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69593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8.9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5 , G01N2291/0232 , G01N2291/02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476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29484.6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92967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229481.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236498.0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地层变形的节段式衬砌纵向内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基岩面深度和隧道仰坡高度沿隧道轴向的变化函数;S2.采用洞口地层变形计算方法,确定设计区域在设防烈度下的洞口地层变形模型;S3.提取出每个隧道节段两端点和中心点处的地层水平向位移和竖向位移;S4.确定弯矩位移占总位移的比例系数;S5.基于地层水平向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弯矩位移占总位移的比例系数,根据节段式衬砌纵向内力计算公式计算出对应的纵向弯矩、剪力和轴力。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设置减震缝的节段式隧道洞口抗震设计计算中的难题,极大地提高其设计效率和降低其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77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0298.8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抗震抗错断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活动断裂带错断强烈影响段衬砌和一般影响段衬砌,强烈影响段及一般影响段衬砌均采用节段式衬砌,节段之间通过大变形防水柔性接头连接,强烈影响段节段长度小于一般影响段,强烈影响段衬砌采用双层离壁式衬砌,一般影响段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本发明结构针对强烈影响段及一般影响段的隧道震害特征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型式,能有效抵抗近断层强震及断层错断,保证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39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65491.7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活动断裂带错动地层变形计算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步骤包括:调研得到实测地层变形曲线;根据实测曲线统计得到各曲线的变形范围;根据变形范围得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形范围计算方法;根据竖直、水平方向变形范围计算方法得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地层变形计算方法;根据竖直方向地层变形计算方法得到纵向地层变形计算方法;根据竖直、水平和纵向地层变形计算方法得到活动断裂带任意点的任意方向错动地层变形。通过本发明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准确的计算活动断裂带错动时任意点的任意方向地层变形,为穿越活动断裂带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良好的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951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0537139.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和外部光照强度三个因素确定合适的遮阳棚型式,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外部光照强度以及遮阳棚型式确定合理的遮阳棚材料透光率与长度。本发明能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3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10369368.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回填缓冲层材料强化的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步骤如下:S10:通过Hertz接触理论建立弹性模型;S20:通过摩尔‑库伦屈服准则限定步骤S10中建立的弹性模型;S30:通过步骤S10和步骤S20来建立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S40:通过反演法得出步骤S30中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中的k值;S50:将步骤S40中得到的k值放入步骤S30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中得到落石冲击力。该考虑回填缓冲层材料强化的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中采用根据本方法得到的系统进行计算能够更好的得出落石冲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设计艰险山区防落石棚洞或拱形明洞,使艰险山区交通线上防落石灾害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靠,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