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45831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833354.3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电解液中还添加有正极保护剂,所述保护剂为N,N‑羰基二咪唑(CDI)、N,N‑羰基二咪唑磺酰胺、硫代羰基二咪唑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正极保护剂的添加量为锂硫电池正极中含有的活性物质质量的0.1%~5%。与现有的电池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电解液,溶剂中含有正极保护剂(含有‑N键/‑S键),可有效的吸附溶解的硫或多硫化物,抑制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25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410310439.4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正极材料由硫单质颗粒和金属硫化物构成,一种或二种以上的金属硫化物包覆于硫单质颗粒表面;所述金属硫化物的金属为Zn、Fe、Cd、Pb、Cu或Ag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由于金属硫化物本身具有半导体性质,可以提供一定的电子导电能力;金属硫化物具有良好的锂离子传输能力,保证了紧密包覆条件下的锂离子传输;金属硫化物在硫单质表面的包覆可以在温和的化学环境中实现,简单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84584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835151.8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10/615 , H01M10/635 , H01M10/659 , H01M2/1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调温功能的锂硫电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正极、隔膜、负极,靠近正极侧的隔膜表面涂覆有相变恒温材料层,形成可实现电池自控温功能的隔膜。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实现了采用调温隔膜为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理念,增加了锂硫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扩展了电池应用环境的温度区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4583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833354.3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电解液中还添加有正极保护剂,所述保护剂为N,N-羰基二咪唑(CDI)、N,N-羰基二咪唑磺酰胺、硫代羰基二咪唑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正极保护剂的添加量为锂硫电池正极中含有的活性物质质量的0.1%~5%。与现有的电池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电解液,溶剂中含有正极保护剂(含有-N键/-S键),可有效的吸附溶解的硫或多硫化物,抑制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7678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927483.4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10/052 , H01M2300/0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电解液,其组成包括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直链脂肪醚和一种或者二种以上锂盐;这种电解质溶液具有优异的阻硫性能,循环稳定性好、价格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7669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924098.4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1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锂硫电池中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锂硫电池中放电容量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与活性物质硫或硫化锂复合,作为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该电极材料中,活性物质硫或硫化锂均匀的填充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利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诱导硫化锂表面导电,从而提高硫化锂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提高电池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同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与单质硫的相互作用下,发生锂离子的嵌入脱出过程,从而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04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563660.5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混合超级电容器用自支撑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该电极极片为自支撑结构,仅包括支撑体及硫化锂两部分,硫化锂嵌入于支撑体层中,所述支撑体为导电材料,硫化锂在电极中的质量含量为20%-80%。将这种结构应用于锂硫混合超级电容器,在保证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高迁移速率的同时提高了锂离子在电极体相中的扩散速率,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倍率及放电容量,从而使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此外,该电极在制备过程中不采用任何粘结剂,避免了粘结剂在放电过程中溶解膨胀带来的循环稳定性衰减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321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10302.9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固硫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硫含量测试设备及硫电极形貌变化测试装置检测单质硫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的溶解流失情况。将循环测试过程中不同充放电状态的正极材料置于硫含量检测设备,得到在该状态下单质硫在正极材料中的担量;同时采用电极形貌测试装置检测电极形貌的变化,从本质上表征得到该正极材料的固硫能力。本检测方法能实现原位表征正极材料的固硫能力,能准确反映材料对单质硫的限域效果,并且测试过程简单、易控、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412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210496351.7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是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分布,即具有适合放电产物沉积的中孔及适合氧、电解液传输的大孔结构。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电压平台及倍率放电能力,进而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可易于同时实现金属/金属氧化物的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57425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52981.5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碳硫复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复合物包括碳材料和单质硫,其中碳材料具有梯度有序三级孔结构,三级孔道的孔径分布区间为小于2nm的微孔作为一级孔、3-10nm左右的小介孔作为二级孔及10-30nm的大介孔作为三级孔,二级孔位于三级孔的孔壁上,一级孔位于二级孔的孔壁;单质硫充填于碳材料的孔道内,单质硫占复合物总量的10~80wt%。该碳硫复合物用于锂硫二次电池中,表现出较高的硫利用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重复性好、成本低、微观可控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