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4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02260.4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1N15/08 , E21B49/00 , E21B43/24 , G16C2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第一周期平均含水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目标区块地质油藏基本参数;步骤2,确定热采井的差油层及油层基本物性参数;步骤3,确定原油排驱孔隙的孔喉参数;步骤4,计算有效孔隙体积中不流动水的体积及油的体积;步骤5,计算不可及孔隙体积中束缚水的体积;步骤6,计算差油层和油层中不流动水和束缚水的总体积;步骤7,计算单位水平段长度油水体积比;步骤8,确定不同温度和压差条件下储层饱和度的变化值;步骤9,计算产出油水的体积;步骤10,基于水平段油层和差油层中的油水体积计算含水率。本发明解决了目前行业中关于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第一周期平均含水率定量预测方法缺失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33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23044.4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互层油藏合采井产量预测方法,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收集的薄互层油藏注采井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集划分;步骤3,结合图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全连接网络建立薄互层油藏合采井产量预测模型,即GCN‑LSTM模型;步骤4,利用步骤2中的训练集数据对步骤3建立的GCN‑LSTM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比GCN‑LSTM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预测误差;步骤5,利用步骤4训练好的GCN‑LSTM模型预测合采井的产量,并进行预测效果分析。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数据驱动产量预测模型无法考虑井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147925.8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8 , G06Q50/02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海上油田基于注水效率最优的注采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S1:根据研究对象地质油藏特征,划定注采井组;S2:将注采井组简化为若干个流管组成的连通模型,连通模型包括液流强度和流管储量两个参数;S3:通过计算液流强度和流管储量分别表征每条流管内流体的流动能力和控制储量的大小;S4:基于生产动态数据反演修正液流强度和流管储量;S5:利用液流强度和流管储量定量计算各注采井的注采方向的累产油量和剩余可采储量;S6:基于注水效率最优为目标,进行注采结构优化。本发明适用性强、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实现注水效率最优的同时,保证了累增油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62347.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E21B43/16 , E21B49/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渗流场驱替效果评价的新方法,包括通过油藏数值模型模拟目标井开采过程获得不同阶段平面驱替前后驱油效率示意图;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得到不同阶段的含油饱和度,并计算得出不同阶段的驱油效率;根据不同阶段的驱油效率计算得出不同阶段的无因次驱替强度;根据不同阶段平面驱替前后驱油效率示意图计算不同阶段不同井网下的驱替不均衡系数;结合调整前后的无因次驱替强度和驱替不均衡系数,分析平面渗流场变化及流场调控效果。本发明在无因次驱替强度及面驱替均衡系数建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的综合变化,精度更高,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价平面渗流场驱替后注采单元驱替作用的强度及效果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5721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93683.3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不同层段注汽量劈分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油田井组蒸汽注入参数;S2、获取目标油藏各层位的地质油藏参数;S3、计算目标油藏层间蒸汽劈分系数及蒸汽吸入量;S4、获取目标油层各小层层内井间地质油藏基本参数;S5、计算目标油藏注汽井与汽窜井之间的平均地层系数;S6、计算目标油藏注汽井与各汽窜井之间的劈分角;S7、计算目标油藏注汽井与各汽窜井之间的劈分系数及吸汽量等步骤。本发明可确定蒸汽吞吐过程中层间以及井间的注汽量与蒸汽吸入量,解决缺少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不同层段注汽量劈分方法的难题,为稠油热采油田蒸汽吞吐过程中合理注汽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0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93632.0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E21B43/24 , E21B49/00 , E21B47/00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加热腔扩展前缘定量预测方法,包括将水平井分成i段,并计算各段节点坐标;基于蒸汽沿水平井二次函数分布,计算每一节点的吸汽量;计算每一节点的蒸汽区半径和热流体区半径,并根据油层垂向与水平方向传热能力差异对蒸汽腔进行修正;根据油层热力平衡计算注入阶段两个区平均温度;计算焖井阶段热流体区平均温度及半径;计算产出阶段热流体区平均温度;计算产出阶段热流体区半径及余热;以上一轮次末温度与余热为初始条件,重复操作,输出下一轮次计算结果等步骤。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蒸汽区及热流体区半径,操作性强,描述蒸汽吞吐过程的蒸汽腔发育特征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781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2263.8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T11/20 , E21B43/24 , G06F18/2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多介质复合蒸汽驱适应性的可视化定量筛选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渤海稠油热采油田地质油藏特征,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油藏数值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主控因素。引入折算油汽比,将多介质总量折算为蒸汽量,得到增注蒸汽量,计算增产油量与增注汽量的比值得到折算油汽比,确定主控因素取值范围,并绘制多介质复合蒸汽驱筛选界限图版。根据图版对目标油田进行判断,筛选适合多介质复合蒸汽驱的油田。本发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指导海上多介质复合蒸汽驱技术的应用,对海上稠油多介质复合蒸汽驱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0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2309.6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7/18 , G06Q50/02 , E21B43/24 , E21B47/00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合采加热前缘扩展范围预测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目标油田相关参数;基于二维物理实验及数值反演确定影响多层油藏加热效率的主控因素;利用建立的隔层热量占比与主控因素的关联式计算隔层热损失量;建立考虑隔层热损失和蒸汽超覆的蒸汽区能量守恒关系式,确定蒸汽区加热半径;建立考虑隔层热损失的热水区能量守恒关系式,结合热水区温度非线性分布,确定热水区加热半径;重复上述步骤,确定各小层加热前缘扩展范围。本发明综合考虑了隔层热损失和蒸汽超覆,能够准确预测多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合采加热前缘扩展范围,为油田开发井距设计及均衡驱替配注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6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06000.4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限液油田产能充分释放增油量计算方法,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对象油井产液能力;确定现有设施下维持正常生产的最大日产液量和平台寿命;确定指标预测时间步长;对研究对象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进行不限液条件下的指标预测;对限液第一个时间步长开展限液条件下数值模拟控制条件设置;开展数值模拟预测;对最新预测步长开展限液条件下数值模拟控制条件重新设置;计算限液条件下各时间步长总产油量;计算产能充分释放总增油量等步骤。本发明在计算基础方案增油量时,考虑每个时间步长内单井的含水率,将液量充分赋予含水率较低的井,实现对限液条件下现有设施液量的最大利用,计算得到的限液油田产能充分释放增油量更加合理、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62475.4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7 , E21B49/00 , G06N3/12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表征新方法,包括收集整理油藏的生产动态数据;利用Petrel RE软件确定油藏的相渗关系式参数,再通过遗传算法反演得到最终的常数参数;根据常数参数计算得到剩余油潜力丰度。本发明亮点如下:(1)本发明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油田实际情况;(2)本发明涉及技术方法的资料基础,是根据油田已有的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分析,没有增加任何成本;(3)计算结果准确度高,误差较小,可以精确表征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4)该套方法适用范围广、灵活、易操作,不仅适用于渤海湾盆地C油田,通过现场试用,在油田群的其他油田计算精度也较高,误差较小,具有推广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