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盾构掘进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327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047423.9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盾构掘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地质概况探测;2)确定切割区域;3)切割区域成孔:沿切割区域的边缘钻设若干个边缘孔,于切割区域内部钻设与边缘孔的孔深相同的若干个内部孔,并控制边缘孔、内部孔的位置,使边缘孔、内部孔呈网格点状分布;4)钻孔连线切割:采用超高压磨料水射流沿内部孔、边缘孔进行切割,控制切割深度小于等于边缘孔的深度,使切割线与内部孔、边缘孔连接形成网格结构,以将盾构隧道掌子面中的硬质地层区域切割成岩土块体;5)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掘进。本发明解决了盾构掘进过程中上下地层物理特性指标差别较大造成的刀盘、刀具磨损等问题,节约了盾构掘进施工成本,使工作环境更绿色环保。

    一种富水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盾构掘进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327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47423.9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盾构掘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地质概况探测;2)确定切割区域;3)切割区域成孔:沿切割区域的边缘钻设若干个边缘孔,于切割区域内部钻设与边缘孔的孔深相同的若干个内部孔,并控制边缘孔、内部孔的位置,使边缘孔、内部孔呈网格点状分布;4)钻孔连线切割:采用超高压磨料水射流沿内部孔、边缘孔进行切割,控制切割深度小于等于边缘孔的深度,使切割线与内部孔、边缘孔连接形成网格结构,以将盾构隧道掌子面中的硬质地层区域切割成岩土块体;5)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掘进。本发明解决了盾构掘进过程中上下地层物理特性指标差别较大造成的刀盘、刀具磨损等问题,节约了盾构掘进施工成本,使工作环境更绿色环保。

    无线操控起重设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7904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170258.8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操控起重设备,包括:支撑立架,用于竖直支设于盾构隧道的作业空间内,支撑立架上装设有滑动设置的物料吊装机构。支撑立架沿盾构隧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各铰接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用于滑动支设于盾构隧道对应侧的内壁上,履带行走机构和对应侧的支撑立架之间还连接有偏转驱动机构,偏转驱动机构连接有无线操控器。偏转驱动机构在无线操控器的控制下驱动履带行走机构绕与支撑立架相铰接的第一铰点偏转,以使履带行走机构支设于盾构隧道对应侧的内侧壁上,且在履带行走机构偏转到位后,偏转驱动机构自锁以使履带行走机构稳定支设于对应侧的内侧壁上。履带行走机构和物料吊装机构还分别与无线操控器相连。

    无线操控起重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9896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2439345.0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操控起重装置,包括:支撑立架,用于竖直支设于盾构隧道的作业空间内,支撑立架上装设有滑动设置的物料吊装机构。支撑立架沿盾构隧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各铰接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和对应侧的支撑立架之间还连接有偏转驱动机构,偏转驱动机构连接有无线操控器,无线操控器包括无线遥控器、及无线接收器,物料吊装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及偏转驱动机构内分别设有无线接收器。偏转驱动机构在无线操控器的控制下驱动履带行走机构绕与支撑立架相铰接的第一铰点偏转,以使履带行走机构支设于盾构隧道对应侧的内侧壁上,且在履带行走机构偏转到位后,偏转驱动机构自锁以使履带行走机构稳定支设于对应侧的内侧壁上。

    一种降水自动控制系统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027779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2235859.3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装置,降水控制辅助装置,降水固定装置和总控装置;所述降水装置包括设置于降水井井底的抽水泵,排水管,抽水管和设置于固定盖上的第一控制箱;所述降水控制辅助装置设置于每个降水井处,用于监测每个降水井的井内水位和井口水位以及对应降水装置的抽水速率;所述降水固定装置设置于每个降水井处,所述降水固定装置包括盖合在降水井井口上的固定盖,用于固定抽水泵的水泵固定套,设置于水泵固定套四周侧壁上的支撑柱;所述总控装置包括第二控制箱,无线发射模块和电脑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降水井内积水排放不及时、排放力度不够的问题,同时可以防止出现基坑地下水位降低过渡的情况和避免基坑周围环境变形。

    一种全自动调节的折叠式绿色隧道缓冲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3689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0574455.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调节的折叠式绿色隧道缓冲结构,包括:两个左右平行设置的导向基座;以及若干个刚架,其中一个为固定刚架,其余为移动刚架,固定刚架横向固定于两个导向基座的后端,所有的移动刚架自后至前依次横向设置于两个导向基座上且位于固定刚架的前方,每个移动刚架能够前后移动;两个相邻的刚架之间设有一个能够前后折叠的透光板,每个透光板的透光率自后至前逐渐增大,且所有的透光板的透光率自后至前逐渐增大;每个刚架和每个透光板均呈开口朝下的“凵”形状,且所有的透光板的左右两侧的下端与地面的距离自后至前逐渐增大。采用本发明的隧道缓冲结构既能够解决空气动力学效应,又能够根据外界光照强度调整其亮度差。

    一种隧道振动台试验结构模型渐进式开裂破坏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4455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380742.X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振动台试验结构模型渐进式开裂破坏观测装置,包括轴心杆、观测模块、USB分线器和观测计算机,所述观测模块设置于所述轴心杆上,所述观测模块与所述USB分线器电连接,所述USB分线器与所述观测计算机电连接,所述轴心杆沿轴向设置于隧道的中心处,所述轴心杆的两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振动台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成本(56)对比文件孙铁成;高波;王峥峥.双洞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9,(第07期),全文.刘礼标;王永甫;刘方;周杰.断层走向对隧道地震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振动与冲击.2017,(第21期),全文.陈继光;杨奎清;宋淑启.公路隧道工程三维模型试验中数据采集技术.建筑技术开发.2006,(第04期),全文.黄强兵;彭建兵;门玉明;闫金凯;石玉玲.地裂缝对地铁明挖整体式衬砌隧道影响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第11期),全文.徐华;李天斌;王栋;李育枢;林之恒.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第09期),全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