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8295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14509.7
申请日:2021-08-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D307/54 , C07D455/04 , C09K11/06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率型多硫化氢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荧光探针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所述荧光探针以2‑(3‑氰基‑4,5,5‑三甲基呋喃‑2(5H)‑亚甲基)丙二腈与前体化合物反应得到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前驱体,然后连接亲电识别基团2‑氟‑5‑硝基苯甲酸酯所得。该比率型多硫化氢荧光探针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合成简单、目标化合物产率高及比率型响应等优点,避免了传统荧光探针不宜在高浓度下检测及单一发射在检测过程中易受浓度、温度、pH值及仪器等外界因素干扰的缺点,荧光强度高、响应快、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用于细胞和活体内多硫化氢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227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22219.6
申请日:2017-08-2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D487/22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9/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荧光探针是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通过探针分子上具有不同荧光吸收峰的红色荧光分子基和近红外染料分子基的双波长比率对照检测,避免了荧光信号的数据失真,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并能够对于细胞内硫醇水平进行精确检测;同时,本发明荧光探针毒性低,适于活体检测。进一步的,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简便、操作简单,且无需使用大型或复杂仪器,适于扩大规模生产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826451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257470.1
申请日:2016-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D487/22 , A61P35/00 , A61K49/00 , A61K4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物,具有式I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物包含具有肿瘤靶向效果的近红外荧光团部分和高效光敏剂部分,二者键合连接。这种有机物可以在肿瘤部位靶向蓄积,并通过近红外活体成像准确检测肿瘤位置,当该有机物到达肿瘤后,键合处被肿瘤细胞中高水平的硫醇分子还原,释放出光敏剂,通过激光照射,释放出活性氧,杀死癌细胞。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物同时具有靶向、近红外荧光成像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物可对小鼠体内肿瘤进行靶向成像及光动力治疗,是一种集肿瘤成像、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有机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有机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26447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270314.9
申请日:2016-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D209/60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1/00 ,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吲哚菁绿衍生物及制备方法,所述吲哚菁绿衍生物具有如式(a)所示的结构,式(a)中,R1为带有或者不带有杂原子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环烷基、取代环烷基、芳基或者取代芳基;R2为-NH2、-COOH、-COOCH3、-COOEt或-OH;R3为金属阳离子。本发明提供的吲哚菁绿衍生物中存在独立的活泼基团,因而能够方便生物材料修饰吲哚菁绿及吲哚菁绿衍生物,扩大了吲哚菁绿及吲哚菁绿衍生物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82511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40791.0
申请日:2016-12-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光致变色化合物稳定性好、抗疲劳性高、反应迅速,而且灵敏度高;同时,本发明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活性较高的反应基团,便于将其与聚合物连接,进而使其材料加工性能更加优良,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和性能,还能够进一步用于制备光致发光器件。同时,本发明方法条件温和,产率高,易于大量制备生产。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光致发光器件包含本发明光致发光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因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564751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22125.5
申请日:2015-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9K11/06 , C07D209/14 , A61K49/00
CPC分类号: C09K11/06 , A61K49/0032 , C07D209/14 , C09K2211/10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双模式成像探针,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中,X为-C(CH3)2-、-O-、-S-或-Se-,Y为F、Cl、Br或I,R1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H原子、C1-18烷基或-SO3R5,R5为C1-18烷基或苄基,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C1-18烷基或苄基。该探针在pH3.5~10.0时,其在激发光760nm、670nm下的荧光强度比随着pH的降低而逐渐增强;在760nm、680nm处的吸收强度比随着pH的降低而逐渐增强,760nm/680nm光声信号随着pH降低而逐渐增强,表现出明显的pH依赖的光声信号变化性;且pKa=6.2,很适合在荧光-光声的双模式下进行肿瘤pH的检测。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854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983270.8
申请日:2023-08-0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D209/14 , C09K11/06 , A61K41/00 , A61K49/00 ,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pH响应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荧光探针的化学结构如式(II)所示,在该荧光探针中,以氮杂环结构基为H+受体,并以具有高消光系数且具有肿瘤靶向效果的近红外荧光染料为荧光基团,进而构成可以通过快速的光诱导转移过程调节荧光强度的“OFF‑ON”型探针,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探针荧光大大加强,实现了对肿瘤的检测,可以通过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精准确定肿瘤边界。同时该荧光探针还具有良好的肿瘤光热治疗效果,且对正常组织无光毒性,化学结构简单明确且稳定性好,易于制备和大批量合成,毒性低,代谢快,故可用作肿瘤检测、治疗或诊疗药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0470714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90557.8
申请日:2013-12-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杀基因纳米胶束,包括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和自杀基因,所述自杀基因纳米胶束为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体,所述聚亮氨酸构成所述复合体的内层,所述聚赖氨酸构成所述复合体的中间层,所述氨基聚乙二醇羧酸构成所述复合体的外层;其中,所述复合体的中间层还包括自杀基因质粒,所述自杀基因质粒分散在中间层的所述聚赖氨酸中。该自杀基因纳米胶束采用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较好的三嵌段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制备自杀基因载体,该载体能很好的负载自杀基因质粒,转染效率较高,能提高自杀基因质粒在体内的稳定性,延长自杀基因质粒在体内的半衰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杀基因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937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092529.0
申请日:2014-03-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辅助基于光热剂的肿瘤细胞杀伤方法,包括:1)提供目标样品,将含光热剂的药用载体注射至目标样品内,其中,所述目标样品为组织或细胞悬液;2)取步骤1)处理后的目标样品,采用超声装置对目标样品进行超声处理,同时采用近红外激光照射肿瘤细胞至所述肿瘤细胞的温度超过43℃,控制超声波的输出功率与频率,使得所述正常细胞的温度不超过43℃。本发明提供的联合疗法综合了光热治疗的高效与超声热疗持续升温、穿透力强的特点,在同样的治疗效果下,可以使用更低剂量化疗药物及光热剂,大大降低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的毒副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声辅助基于光热剂的肿瘤细胞杀伤系统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20649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305540.1
申请日:2012-08-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A61K48/00 , A61K9/00 , A61K31/337 , A61K47/34 ,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载药纳米胶束以聚乙二醇衍生物-聚赖氨酸-聚亮氨酸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具有传输基因与药物的三层结构的纳米胶束;其中,聚亮氨酸之间的疏水作用使共聚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核,用于包载疏水性药物多烯紫杉醇;聚赖氨酸使纳米胶束带正电荷,用于结合带负电的抗凋亡蛋白小干扰RNA;聚乙二醇用于保护载有药物和基因的纳米胶束的稳定性,延长纳米胶束在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胶束共同负载抗凋亡蛋白小干扰RNA基因药物和多烯紫杉醇药物,将基因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癌症能够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为更好的治疗乳腺癌指明了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