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052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829168.2
申请日:2023-07-07
发明人: 史维峰 , 赵颖 , 杨文 , 柳青红 , 罗浩 , 匡建立 , 刘子源 , 胡昊 , 张威 , 王其涛 , 刘君清 , 温桂玉 , 董学娟 , 张德强 , 袁碧懋 , 刘浩朋 , 许占华 , 王昊 , 黄志敏 , 耿航芳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的超视距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得到列车开行计划数据库;获取列车运行信息;根据所述列车运行信息,得到N个列车前方线路环境的视频数据集;将所述列车视频数据集进行空间视角拟合,得到N个子视距距离;获取N个转化视距距离;生成视距关联结果;以所述视距关联结果作为共享视距,由所述监控预警系统共享至所述N个列车进行辅助安全预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对超视距的应用效果不佳,进而导致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不足,危情处置效率不高技术问题,达到辅助司机提前发现险情,保障列车安全有序运行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0526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29168.2
申请日:2023-07-07
发明人: 史维峰 , 赵颖 , 杨文 , 柳青红 , 罗浩 , 匡建立 , 刘子源 , 胡昊 , 张威 , 王其涛 , 刘君清 , 温桂玉 , 董学娟 , 张德强 , 袁碧懋 , 刘浩朋 , 许占华 , 王昊 , 黄志敏 , 耿航芳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的超视距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得到列车开行计划数据库;获取列车运行信息;根据所述列车运行信息,得到N个列车前方线路环境的视频数据集;将所述列车视频数据集进行空间视角拟合,得到N个子视距距离;获取N个转化视距距离;生成视距关联结果;以所述视距关联结果作为共享视距,由所述监控预警系统共享至所述N个列车进行辅助安全预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对超视距的应用效果不佳,进而导致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不足,危情处置效率不高技术问题,达到辅助司机提前发现险情,保障列车安全有序运行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3377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489878.0
申请日:2022-05-07
发明人: 张格明 , 赵颖 , 史天运 , 秦树增 , 史维峰 , 王瑞 , 杨文 , 关则彬 , 罗浩 , 匡建立 , 柳青红 , 刘子源 , 胡昊 , 张威 , 王其涛 , 李文杰 , 吴兴军 , 芦智 , 王巍 , 高尚勇 , 刘畅 , 温桂玉 , 董学娟 , 武明生 , 佘振国 , 张德强 , 袁碧懋 , 刘浩朋 , 许占华 , 陈香宇 , 王昊 , 黄志敏 , 宁静 , 王忠峰 , 张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超视距防护系统及方法,涉及铁路交通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地面设备,用于获取铁路沿线的视频流信息、危情报警信息,以及列车位置,并基于列车位置,关联匹配超视距范围内的视频流信息和危情报警信息;通信设备,用于获取地面设备发送的视频流信息和危情报警信息,并将视频流信息和危情报警信息发送给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安装在列车司机室,用于获取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铁路沿线超视距范围内的视频流信息和危情报警信息。本发明实现超视距在铁路的应用,将司机目视范围外的前方重点区段视频流信息和危情报警信息,随列车运行位置变化,传输给司机室车载终端,辅助突发险情的超前预判和提前处置,进一步提升列车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74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16495.2
申请日:2022-06-22
发明人: 史维峰 , 王瑞 , 杨文 , 王洪伟 , 张德强 , 关则彬 , 赵颖 , 柳青红 , 刘浩朋 , 袁碧懋 , 杨雪 , 罗浩 , 胡昊 , 王悉 , 孙运昌 , 朱力 , 杨琦 , 徐成伟 , 沈敬伟 , 匡建立 , 沙兰可 , 许占华 , 熊伟 , 陈双双 , 刘艳波 , 王昊 , 温桂玉 , 王文华 , 董学娟 , 邹易璋
IPC分类号: H04L43/0852 , H04L41/14 , H04L4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延迟时间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服务器逐帧传输的历史数据包所对应的历史时间间隔;将历史时间间隔输入至预设延迟预测模型,得到逐帧传输的当前数据包对应的预测时间间隔,预设延迟预测模型是基于样本历史时间间隔训练LSTM模型得到的模型;基于预测时间间隔、当前数据包对应的实际时间间隔和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输出传输延迟时间。以此结合逐帧传输方式降低数据发送延时,实现兼顾整个传输系统的实时性和带宽利用率的目的;无需发送端和客户端时间同步,提高了传输延迟测量的适用性;结合训练循环神经网络的方式,提高了预测时间间隔的精准度,也提高了传输延迟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749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716495.2
申请日:2022-06-22
发明人: 史维峰 , 王瑞 , 杨文 , 王洪伟 , 张德强 , 关则彬 , 赵颖 , 柳青红 , 刘浩朋 , 袁碧懋 , 杨雪 , 罗浩 , 胡昊 , 王悉 , 孙运昌 , 朱力 , 杨琦 , 徐成伟 , 沈敬伟 , 匡建立 , 沙兰可 , 许占华 , 熊伟 , 陈双双 , 刘艳波 , 王昊 , 温桂玉 , 王文华 , 董学娟 , 邹易璋
IPC分类号: H04L43/0852 , H04L41/14 , H04L4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延迟时间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服务器逐帧传输的历史数据包所对应的历史时间间隔;将历史时间间隔输入至预设延迟预测模型,得到逐帧传输的当前数据包对应的预测时间间隔,预设延迟预测模型是基于样本历史时间间隔训练LSTM模型得到的模型;基于预测时间间隔、当前数据包对应的实际时间间隔和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输出传输延迟时间。以此结合逐帧传输方式降低数据发送延时,实现兼顾整个传输系统的实时性和带宽利用率的目的;无需发送端和客户端时间同步,提高了传输延迟测量的适用性;结合训练循环神经网络的方式,提高了预测时间间隔的精准度,也提高了传输延迟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