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123772.0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凸极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磁极线圈的冷却通风结构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在本发明中磁极线圈的多个线匝中至少一个设置成通风匝,与通风匝的通风槽相邻的匝间绝缘将通风槽的开口遮蔽以形成的由进风槽口至出风槽口之间延伸的冷却风道。当凸极电机工作时,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风流沿转子的径向流动并依次由支架、磁轭吹向磁极,然后进入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之间的气隙,再经冷却风道的进风槽口进入通风槽,最后从出风槽口排出,从而通过对磁极线圈内部进行冷却,实现了提高磁极线圈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123772.0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凸极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结构的磁极线圈、转子和凸极电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磁极线圈的冷却通风结构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在本发明中磁极线圈的多个线匝中至少一个设置成通风匝,与通风匝的通风槽相邻的匝间绝缘将通风槽的开口遮蔽以形成的由进风槽口至出风槽口之间延伸的冷却风道。当凸极电机工作时,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风流沿转子的径向流动并依次由支架、磁轭吹向磁极,然后进入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之间的气隙,再经冷却风道的进风槽口进入通风槽,最后从出风槽口排出,从而通过对磁极线圈内部进行冷却,实现了提高磁极线圈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172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37236.6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磁极线圈、密封液盒和连接管道。磁极线圈放置于密封液盒的内部,密封液盒的内部灌注液态蒸发冷却介质,使磁极线圈完全浸泡于液态介质中,即液态介质的液面要高于磁极线圈;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密封液盒内部产生的气态蒸发冷却介质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向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液态介质同样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回到密封液盒,这样只需在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这两个位置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即可同时实现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的双向流通,而不需要在密封液盒底部和冷凝器之间再设置单独的回液管。

    用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端部的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67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57032.7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配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可变速机组的绕组固定方案结构复杂、强度差并且通风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端部的固定装置,包括M组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卡合结构;卡合结构包括外支撑条、径向连接构件、内支架以及设置于其内侧的内支撑条,外支撑条竖直设置于转子上层绕组的端部外侧;径向连接构件包括N个U型螺栓;内支架设置于转子绕组的内部,U型螺栓的悬臂端依次贯穿外支撑条、转子上下层绕组间的空隙、内支架、内支撑条设置,并且U型螺栓的悬臂端与内支撑条固定连接,以对绕组固定;该固定装置使其能承受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同时能够保证绕组良好的通风冷却。

    推力轴承瓦和用于立式水电机组的推力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151907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6766.1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推力轴承瓦和用于立式水电机组的推力轴承。推力轴承瓦包括:上瓦体,其内设有上冷却室,具有位于上瓦体的上内壁上的上开口且在其内设有多个上支撑件,彼此间隔以在其之间形成互连的上流道,在上内壁上形成有环绕上开口的上接触面;下瓦体,其内设有下冷却室,具有位于下瓦体的下内壁上的下开口且在其内设有多个下支撑件,彼此间隔以在其之间形成互连的下流道,在下内壁上形成有环绕下开口的下接触面,对应的上、下支撑件对齐且抵靠,上、下接触面彼此密封抵靠以便上、下冷却室组成密封的冷却室,在冷却室内有可相变且在上、下流道内流动的冷却工质,其液体体积小于冷却室的容积;散热结构,设置在上瓦体和/或下瓦体的径向外侧壁上。

    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627540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737232.2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立式电机转子的浸泡式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磁极线圈、密封液盒和连接管道。磁极线圈放置于密封液盒的内部,密封液盒的内部灌注液态蒸发冷却介质,使磁极线圈完全浸泡于液态介质中,即液态介质的液面要高于磁极线圈;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密封液盒内部产生的气态蒸发冷却介质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向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液态介质同样通过该连接管道流回到密封液盒,这样只需在密封液盒的顶部与冷凝器这两个位置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即可同时实现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的双向流通,而不需要在密封液盒底部和冷凝器之间再设置单独的回液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散热装置、电机转子及电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714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08392.6

    申请日:2024-07-25

    Inventor: 阮琳 丁艺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极绕组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蒸发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蒸发组件用于与磁极线圈进行热传递,所述蒸发组件内部设置有介质腔,用于存储蒸发介质,所述介质腔包括冷凝段和蒸发段,且沿远离电机转子转轴的径向依次排布,所述冷凝段与所述蒸发段连通;所述冷却组件内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凝段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冷却腔用于通入冷却介质,以对所述冷凝段进行降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磁极线圈、磁极组件和上述的散热装置,磁极组件用于固定在磁轭上,所述磁极组件上绕设有所述磁极线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电机转子,以解决电机转子散热性差、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电机定子强化散热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6566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172782.1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定子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强化散热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存在空气间隙而导致散热性能差的问题;其中装置包括两个定位组件、两个导热组件和抵紧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导热片,抵紧组件包括螺杆和多个抵紧单元,多个抵紧单元沿着螺杆的纵向轴线移动,带动第一推板部、第二推板部分别向外移动抵紧对应侧的导热组件,以抵紧多个导热片,从而在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形成良好的热路通道。本发明通过导热片构建高导热性能热桥,增强电机定子的导热能力,提升定子铁心的导热效率,同时通过抵紧组件可大幅降低安装维护难度。

    一种基于泡沫金属的相变散热结构、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66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15736.6

    申请日:2023-06-15

    Inventor: 王炜晨 阮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泡沫金属的相变散热结构、散热器及冷却系统,旨在解决因表贴式散热器内表面孔径单一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系统阻力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泡沫金属的相变散热结构包括泡沫金属层,泡沫金属层设置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的直径沿散热器内工质的流动方向增大。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泡沫金属的相变散热结构通过设置不同直径的散热通孔,使散热通孔的直径与沸腾换热工况相匹配,从而减小工质在泡沫金属层中的流动阻力,实现分段强化换热,保证每一段的换热能力最大化,提高了换热效率。

    电机定子强化散热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6566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72782.1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定子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强化散热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存在空气间隙而导致散热性能差的问题;其中装置包括两个定位组件、两个导热组件和抵紧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导热片,抵紧组件包括螺杆和多个抵紧单元,多个抵紧单元沿着螺杆的纵向轴线移动,带动第一推板部、第二推板部分别向外移动抵紧对应侧的导热组件,以抵紧多个导热片,从而在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形成良好的热路通道。本发明通过导热片构建高导热性能热桥,增强电机定子的导热能力,提升定子铁心的导热效率,同时通过抵紧组件可大幅降低安装维护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