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1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58688.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层几何形状因子的常规砂岩油藏储量动用程度确定方法,包括统计常规砂岩油藏部分小层中各个砂体的周长和面积;根据部分小层中各个砂体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部分小层的小层形状因子;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得含水饱和度,并计算得出部分小层的储层动用程度;统计部分小层的油层钻遇率,分析小层形状因子、储层动用程度和油层钻遇率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小层形状因子、储层动用程度和油层钻遇率的关系式;根据小层形状因子、储层动用程度和油层钻遇率的关系式计算目标层的储层动用程度。本发明能够快捷地准确计算目标层的储量动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33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23044.4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互层油藏合采井产量预测方法,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收集的薄互层油藏注采井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集划分;步骤3,结合图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全连接网络建立薄互层油藏合采井产量预测模型,即GCN‑LSTM模型;步骤4,利用步骤2中的训练集数据对步骤3建立的GCN‑LSTM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比GCN‑LSTM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预测误差;步骤5,利用步骤4训练好的GCN‑LSTM模型预测合采井的产量,并进行预测效果分析。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数据驱动产量预测模型无法考虑井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76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460966.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震储层不连续边界解剖辫状河储层结构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建立所述目标储层的地质信息知识库;建立辫状河沉积心滩和河道的组合模式,依据河道规模及对心滩的切割程度将辫状河道分级;根据地震资料中地震90°相移数据,提取得到不连续边界A、不连续边界B;进行正演模拟,得到不连续边界A和不连续边界B的判别标准;根据不连续边界A、不连续边界B、目标储层的实钻厚度、地质模式、地震资料对目标储层结构进行解剖,得到沉积微相图。本发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目标储层的不连续界面,并综合应用在目标储层的结构解剖中,准确表征了辫状河储层结构内部的不同级河道,便于反映对储层的综合认识。
-
公开(公告)号:CN112560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60973.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油藏渗透率动态变化定量表征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储层的沉积特征获得每一小层的微观储层特征和敏感性特征;进行小层分类,得到目标储层的小层分类;建立每一小层分类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修正每一所述小层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将所述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引入油藏数值模拟中,开展所述目标储层的油藏数值模拟历史迭代拟合,修正得到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规律认识和模型。本发明考虑了多层油藏纵向各层的差异,建立各层级别的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定量化表征模型,能够准确、量化反映各层的渗透率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116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1154761.9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油井稠油乳化后提液能力的方法,包括:收集目标区地层原油、地层水样品;开展目标区原油乳化实验并绘制原油乳化后粘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分阶段拟合得到原油乳化后粘度与含水率关系式;开展目标区相渗实验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得到目标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数据;得到原油乳化后分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式;绘制目标区原油乳化后无因次产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曲线;查询图版,确定目标区原油乳化后提液时机、提液幅度。该发明解决了目前行业中关于确定油井稠油乳化后提液能力(56)对比文件李珂;张金庆;谭先红;潘彩霞.一种用水驱曲线确定油田单井最佳提液时机的方法.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第04期),全文.洪冀春,王凤兰,刘奕,张子涵.三元复合驱乳化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第02期),全文.雷克林;王新海;陈建华.八面河油田莱5-4块中高含水期不同井型提液分析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第07期),全文.葛双;宋进博;何亚斌.GG区块DZ44150井区长8油藏渗流特征研究.价值工程.2013,(第09期),全文.庞铭;陈华兴;冯于恬;方涛;赵顺超;王宇飞;刘义刚;白健华.渤海稠油油田油井乳化伤害含水率区间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中国海上油气.2018,(第05期),全文.潘杰;汪全林;凌浩川;孙强;张弛.基于生产数据确定海上稀油油田合理提液时机.复杂油气藏.2018,(第03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0882522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810557849.7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及方法,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包括: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包括长方体壳体,长方体壳体内为单层或多层砂体,长方形壳体一侧顶端设有注入口,另一侧侧壁设有单个或多个出口,出口连接对应的油水分离器与量筒;分层计量平板模型正后方设置均匀光源、正前方设置摄像机,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整体置于恒温箱中。本发明可以从实验尺度上利用相似准则模拟各大油田实际区块的储层结构,通过注入方式、注入时机各种措施的调整,模拟出最适合目标油田生产的开发措施,为油田今后的增产、增质开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56031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460973.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油藏渗透率动态变化定量表征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储层的沉积特征获得每一小层的微观储层特征和敏感性特征;进行小层分类,得到目标储层的小层分类;建立每一小层分类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修正每一所述小层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将所述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引入油藏数值模拟中,开展所述目标储层的油藏数值模拟历史迭代拟合,修正得到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规律认识和模型。本发明考虑了多层油藏纵向各层的差异,建立各层级别的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定量化表征模型,能够准确、量化反映各层的渗透率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76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460966.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震储层不连续边界解剖辫状河储层结构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建立所述目标储层的地质信息知识库;建立辫状河沉积心滩和河道的组合模式,依据河道规模及对心滩的切割程度将辫状河道分级;根据地震资料中地震90°相移数据,提取得到不连续边界A、不连续边界B;进行正演模拟,得到不连续边界A和不连续边界B的判别标准;根据不连续边界A、不连续边界B、目标储层的实钻厚度、地质模式、地震资料对目标储层结构进行解剖,得到沉积微相图。本发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目标储层的不连续界面,并综合应用在目标储层的结构解剖中,准确表征了辫状河储层结构内部的不同级河道,便于反映对储层的综合认识。
-
公开(公告)号:CN1088252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57849.7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及方法,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包括: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包括长方体壳体,长方体壳体内为单层或多层砂体,长方形壳体一侧顶端设有注入口,另一侧侧壁设有单个或多个出口,出口连接对应的油水分离器与量筒;分层计量平板模型正后方设置均匀光源、正前方设置摄像机,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整体置于恒温箱中。本发明可以从实验尺度上利用相似准则模拟各大油田实际区块的储层结构,通过注入方式、注入时机各种措施的调整,模拟出最适合目标油田生产的开发措施,为油田今后的增产、增质开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1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54761.9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油井稠油乳化后提液能力的方法,包括:收集目标区地层原油、地层水样品;开展目标区原油乳化实验并绘制原油乳化后粘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分阶段拟合得到原油乳化后粘度与含水率关系式;开展目标区相渗实验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得到目标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数据;得到原油乳化后分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式;绘制目标区原油乳化后无因次产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曲线;查询图版,确定目标区原油乳化后提液时机、提液幅度。该发明解决了目前行业中关于确定油井稠油乳化后提液能力的难题,有助于油田开发过程中提液方案的设计,科学合理,效果理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