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92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0472.5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刘成勇 , 古文哲 , 刘治成 , 张海军 , 田全志 , 王海楠 , 周跃进 , 周楠 , 陆诗健 , 宋天奇 , 潘浩 , 秋丰岐 , 张新福 , 孙俊彦 , 李娟 , 盛奉天 , 何志伟 , 张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冲击型旋流分级分选装置,属于细粒矿物分级分选过程强化技术领域,包括圆柱筒,圆柱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管,圆柱筒的顶部设置有中心溢流管,圆柱筒的下方设置有圆锥筒,圆锥筒的侧壁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一号冲击管组、二号冲击管组和三号冲击管组,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流口。本发明能够稀释旋流底部浓度,松散旋流器底部物料,对细粒矿物进行二次旋流分级分选,从而提升旋流器分级、分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6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611140.7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赵毅 , 张寅 , 韩刚 , 刘虎 , 李超 , 吕玉磊 , 潘涌治 , 白俊杰 , 靳俊晓 , 刘洋 , 郝晓琪 , 曹京龙 , 解嘉豪 , 王渊 , 牟亮 , 孙俊彦 , 李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矿井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方法,通过将井底产生的煤矸石破碎制浆,对孤岛工作面相邻采空区设计范围内进行注浆充填,充填体凝固后可充当工作面两侧支撑煤岩体,对孤岛工作面顶板进行两侧支撑,解决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力集中程度较高的问题,防止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如冲击地压等高应力引发的灾害事故。本发明利用矿井自产煤矸石破碎制浆对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一定范围内进行充填,然后对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与现有条带式充填开采方法对比,充填工作可一次性连续完成,工作面出煤效率高。与现有固体充填和膏体充填相比,充填成本低且可以处理井下采掘活动产生的煤矸石。
-
公开(公告)号:CN1189291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07914.5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井下水平储料仓,包括若干个水平设置的储料仓体,每个储料仓体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储料仓体上表面开设进料口,储料仓体底部开设卸料口;储料仓体上方固定架设进料皮带机,进料皮带机上设置进料皮带,进料皮带铺设在若干个进料口上方,每个储料仓体上设置机架,机架上设置犁式卸料器,卸料口正下方铺设出料皮带。本发明还公开了井下水平储料仓的全自动进料卸料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碎片化的运输存在进料、卸料自动化控制程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43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24883.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科技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4 , F17D3/01 , F17D5/00 , G01H9/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DAS管道监测信号识别方法,具体为:步骤1,采用光纤分布式声传感器收集矸石浆体输送管道内的振动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集;步骤2,给原始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添加噪声;步骤3,将添加噪声的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数据分解为多个IMF分量,然后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对每个IMF分量进行滤波;步骤4,构建基于时序阈值函数的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模型;步骤5,将经过步骤3处理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步骤4构建的模型中,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后的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模型;步骤6,对步骤5获得的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评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号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71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34987.4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牟亮 , 朱磊 , 韩刚 , 刘虎 , 解嘉豪 , 刘洋 , 曹京龙 , 郝晓琦 , 王渊 , 靳俊晓 , 赵毅 , 孙明明 , 段玉清 , 李皓 , 高丽艳 , 孙俊彦 , 李娟 , 吴晓茹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抗强冲击能力的防冲服,包括防冲服本体,防冲服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防冲服衣袖,防冲服本体内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若干组合护板,每个组合护板远离防冲服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防冲击吸能层,每个防冲服衣袖外侧设置有若干防护机构。本发明防冲服能够对人员躯干及臂膀进行有效保护,并且抗冲击能力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00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67502.5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粉尘与矸石混合的充填浆体,充填浆体由泥浆与矸石粉末按比例混合而成,通过泥浆与矸石粉末按比例混合,增加了矸石浆体中细颗粒的占比,提高矸石浆体充填输送的稳定性;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粉尘与矸石混合的充填浆体进行充填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废弃泥浆缓存至缓存池;步骤2、将矸石通过破碎机进行若干级破碎;步骤3、将步骤1中的泥浆从缓存池抽出,在浓度计测试输送管道中测量泥浆质量浓度为Cm;步骤4、将步骤3中质量浓度为Cm的泥浆与矸石粉末按照质量比例n混合,并搅拌形成充填浆体;步骤5、将步骤4中充填浆体输送至充填位置充填。通过该方法合理处置泥浆,减少煤矿生产负担,实现了煤矿煤泥水的无害化、资源化批量处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6877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13117.X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井下处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矸石破碎缓存系统及使用方法,工艺布置简单,可通过在井下带式输送机大巷与辅助运输大巷之间的煤柱位置设置矸石破碎单元和矸石缓存单元进行矸石的破碎和缓存,可以平衡井下矸石产量和矸石使用量的关系,实现井下矸石综合利用对矸石粒径的要求和井下巷道断面对破碎设备尺寸的限制,同时可以匹配井下矸石皮带运输和矿车运输的方式,有助于矸石井下的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10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96529.9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矸石井下邻位注浆充填能力计算方法,在矸石井下沿着辅运巷通过煤柱至采空区钻设若干注浆孔,有效的提高了对矸石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效率,获取矸石井下的参数,可以精准的计算得到领位注浆充填量,能够根据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确定套管终孔位置高度、注浆钻孔长度、巷道顶板悬臂长度、浆液质量浓度和密度、浆液自流坡度、注浆钻孔布置间距、采空区孔隙率、工作面回采巷道断面积和工作面年推进距离,进而快速、准确计算邻位注浆充填量,为井下注浆充填方案设计和制定提供依据。本发明对完善井下浆体充填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22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03272.9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朱磊 , 张新福 , 潘浩 , 宋天奇 , 吴玉意 , 秋丰岐 , 刘成勇 , 古文哲 , 刘治成 , 徐凯 , 赵萌烨 , 程海星 , 孙俊彦 , 刘文涛 , 黄剑斌 , 袁超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掘进矸石井下就地制浆回填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掘进出矸系统Ⅰ、矸石破碎制浆系统Ⅱ和矸石浆体回填系统Ⅲ;该方法能够将井下岩巷采出的矸石在井下制成浆体就地回填利用,避免矸石提升至地面的无效运输环节,减轻矸石在地面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矿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将岩石大巷采出的矸石破碎制备成高浓度矸石浆体回填至正在回采的工作面,所述矸石的处理方式既不影响矿井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又极大节省了矸石的无效提升,降低矿井运输成本;同时,回填至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的高浓度浆体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后,可形成具备一定支撑能力的回填浆体;又可以在工作面采空区两侧上下隅角处堆积起一定高度的矸石浆体墙。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24673.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端帮前进割煤后退充填的开采方法,在露天矿端帮坑底处,掘进机向里自动前进式掘进巷道割煤,然后利用装载机构将落煤通过掘进机内的刮板链运至运煤皮带上,最后通过运煤皮带机将煤运出巷道外;当掘进机掘进至停采线时,掘进机自动下放截割头,并控制掘进机上的充填装置下放充填袋,然后后退式通过注入浆体管道对充填袋内进行注入浆体。本发明解决了露天端帮压煤回收难和传统开采导致的端帮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减少了端帮开采带来的地表沉陷,实现了绿色开采;此外,本发明实现了快速布管和采充自动化,显著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极大降低了煤炭生产成本及工人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