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75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60512.9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上海簇睿低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将烯烃、催化剂、催化剂配体、溶剂和包括CO和H2的混合气混合后进行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配体能溶于所述溶剂,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所述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该系统包括:混合器,实现烯烃、催化剂、催化剂配体、溶剂和包括CO和H2的混合气的混合,其中,所述催化剂配体能溶于所述溶剂,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微通道反应器,实现混合后的物料进行烯烃氢甲酰化的反应;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微通道反应器连通。本发明精准控制反应条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醛类产率和本质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42065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0298664.6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IPC: B01J23/46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23/656 , B01J23/89 , B01J23/652 , B01J23/648 , C07C45/50 , C07C4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乙烯转化合成3‑戊酮的Ru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为活性组分Ru的氧化物,B组分选自碳基材料、M1的氧化物和M2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M1的氧化物选自IIA元素、IIIA元素和IVA元素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M2选自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该催化剂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操作,3‑戊酮选择性高达83%,且加氢产物乙烷选择性可低于10%。与3‑戊酮合成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易分离、能耗低、无酸和溶剂引入、无CO2排放、原子经济性、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41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02721.X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储氢材料加氢与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储氢材料加氢与脱氢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选自铂、铅、铑、钌、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载体选自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多孔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活性组分负载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量以活性组分的质量计为载体质量的为1~5wt%。所述有机储氢材料加氢与脱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活性组分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将载体浸渍在所述水溶液中;2)将所述步骤1)中的溶液干燥、焙烧;3)将所述步骤2)中的焙烧后的产物还原后制得。本发明催化剂选择性高,可以实现有机储氢材料的加氢与脱氢。
-
公开(公告)号:CN10717505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0375007.5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IPC: B01J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气液管式反应器、气液反应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具有分形结构的气液管式反应器包括气液反应管路,所述气液反应管路呈hilbert分形曲线状分布。本发明的具有分形结构的气液管式反应器通过将气液反应管路设置为呈hilbert分形曲线状分布,可以通过利用多次弯折来增强湍动,从而有效地混合气液两相,加强传质;同时,所述气液反应管路呈hilbert分形曲线状分布,可以保证所述气液反应管路在相同的长度尺寸下,缩小具有分形结构的气液管式反应器的体积,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对空间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5654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78005.4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10G2/00 , B01J19/12 , C07C29/154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高温热耦合甲烷生产燃料化学品的系统及方法,包括:往第一高温热化学反应器中通入富CO2气,在第一太阳光照射下,发生热化学分解反应生成CO/CO2混合气和第一氧气,CO/CO2混合气依次经过第一降温装置、二氧化碳脱除装置成为富CO气体;往第二高温热化学反应器中通入水蒸汽,在第二太阳光照射下,发生热化学分解反应生成水蒸汽/H2混合气和第二氧气,水蒸汽/H2混合气经过依次第二降温装置、脱水装置成为富H2气体;将富甲烷气体与第一氧气及第二氧气混合后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器反应生成合成气;所述合成气、所述富CO气体以及所述富H2气体混合后进燃料化学品合成塔反应获得燃料化学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31552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77703.2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2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甲烷自热重整生产直接还原铁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将经过脱硫处理的富甲烷原料气与脱碳净化后升温的二氧化碳循环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混合气与从转化炉出来的粗合成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混合气升温并与氧气进入转化炉进行反应,生成粗合成气,粗合成气与所述混合气换热后降温;降温后的粗合成气与脱碳净化后的还原气进行换热,换热降温后的粗合成气进入脱碳净化器,换热后的所述还原气升温,再进一步升温后,进入竖炉进行直接还原铁反应;生成的炉顶气从所述竖炉出来,并与从所述脱碳净化器出口出来的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所述炉顶气降温,经过洗涤冷却处理后,所述炉顶气进入所述脱碳净化器,如此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876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310683298.6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Y02P3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零碳或负碳排放系统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方法,包括步骤:1)第一原料气脱硫后,配入水蒸汽,升压并升温,进行反应,得第一转化气并输出;输出的第一转化气与纯氧混合,进入二段炉再进行反应,得第二转化气并从二段炉输出;2)第二原料气脱硫后,升压并升温,将其与纯氧以及二氧化碳混合,发生重整反应,得第三转化气并从重整反应器输出;3)第二转化气回收热量后,将其与第三转化气混合,形成粗合成气,该粗合成气通过或不通过脱碳装置后,作为后续的合成气。本发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碳效率,实现能源化学品的碳资源循环利用,并使合成气的氢碳比达到下游工艺要求的理想比例和实现整体系统的零碳或负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96966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610536468.1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柱式耦合金字塔管式光生反应器、应用及培养方法,所述光生反应器包括柱式反应器及金字塔管式反应器;所述金字塔管式反应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累加的至少两层反应环,以及分别从所述反应环不同位置引出的分层入流汇流管与分层出流汇流管,所述分层入流汇流管、分层出流汇流管分别通过总入流汇流管、总出流汇流管与所述柱式反应器的出流口、入流口连接。本发明中,金字塔管式反应器可以有效消除管道之间的光遮蔽效应,并具有管程短,阻力小,循环流动快的优势,同时耦合柱式反应器可兼顾气体交换,消除了传统管式反应器溶解氧不易释放的缺陷。通过内外结合供光,可进一步强化光合作用;此外,大尺度循环也有助于强化传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62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7356.6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热重分析装置与联用系统,包括微波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与外接联用系统。微波发生器安装在装置背部,通过波导将微波传送至不锈钢微波谐振内腔。采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样品的温度,调节微波输出功率,以满足设定温度需要。不锈钢内腔底部开设通孔,经空心圆柱形石英管与下部电子天平相连,石英管支架顶端伸入不锈钢内腔。石英支架上放置石英反应瓶,其出口穿过不锈钢内腔,经过阀门分流后接入联用分析系统的进样管线,进行在线实时分析。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获得不同条件下的微波热重分析,同时有效避免了热重气体样品丢失,能够获得完整的样品组成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18061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705591.7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式高效谷物微波干燥机及其结构优化方法,所述微波干燥机至少包括机架、进料装置、至少一节干燥腔体、微波发生器、传送装置、排湿装置等。所述进料装置控制谷物进料速度,经传送装置进入干燥腔体,水分在微波作用下与谷物分离后,随排湿装置排出。本发明对符合产能需求的微波干燥腔体进行了建模与模拟,获得干燥腔体顶部磁控管的布设方式,干燥腔体底部设置可移动底板,用来调节干燥腔体的相对高度,同时利用温度与水分的变化控制磁控管发射功率,以实现谷物快速高效的干燥过程。本发明腔体设计合理,微波利用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谷物干燥品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