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123772.0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凸极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磁极线圈的冷却通风结构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在本发明中磁极线圈的多个线匝中至少一个设置成通风匝,与通风匝的通风槽相邻的匝间绝缘将通风槽的开口遮蔽以形成的由进风槽口至出风槽口之间延伸的冷却风道。当凸极电机工作时,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风流沿转子的径向流动并依次由支架、磁轭吹向磁极,然后进入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之间的气隙,再经冷却风道的进风槽口进入通风槽,最后从出风槽口排出,从而通过对磁极线圈内部进行冷却,实现了提高磁极线圈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9172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37236.6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磁极线圈、密封液盒和连接管道。磁极线圈放置于密封液盒的内部,密封液盒的内部灌注液态蒸发冷却介质,使磁极线圈完全浸泡于液态介质中,即液态介质的液面要高于磁极线圈;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密封液盒内部产生的气态蒸发冷却介质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向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液态介质同样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回到密封液盒,这样只需在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这两个位置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即可同时实现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的双向流通,而不需要在密封液盒底部和冷凝器之间再设置单独的回液管。
-
公开(公告)号:CN11191724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0837236.6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磁极线圈、密封液盒和连接管道。磁极线圈放置于密封液盒的内部,密封液盒的内部灌注液态蒸发冷却介质,使磁极线圈完全浸泡于液态介质中,即液态介质的液面要高于磁极线圈;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密封液盒内部产生的气态蒸发冷却介质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向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液态介质同样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回到密封液盒,这样只需在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这两个位置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即可同时实现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的双向流通,而不需要在密封液盒底部和冷凝器之间再设置单独的回液管。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57032.7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配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可变速机组的绕组固定方案结构复杂、强度差并且通风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端部的固定装置,包括M组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卡合结构;卡合结构包括外支撑条、径向连接构件、内支架以及设置于其内侧的内支撑条,外支撑条竖直设置于转子上层绕组的端部外侧;径向连接构件包括N个U型螺栓;内支架设置于转子绕组的内部,U型螺栓的悬臂端依次贯穿外支撑条、转子上下层绕组间的空隙、内支架、内支撑条设置,并且U型螺栓的悬臂端与内支撑条固定连接,以对绕组固定;该固定装置使其能承受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同时能够保证绕组良好的通风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123772.0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凸极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磁极线圈的冷却通风结构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在本发明中磁极线圈的多个线匝中至少一个设置成通风匝,与通风匝的通风槽相邻的匝间绝缘将通风槽的开口遮蔽以形成的由进风槽口至出风槽口之间延伸的冷却风道。当凸极电机工作时,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风流沿转子的径向流动并依次由支架、磁轭吹向磁极,然后进入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之间的气隙,再经冷却风道的进风槽口进入通风槽,最后从出风槽口排出,从而通过对磁极线圈内部进行冷却,实现了提高磁极线圈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945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6751.3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组的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因空冷器表面结露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水轮发电机组的换热系统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其用于对水轮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进行冷却,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空冷器,其设置于水轮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的外侧;桥接管路,其连通设置于冷凝器和空冷器之间;总进液管路,其与冷凝器或桥接管路连通,用于向冷凝器和空冷器内通入冷却液;总排液管路,其与空冷器或桥接管路连通,用于将冷凝器和空冷器内的冷却液排出。本申请能够改善空冷器表面的结露现象,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1907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6766.1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推力轴承瓦和用于立式水电机组的推力轴承。推力轴承瓦包括:上瓦体,其内设有上冷却室,具有位于上瓦体的上内壁上的上开口且在其内设有多个上支撑件,彼此间隔以在其之间形成互连的上流道,在上内壁上形成有环绕上开口的上接触面;下瓦体,其内设有下冷却室,具有位于下瓦体的下内壁上的下开口且在其内设有多个下支撑件,彼此间隔以在其之间形成互连的下流道,在下内壁上形成有环绕下开口的下接触面,对应的上、下支撑件对齐且抵靠,上、下接触面彼此密封抵靠以便上、下冷却室组成密封的冷却室,在冷却室内有可相变且在上、下流道内流动的冷却工质,其液体体积小于冷却室的容积;散热结构,设置在上瓦体和/或下瓦体的径向外侧壁上。
-
公开(公告)号:CN212627540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737232.2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磁极线圈、密封液盒和连接管道。磁极线圈放置于密封液盒的内部,密封液盒的内部灌注液态蒸发冷却介质,使磁极线圈完全浸泡于液态介质中,即液态介质的液面要高于磁极线圈;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密封液盒内部产生的气态蒸发冷却介质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向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液态介质同样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回到密封液盒,这样只需在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这两个位置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即可同时实现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的双向流通,而不需要在密封液盒底部和冷凝器之间再设置单独的回液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996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56709.6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设备监控与状态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大型旋转设备图像的实时可视化装置及可视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实现大型旋转设备图像可视化方面存在的实时性不足、不能同时满足图像清晰和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凸透镜,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前方,用于使图像采集设备的感光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待观测部件的倒立图像;图像采集设备,被固定在大型旋转设备内部,用于基于感光传感器采集待观测部件的图像,并将图像传输给图像传输设备;图像传输设备,用于将图像传输到旋转设备外部;灯光照明设备,用于使旋转设备的待观测部件处于均衡稳定的光线之下。本发明实现了大型旋转设备内部运行状态的实时图像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86578.9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2K9/04 , H02K11/20 , H02K1/32 , G01N21/84 , G01N21/31 , G01N21/49 , G01N21/41 , G01M3/04 , G01M3/3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相变冷却的水轮发电机组,旨在解决现有水轮发电机组因相变工质泄露而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为此,本申请的基于相变冷却的水轮发电机组包括:机座本体,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相变冷却系统和空冷器;光学检测装置,其包括光源以及接收器;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支架,转子支架上具有进风孔,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时,气流依次流经定子组件和空冷器后通过进风孔进入转子组件内从而构成气体循环回路,光源与接收器形成的光路和气体循环回路相交,以使光学检测装置能够对气流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本申请基于光学检测技术对发电机组内部气体循环回路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