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7738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87552.X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沉井法的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包括刃角、侧墙、中柱、牛腿、环向加强梁、预制板、现浇板和纵梁,预制部分为标准构件工厂化预制,且在地面组装完成形成沉井结构后安装到基坑中,现浇部分采用现场浇筑,避免了传统方式效率低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预制板端头与环向加强梁或纵梁连接,连接接头现浇固结,基坑开挖通过沉井结构下沉实现,侧墙在沉井下沉阶段通过环向加强梁及临时水平支撑体系支撑,不需要设置围护结构,避免了围护结构工程投资大、利用率低,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不需要设置围护结构,也避免了开设肥槽增大了基坑规模,且后期还需进行回填,增加工程投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773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86654.X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3/08 , E02D29/16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沉井法的地铁车站修建方法,将地铁车站隧道分隔形成端部沉井区一、侧部沉井区一、中部沉井区、侧部沉井区二、端部沉井区二,并首先在端部沉井区一、中部沉井区、端部沉井区二均下沉一个沉井,然后在侧部沉井区一和侧部沉井区二均下沉一个沉井,最后进行各沉井间的接缝处理,完成地铁站的修建。本发明无需设置围护结构,降低了工程投资。另外,当施工环境处于有水地层中时,无需降水,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地下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23746.2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管幕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改进点就在于增加了钢管间连接件和预应力钢绞线,提供纵向和横向的连接,使其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达到减小构件尺寸的作用,而且能够提供张紧力,从整体上提高了刚度和承载力,通过对预加力的计算,能够防止施工期间钢管间混凝土开裂形成贯通裂缝,导致地下水进入暗挖隧道内;使钢管结构间拉紧形成整体结构、防止钢管间混凝土发生滑动破坏,控制施工期间管幕结构变形,从而减少地层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2895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41913.8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杆加固结构及其形态控制方法,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挡土墙,每个挡土墙内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基座,第一混凝土基座上固定有接触网杆,接触网杆上设置有监测装置,接触网杆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通过支撑件与第一混凝土基座固定,支撑件用于调节底板与第一混凝土基座之间的距离,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接触网杆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可伸缩支撑杆调节接触网杆的倾斜变形、支撑件调节接触网杆的沉降变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每个接触网杆上设置监测装置,可对接触网杆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对其形态进行纠正,提高了列车的运营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399067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3000848.8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沉井的连接装置,涉及沉井结构领域。本装置包括:第一接头连接装置,第一接头连接装置包括第一H型连接钢和第一千斤顶组,第一千斤顶组用于设置在第一沉井的第一安装部内,第一H型连接钢与第一千斤顶组的顶出端接触;以及第二接头连接装置,第二接头连接装置包括第二H型连接钢和第二千斤顶组,第二千斤顶组用于设置在第二沉井的第二安装部内,第一沉井和第二沉井为相邻沉井,第二H型连接钢与第二千斤顶组的顶出端接触,第一沉井和第二沉井之间形成有封闭的连接腔,连接腔用于填充混凝土。本装置能够避免在相邻沉井的夹土外侧进行大刚度围护结构的施工,以保证沉井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21400528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2554020.0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暗挖法的预应力钢混组合地下结构,包括:预应力钢混底板、预应力钢混侧墙、预应力钢混顶板、钢筋混凝土中柱和钢筋混凝土中板,两堵所述预应力钢混侧墙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应力钢混底板的两端,两堵所述预应力钢混侧墙均与所述预应力钢混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中柱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钢筋混凝土中柱沿轨道地下结构开挖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中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堵预应力钢混侧墙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下结构即是暗挖结构施工阶段的初期支护,又是永久使用阶段的永久衬砌,避免了传统暗挖工法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工序转换及受力转换,施工简单方便、风险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