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可恢复的再生混凝土夹层-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19411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89988.7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可恢复的再生混凝土夹层‑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改善其抗震性能,但在较大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屈曲或者较大的变形。本发明基础上竖直设有边框柱;边框柱间设有剪力墙;剪力墙底部与基础间设有自复位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自复位装置设于剪力墙底部、摩擦耗能装置两侧;基础与边框柱通过柱脚连接件进行固定,基础中心设有下端板。本发明通过碟簧的变形耗散能量,震后通过自复位装置实现自复位,可减少震后的残余变形;耗能梁段由于剪力墙和边框柱间的位移差产生剪切变形,梁段通过摩擦进行耗能,并拉动SMA绞线变形,震后SMA绞线的弹性恢复力使结构变形恢复。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破坏模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21661.9

    申请日:2023-0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破坏模式预测方法。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的预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难点问题。本发明包括针对低周往复载荷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创建并应用网络爬虫方法,构建试验数据库;根据试验数据库中设计参数之间相关性,通过无量纲化处理,确定用于预测的输入变量及对应输出变量;读取试验数据库,进行数据预处理,搭建并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通过已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破坏模式。本发明借助机器学习强大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精准预测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破坏模式,为震后结构的维修加固与损伤评估提供依据。

    一种连杆摆动地震超表面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808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65252.9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杆摆动地震超表面。地震超表面的结构尺寸小型化和较低布设成本是实现地震超表面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本发明包括多个等间距布设的连杆摆动装置,连杆摆动装置将被保护建筑围合;连杆摆动装置包括支撑柱、连杆、质量块和弹簧铰;支撑柱与地表垂直,支撑柱底部埋设于地表土层中;支撑柱顶部设置有弹簧铰,弹簧铰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质量块。本发明中的连杆长度和支撑柱高度可以通过改变质量块大小进行组合调整,使得超表面结构尺寸能够被实际工程所接受;连杆摇摆地震超表面可以布设在已建建筑周围,提升已建建筑的抗震能力。

    一种装配式保温管槽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683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716963.2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保温管槽及其施工方法。排水管因保温性能不够,而导致管口冻结,使排水管排水不畅。本发明包括两个边管槽和若干个中管槽;边管槽和中管槽均由管体I和管体II组成,管体I和管体II呈半圆状;管体I和II包括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和聚氨酯保温层;边管槽和中管槽拼接处设有半圆形的钢连接套管I和II,钢连接套管I和II拼接处设有弧形钢片;边管槽内侧设有伴热电缆。本发明可通过主动加热防止水流冻结;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对保温层起到保护作用,使其避免因冻土融化而产生破坏,聚丙烯纤维可以减少混凝土在早期硬化阶段的收缩和微裂缝情况。

    外贴砌体墙与钢柱的柔性连接节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17815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564208.X

    申请日:2017-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贴砌体墙与钢柱的柔性连接节点结构。对于钢结构厂房围护墙,砌体围护墙应贴砌并与柱拉结,应采取措施使墙体不妨碍结构厂房柱纵向的水平位移。本发明包括钢柱和外贴砌体墙;外贴砌体墙间断留槽并设置有滑动连接装置,滑动连接装置通过机械卡扣固定于钢柱;外贴砌体墙间断留槽处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短梁,并将滑动连接装置包覆其中。本发明通过在外贴砌体墙和钢柱间设置特殊的连接装置,解决了外贴砌体墙与钢柱的连接,极大地改善了主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在确保墙体与钢柱有效拉结的前提下,可满足墙体与钢柱的纵向自由变形,进而有效地保护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的安全。

    钢筋混凝土双重复合芯柱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021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14668.5

    申请日:2017-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双重复合芯柱及其施工方法。在保证柱延性要求前提下,如何提高柱轴压比限值,以有效降低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逐渐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本发明包括混凝土柱,混凝土柱内设置有与混凝土柱同轴的外芯和内芯;外芯包括外芯箍筋,以及在外芯箍筋内外交替固定的外芯纵筋;内芯包括内芯箍筋及内芯箍筋内侧的内芯纵筋;外芯的外圈设置有混凝土柱的外围箍筋,外围箍筋内侧设置有外围纵筋。本发明能有效改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和轴压比限值,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一种多向限位的三维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61386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549860.5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限位的三维隔震装置。橡胶隔震支座竖向不能减震,水平方向不具有限位保护。本发明在橡胶隔震支座主体和上支墩之间设置碟形弹簧和液压导向杆组成的竖向减震装置;橡胶隔震支座主体外围增加四个水平限位装置,水平限位装置包括下T型限位块、水平限位杆、竖向限位杆和上限位块,与上下支墩的连接板活动连接,用于防止隔震层水平位移超限。本发明利用碟形弹簧的缓冲吸震能力,实现竖向减震,改善了上盖物业的居住舒适度;水平限位装置在隔震装置水平位移发生超限时发挥作用,提高隔震层刚度,限制隔震装置水平位移的进一步增加,保障隔震层的安全性;同时提高隔震装置的抗拉承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