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2膨胀机的运行控制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279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1351059.7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膨胀机的运行控制系统,用于调节二氧化碳的压力、温度或流量,包括:膨胀机,包括高压级膨胀机和低压级膨胀机;膨胀机入口闸阀、膨胀机入口调节阀,位于锅炉出口与高压级膨胀机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膨胀机出口闸阀,位于低压级膨胀机出口;旁通阀,位于锅炉出口的一部分不经过膨胀机直接流出工质的管道上;密封气入口闸阀和仪表气入口闸阀,分别位于输入密封气和输入仪表气的入口管道上;仪表气调节阀,紧邻仪表气入口闸阀;电加热器,紧邻密封气入口闸阀之后,用于加热输入密封气;密封气调节阀,包括高压级密封气调节阀和低压级密封气调节阀,分别位于电加热器与膨胀机的密封气入口之间的管道上。

    SCO2膨胀机的运行控制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2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51059.7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膨胀机的运行控制系统,用于调节二氧化碳的压力、温度或流量,包括:膨胀机,包括高压级膨胀机和低压级膨胀机;膨胀机入口闸阀、膨胀机入口调节阀,位于锅炉出口与高压级膨胀机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膨胀机出口闸阀,位于低压级膨胀机出口;旁通阀,位于锅炉出口的一部分不经过膨胀机直接流出工质的管道上;密封气入口闸阀和仪表气入口闸阀,分别位于输入密封气和输入仪表气的入口管道上;仪表气调节阀,紧邻仪表气入口闸阀;电加热器,紧邻密封气入口闸阀之后,用于加热输入密封气;密封气调节阀,包括高压级密封气调节阀和低压级密封气调节阀,分别位于电加热器与膨胀机的密封气入口之间的管道上。

    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73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811221546.4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系统,燃煤电厂产生的中高温烟气首先通入热回收换热器释放高温余热后变为低温烟气,之后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后进入压缩机组,压缩后的烟气通过间冷回热器降温,然后进入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脱除二氧化碳后的高压气体依次进入各级间冷回热器的冷侧和膨胀机组做功,膨胀作功后的气体最后再经过热回收换热器回收热量,达到排放温度后输送到烟囱,排放到大气。本发明将烟气压缩与膨胀功回收、回热器余热回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省功耗,通过与储能、蓄热系统相结合,起到电厂调峰的功能,削减了单位初投资成本;该系统还可以提供低温脱除二氧化碳所需的冷源以减少功耗,提高效率。

    高热流反重力热管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68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1498351.X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热流反重力热管,在保留传统热管蒸发和冷凝换热机制的基础上,取消了阻碍工质流动的毛细芯结构,直接利用冷、热端温差所伴随的饱和压差作为驱动力,并利用特斯拉(Tesla)阀、多段变径管、单向阀、浮子阀等流向引导装置构成的非对称流道结构促成工质的单向流动,实现更强的反重力传热效果。本公开提供的高热流反重力热管无需外加动力,可弯曲变形、可灵活布置,能够克服实际地形地势或设备结构布局的限制,尤其适用于存在晃动、倾斜或姿态变化等变动加速度环境,热源位置高于冷源、需要向下传输热量的情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高热流反重力热管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68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98351.X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热流反重力热管,在保留传统热管蒸发和冷凝换热机制的基础上,取消了阻碍工质流动的毛细芯结构,直接利用冷、热端温差所伴随的饱和压差作为驱动力,并利用特斯拉(Tesla)阀、多段变径管、单向阀、浮子阀等流向引导装置构成的非对称流道结构促成工质的单向流动,实现更强的反重力传热效果。本公开提供的高热流反重力热管无需外加动力,可弯曲变形、可灵活布置,能够克服实际地形地势或设备结构布局的限制,尤其适用于存在晃动、倾斜或姿态变化等变动加速度环境,热源位置高于冷源、需要向下传输热量的情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具有背叶片结构的离心透平机械、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7852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554499.4

    申请日:2017-07-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背叶片结构的离心透平机械、平衡轴向力的方法。其中,具有背叶片结构的离心透平机械包括:叶轮;以及背叶片,设置于叶轮背部,用于平衡轴向力。通过在叶轮背部增加背叶片结构后,当旋转叶轮在对工质加压的过程中,背叶片对叶轮背部的流体产生推动加速作用,背叶片会推动叶轮背部工质产生离心力,将工质反向推动至叶轮边缘,从而降低叶轮背部静压,从而达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该离心透平机械可以有效降低转子系统的密封难度,不会出现如采用平衡盘的方案时的额外密封问题,同时背叶片结构简单,与叶轮一起加工,可以降低系统的结构难度。

    环形热管阵列换热器以及包含其的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73736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51062.9

    申请日:2016-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30 F28D15/0266

    Abstract: 一种环形热管阵列换热器,包括冷凝端和蒸发端,所述冷凝端和蒸发端均包括多路水平管路;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多通管路,所述两个多通管路相对设置,且每个多通管路均连接至冷凝端和蒸发端的水平管路,形成多个闭合环路,两个多通管路分别为第一多通管路和第二多通管路。以及含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该环形热管阵列换热器,利用春秋冬季节室外温度较低的条件,消耗动力较少的条件下,将空间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室外,节省了大量空调能耗,可应用于数据中心或机柜内部的换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