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工装、模锻件及模锻件数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449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629155.6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装夹工装、模锻件及模锻件数控加工方法,属于模锻件加工领域,目的是实现模锻件的快速、模块化装夹。包括垫块,由垫块的工装本体的顶壁、底壁和两侧的侧壁包围形成两端贯通的插孔;插孔的底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台;在底壁设置有一组均分于支撑台两侧的底部伸缩缸,在顶壁设置有一组顶部伸缩缸;在其中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左侧伸缩缸,在另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右侧伸缩缸;且各个液压伸缩缸的活塞杆末端延伸至插孔内;布置有提供液压油的液压管路。工艺凸台与垫块的插孔适配,从而实现了锻件工艺凸台的标准化,利于降低模锻件成型难度及下料重量。可以有效控制压紧力,稳定模锻件的加工质量;减少人工装夹介入的时间,提高了装夹效率与准确度。

    选择润滑成形大型铝合金缘条类锻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51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27957.2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形领域,公开了一种选择润滑成形大型铝合金缘条类锻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锻件的结构、坯料的结构以及锻造的模具;b、通过软件模拟从坯料成形锻件过程的金属流动趋势,获取筋条在模具上对应的分流区域;c、将模具上分流区域确定为润滑区域,利用润滑材料对润滑区域进行润滑,使润滑区域的摩擦系数低于模具的其他区域;d、将坯料放置于模具内进行锻造压制,达到设定的压下量后停止。本发明充分利用金属流动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变粗糙度,引导金属流动,使难成形的位置实现优先成形,实现锻件同时成形的方法,使设备能力被充分利用。本方法的运用使操作更简单,锻造用时更少,成形稳定可靠。

    一种零件晶粒度检测面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31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7765.2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零件晶粒度检测面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数控机床对零件的待加工面在恒线速度控制下依次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所述零件由GH4169材料制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的进给量均为0.12~0.15mm/r;粗加工时的切削深度≤2.5mm,半精加工时的切削深度≤0.4mm,精加工时的切削深度≤0.2mm。本发明利用数控机床在恒线速度控制下对零件的待加工面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并在特定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配合下,就可使GH4169材料零件的晶粒度检测面的加工质量满足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普通水平的工人也能胜任该项工作,降低了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

    装夹工装、模锻件及模锻件数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44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9155.6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装夹工装、模锻件及模锻件数控加工方法,属于模锻件加工领域,目的是实现模锻件的快速、模块化装夹。包括垫块,由垫块的工装本体的顶壁、底壁和两侧的侧壁包围形成两端贯通的插孔;插孔的底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台;在底壁设置有一组均分于支撑台两侧的底部伸缩缸,在顶壁设置有一组顶部伸缩缸;在其中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左侧伸缩缸,在另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右侧伸缩缸;且各个液压伸缩缸的活塞杆末端延伸至插孔内;布置有提供液压油的液压管路。工艺凸台与垫块的插孔适配,从而实现了锻件工艺凸台的标准化,利于降低模锻件成型难度及下料重量。可以有效控制压紧力,稳定模锻件的加工质量;减少人工装夹介入的时间,提高了装夹效率与准确度。

    大型扁平模锻件成形的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35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34501.9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锻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扁平模锻件成形的方法。本发明根据大型扁平模锻件的结构特点,利用铺、盖的方式实现了扁平坯料的包覆,无须采用粘接剂,不但大幅降低了热量的散失,保证了锻造温度,而且,操作十分简单方便,避免了工人与高温坯料的长时间接触,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有效提高了锻造速率。耐高温润滑膜相较于传统的包套材料,更加便于坯料在模具型腔中的定位,可以有效提高锻造的稳定性和锻件质量。使用耐高温润滑膜还有利于模具型腔的清理,型腔内皆为多余的边角润滑膜,风管吹掉即可,模具磨损小,模具寿命得以延长。

    测厚装置及测厚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9703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1468377.1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厚度测量装置,公开了一种测厚装置及测厚方法。该测厚装置包括支撑座、竖向支撑结构、上测量调整杆和下测量调整杆,竖向支撑结构设置于支撑座上,上测量调整杆和下测量调整杆平行设置于竖向支撑结构上,且上测量调整杆位于下测量调整杆的上方,上测量调整杆和下测量调整杆设置有对应的测量机构,上测量调整杆和下测量调整杆均设置有悬臂水平调节系统,悬臂水平调节系统包括竖向调整杆和水平仪,上测量调整杆的竖向调整杆设置于上测量调整杆的下方,下测量调整杆的竖向调整杆设置于下测量调整杆的下方。该测厚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该装置不可广泛运用于板材、框型构件等具有较大面积的结构件的厚度测量。

    铝合金模锻件半精加工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05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29495.6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本发明铝合金模锻件半精加工方法,属于机加工施工技术领域,目的是有效控制加工变形。先进行工位一粗加工,再进行工位二粗加工,接着进行工位一半精加工,最后进行工位二半精加工面;粗加工中,对工位一和工位二的去除量按黄金比例法进行调整;半精加工中,对工位一和工位二的去除量或者加工参数按黄金比例法进行调整;去除量按黄金比例法为工位一的去除量小于工位二的去除量;加工参数黄金比例法为工位一的其中一项加工参数大于或者小于工位二的对应加工参数。通过对锻件加工的去除量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以及对加工参数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对不同工位加工时残余应力释放的大小和剧烈程度进行控制,使两个工位加工变形量相互抵消,实现了变形控制。

    大型铝合金整体框零件的数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200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1352305.9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型铝合金整体框零件的数控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零件固定,加工基准孔和工艺凸台;将工艺凸台间隔固定在工装上,采用等高分层地加工方法对零件进行粗加工;粗加工完毕后,将零件松开,将工艺凸台固定在工装上,对零件进行精加工。该方法在粗加工阶段,间隔固定工艺凸台的操作,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内部残余应力得到充分地释放;粗加工和精加工第一面时,采用分步法去除加工余量,逐步释放零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减小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量。

    一种GH4169盘类件腐蚀面车削质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9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39247.1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H4169盘类件腐蚀面车削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工件平放;S2、将放大镜垂直放置在工件的待观测面;S3、调整放大镜,直到清晰观察到待观测面为止;S4、将放大镜上带数字的刻度线垂直于待观测面的刀纹上,无数字的刻度线置于待观测面的刀纹波谷上;S5、通过拍摄装置观察待观测面;S6、对工件不同位置的待观测面进行检测,对每一个待观测面进行1‑4处位置的检测;S7、通过光源对待观测面进行照射,使光源方向与待观测面呈不同角度,观察待观测面的颜色变化;S8、通过粗糙度检测仪检测待观测面的粗糙度。通过对表面质量能否满足腐蚀晶粒观测要求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缩短生产周期及避免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