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55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0478.7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吸能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所述吸能结构包括传导部件、第一吸能装置和第二吸能装置,所述传导部件能随车钩座一起后退,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气密墙前方且与车钩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能装置位于车体前端的气密墙后方且位于所述传导部件后方,使所述传导部件后退过程中能被所述第二吸能装置切削而吸收碰撞能量。该吸能结构有较大的吸能容量,且能给排障器、开闭机构留出充足的布置空间,且能选择仅设置第一吸能装置或者同时设置第一吸能装置和第二吸能装置,因此使用灵活性高。

    一种铝蜂窝试件碰撞仿真与试验对标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6583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268841.0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铝蜂窝试件碰撞仿真与试验对标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铝蜂窝试件尺寸,建立铝蜂窝试件面板结构和芯材结构的面板几何模型和芯材几何模型。分别对面板几何模型和芯材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网格划分后的芯材几何模型的目标材料本构模型及目标材料本构模型的模型本构参数,获得铝蜂窝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刚性墙,刚性墙与面板几何模型中的上面板几何模型建立接触。基于有限元模型和刚性墙进行压溃仿真计算,输出的仿真接触力位移曲线和试验接触力位移曲线进行对标,获取对标结果。根据对标结果更新模型本构参数中的硬化系数、硬化指数和应变率系数常量。通过该方法,规范了铝蜂窝试件碰撞仿真与试验对标的流程。

    轨道车辆的吸能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2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20490.8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轨道车辆的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传导部件、第一吸能装置和第二吸能装置,所述传导部件能随车钩座一起后退,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气密墙前方且与车钩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能装置位于车体前端的气密墙后方且位于所述传导部件后方,使所述传导部件后退过程中能与所述第二吸能装置相抵而吸收碰撞能量。该吸能结构有较大的吸能容量,且能给排障器、开闭机构留出充足的布置空间,且能选择仅设置第一吸能装置或者同时设置第一吸能装置和第二吸能装置,因此使用灵活性高。

    一种应力幅值和均值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3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780182.1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力幅值和均值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在获取到待评价对象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张量后,获取每两个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张量差,并从各个应力张量差中确定最大应力张量差以及最大应力张量差对应的两种工况,并根据最大应力张量差以及最大应力张量差对应的两种工况,确定待评价对象的应力幅值及应力均值。由于每个应力张量差能够准确地表征从一种工况过渡到另一种工况时产生的应力变化,使得最大应力张量差能够准确地表征待评价对象的最大应力变量,即应力幅值,因而,根据最大应力张量差及对应工况确定的应力幅值和应力均值能够准确地表征待评价对象的最大应力幅值及均值,提高应力幅值和均值的准确性,并提高结构疲劳强度的评估准确性。

    列车的有限元模型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659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03487.3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列车的有限元模型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车辆仿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对列车进行静强度仿真的静强度有限元模型;响应于静强度有限元模型的网格数量满足列车的碰撞仿真中网格数量阈值,重新对静强度有限元模型中满足预设碰撞条件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得到中间有限元模型;将静强度有限元模型中列车各部件的静强度仿真信息与列车各部件的碰撞仿真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待更新部件的模型转换信息,模型转换信息是待更新部件的静强度仿真信息与碰撞仿真信息不匹配的信息;根据待更新部件的模型转换信息对中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更新,得到目标碰撞仿真模型。

    排障器及轨道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75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15039.7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障器及轨道车辆,其中,排障器包括:排障板,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厢的底部,以清除障碍物;吸能机构,安装于车厢的底部,吸能机构的前端与排障板的内侧抵接;以及保护机构,安装于吸能机构与排障板之间,保护机构被构造为具有阻止吸能机构发生形变的保护状态,和在受到大于保护机构的承载力的碰撞力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失效状态,以允许吸能机构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保护机构和吸能机构吸收碰撞能量,提升了碰撞吸能效果。保护机构处于保护状态时,阻止吸能机构发生形变,提升了排障器的耐撞性,减少因更换而造成的损耗。

    止裂装置尺寸的获得方法及止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816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760342.9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裂装置尺寸的获得方法及止裂装置,本文通过在具有裂纹的工件角部安装止裂装置,使得止裂装置抑制裂纹扩张的目的。并且该止裂装置通过以上仿真方式获得,该仿真方式通过将工件划分为无裂纹的主体部和具有裂纹的裂纹部,分别对主体部和裂纹部进行网格划分及裂纹加载,然后再将二者边界连结形成整体模型,这样可以仅通过调节裂纹部的裂纹信息即可实现不同裂纹的模拟,仅需更新裂纹部模型即可实现不同裂纹的模拟,模型更新快速,可以提高模拟速度,另外,通过改变主体部的尺寸也可以实现不同工件的快速模拟,从而能够快速获得止裂装置的尺寸和安装位置,获得对工件角部裂纹的最佳抑制效果。

    一种应力幅值和均值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910780182.1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力幅值和均值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在获取到待评价对象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张量后,获取每两个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张量差,并从各个应力张量差中确定最大应力张量差以及最大应力张量差对应的两种工况,并根据最大应力张量差以及最大应力张量差对应的两种工况,确定待评价对象的应力幅值及应力均值。由于每个应力张量差能够准确地表征从一种工况过渡到另一种工况时产生的应力变化,使得最大应力张量差能够准确地表征待评价对象的最大应力变量,即应力幅值,因而,根据最大应力张量差及对应工况确定的应力幅值和应力均值能够准确地表征待评价对象的最大应力幅值及均值,提高应力幅值和均值的准确性,并提高结构疲劳强度的评估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