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1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57779.3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亲鱼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当年7月,挑选身体健壮、体表无伤、5龄及以上的雌性圆口铜鱼和雄性圆口铜鱼进行培育;2、将圆口铜鱼亲鱼进行消毒,接着放入具有控温功能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桶中进行培育,初始养殖密度≤15kg/m3;3、在圆口铜鱼亲鱼培育过程中,进行水温调控,光照与投喂管理。该方法根据圆口铜鱼性腺发育和摄食的温度需求,调控圆口铜鱼亲鱼培育过程中的水温,尤其在10‑12月份水温随气温开始下降时,通过养殖系统的控温功能调控水温保持在20‑22℃,延长圆口铜鱼亲鱼周年摄食时间,保障圆口铜鱼亲鱼性腺发育,显著提高了圆口铜鱼亲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培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61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577717.0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中的水产动物种质鉴定领域,公开了用于中华鲟与达氏鲟种间鉴定的微卫星引物及应用,本发明成功筛选并合成1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该引物可以用于建立中华鲟和达氏鲟种间鉴定技术。将引物用于PCR扩增后,测定等位基因,进行中华鲟和达氏鲟的种间鉴定分析。本发明所述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廉,具有高效、经济、简便易行的特点,可以在中华鲟和达氏鲟种间鉴定、种质鉴定和遗传管理中推广应用,并可对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214339433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20073028.3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A01K6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卵漂流特性观测装置,包括环道底板和回水槽,所述环道底板内设置有环道外环面板,所述环道外环面板内设置有环道内环面板,所述环道外环面板与所述环道内环面板形成一条封闭的水流环道,所述水流环道上方设置有塑料漏斗,该种鱼卵漂流特性观测装置,结构简单、外观小巧、建造成本低、方便携带,适用于实验室观察和野外观察等不同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注入少量水即可循环运行,具有节水、节能的效果,推流泵放置于水流环道外,不会伤害水流环道内的鱼卵,鱼卵可以在水流环道内循环漂流,使得不间断观测鱼卵不同发育阶段的漂流特性成为可能,有益于鱼卵物理特性及产漂流性卵鱼类保护技术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207231809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0822466.9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IPC: G01N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适合淡水浅水型环境的漂浮生物采集装置,采集网与收集网通过采集管相连,取样器与收集网通过采集管相连,采集网为方形,采集网网衣底端固定采集网钢架,采集网网衣顶端用上卡扣锁在采集管上端,采集管下端用下卡扣锁在收集网网口,收集网为正立方体,采集网网架由左侧管架、上侧管架、右侧管架管架通过螺丝顺时针方向以90°直角固定,下侧管架通过两端的圆孔插入左侧管架和右侧管架,下侧管架通过采集网网口固定夹在圆孔下方托举固定。结构简单、可拆卸、方便携带、易固定,可适应小于1m水深的浅水型河流,用于生态、环境监测行业野外漂浮生物调查工作中,在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343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74566.0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1D17/04 , B01D17/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收集器及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方法,属于液体分离技术领域。一种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收集器,包括:分离瓶,分离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溢流口,用于向分离瓶中加填充液,分离瓶的侧壁设有进料口,用于向充满填充液的分离瓶中添加乳浊液;以及收集管,收集管的底端伸入到分离瓶的内侧底部,用于收集破乳后的废水。本发明采用分离瓶对危险废液本身密度大于另一相的两相乳浊液进行破乳分离,乳浊液的分离收集操作全称封闭,降低了分离的难度以及提高了分离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42417.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水生生物运动行为对水质生态修复效果扰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包括顺直玻璃实验水槽、连接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进水水流扩散段和尾水槽的循环水管道、接至尾水槽的出水管道、伸入下沉蓄水池的供水管道,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部为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本发明通过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营造河流或湖泊中不同水动力条件,在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利用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同步测定水生生物运动行为、水流紊动特性、浊度剖面分布、相关水环境参数以及水质扰动强度,解析水生生物行为‑水动力‑水质扰动的响应规律,为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70324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36965.7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数据识别城区内水体的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从光学遥感数据中选出多个水面样本点;根据雷达遥感数据构建覆盖待测区域的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极化雷达遥感数据为VV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或VH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从光学遥感数据中识别出多个潜在水面分布区;以及将多个水面样本点和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叠合,以得到每个水面样本点的VV极化值或者VH极化值;根据多个水面样本点的VV极化值或者VH极化值确定多个潜在水面分布区内的真实水体。本发明综合了雷达遥感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各自的特点,因此可以提高对城区内水体判定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3683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110453747.2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设置在防冲岸边的水域中,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包括多个成排布置的坝体单元,且坝体单元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坝体单元包括插装在水域底部的桩轴、以及套装在桩轴上的套筒装置,所述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架、墙板、顶盘和中盘,所述套筒架套装在桩轴上,所述墙板竖向地固定安装在套筒架上,所述墙板为多个且沿着套筒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墙板包括竹筏、包围在竹筏外的网格、以及填充在竹筏内空腔的具有吸附功能的填料,所述顶盘固定于套筒装置顶部,且顶盘上种植有两栖水生植物,所述中盘固定于套筒装置中部,且中盘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42417.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水生生物运动行为对水质生态修复效果扰动规律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包括顺直玻璃实验水槽、连接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进水水流扩散段和尾水槽的循环水管道、接至尾水槽的出水管道、伸入下沉蓄水池的供水管道,顺直玻璃实验水槽中部为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本发明通过可循环流水实验平台营造河流或湖泊中不同水动力条件,在水生生物扰动实验区利用水质扰动影响因子监测系统同步测定水生生物运动行为、水流紊动特性、浊度剖面分布、相关水环境参数以及水质扰动强度,解析水生生物行为‑水动力‑水质扰动的响应规律,为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703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910836965.7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数据识别城区内水体的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从光学遥感数据中选出多个水面样本点;根据雷达遥感数据构建覆盖待测区域的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极化雷达遥感数据为VV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或VH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从光学遥感数据中识别出多个潜在水面分布区;以及将多个水面样本点和极化雷达遥感数据集叠合,以得到每个水面样本点的VV极化值或者VH极化值;根据多个水面样本点的VV极化值或者VH极化值确定多个潜在水面分布区内的真实水体。本发明综合了雷达遥感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各自的特点,因此可以提高对城区内水体判定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