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69593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8.9
申请日:2017-03-1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1N29/04
CPC分类号: G01N29/045 , G01N2291/0232 , G01N2291/028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1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538377.2
申请日:2014-10-13
申请人: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平行中隔壁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左、右洞的左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开挖左、右洞的左下部,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架设斜撑,在中墙衬砌钢架内以及斜撑所在区域喷筑混凝土;开挖右洞右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左洞右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右洞右下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左洞右下部,施作初期支护等步骤。本发明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中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型钢钢架”结构形式,其结构异化于先行洞初期支护中;结构中墙无临时支护,可减少施工步序和节约投资,并大幅提高连拱隧道施工效率,在长大隧道和城市隧道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1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38377.2
申请日:2014-10-13
申请人: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平行中隔壁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左、右洞的左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开挖左、右洞的左下部,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架设斜撑,在中墙衬砌钢架内以及斜撑所在区域喷筑混凝土;开挖右洞右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左洞右上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右洞右下部,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左洞右下部,施作初期支护等步骤。本发明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中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型钢钢架”结构形式,其结构异化于先行洞初期支护中;结构中墙无临时支护,可减少施工步序和节约投资,并大幅提高连拱隧道施工效率,在长大隧道和城市隧道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02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37852.4
申请日:2014-10-13
申请人: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平行中隔壁施工方法,依次开挖右洞左上部、右洞左下部、右洞右上部、右洞右下部、左洞右上部、左洞右下部、左洞左上部和左洞左下部,在开挖的同时施作初期支护。本发明两洞临时中隔墙近于对称,中墙与右侧隧道左导坑一起开挖,二次架设斜撑,二次喷筑而成,此法不开挖中导洞,隧道从中部向两侧逐步施工,围岩应力逐步释放,初期支护逐步封闭,保证支护体系稳定性,可提高连拱隧道施工效率,可实现连拱隧道快捷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438961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537712.7
申请日:2014-10-13
申请人: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洞身无室大管棚支护施工方法,施作工序为:施作复合式导向墙和安装导向管→钻孔→大管棚和钢筋笼安装→破除复合式导向墙浇筑砼层→开挖废弃钻孔段土体→注浆→大管棚支护段开挖→下一循环施工……。本发明避免了连拱隧道多循环反复扩挖管棚工作间,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小了扩挖土方量、初支二衬混凝土用量和钢拱架数量,节约了工程成本,不仅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工效,而且降低了在软弱不良地层扩大断面开挖管棚工作间所引起的如应力集中等可能导致隧道破坏施工风险,减小了城市狭窄地下空间中对临近既有构(建)筑物的影响,使整个超前支护和隧道开挖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有工作室管棚超前支护要更加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389618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37712.7
申请日:2014-10-13
申请人: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洞身无室大管棚支护施工方法,施作工序为:施作复合式导向墙和安装导向管→钻孔→大管棚和钢筋笼安装→破除复合式导向墙浇筑砼层→开挖废弃钻孔段土体→注浆→大管棚支护段开挖→下一循环施工……。本发明避免了连拱隧道多循环反复扩挖管棚工作间,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小了扩挖土方量、初支二衬混凝土用量和钢拱架数量,节约了工程成本,不仅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工效,而且降低了在软弱不良地层扩大断面开挖管棚工作间所引起的如应力集中等可能导致隧道破坏施工风险,减小了城市狭窄地下空间中对临近既有构(建)筑物的影响,使整个超前支护和隧道开挖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有工作室管棚超前支护要更加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476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29484.6
申请日:2017-03-1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1N2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92967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229481.2
申请日:2017-03-1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