,则进行图像去尘处理;提取每个处理后灰度图的特征点和深度图像数据,对多个处理后灰度图的特征点和深度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地图。本发明实现在视觉特征丰富而且光照变化不大的场景下协同定位与建图,构建出精度高且实时性强的地图。

    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加强支护合理距离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09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45539.X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加强支护合理距离确定方法,涉及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加强支护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回采巷道内布置多个现场测站;其次,采用测氡仪、钻孔应力计、锚杆(索)应力计监测工作面回采期间现场测站处煤体氡气浓度、煤体应力及锚杆应力;然后,提取监测数据分析煤体氡气浓度、煤体应力及锚杆应力与现场测站距工作面距离的动态变化关系,综合对比三种监测方法所得结果,精准确定超前加强支护合理距离。本发明在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盲目增大超前加强支护距离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且可靠性强、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