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壁后注浆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266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38765.7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隧道壁后现场浇注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壁后注浆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注浆管,沿所述注浆管的轴线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套,两个所述第一环套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装置,三组所述支撑装置沿所述注浆管周向环形阵列布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壁后注浆设备通过注浆管穿过隧道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向隧道管壁后侧注入填充浆液,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控制注浆管在隧道管片的注浆孔内进行转动改变注浆角度,从而达到在注浆孔附近快速均匀的注浆,由于注浆过程存在震动现象,从而使得注浆管与管片注浆孔之间出现撞击摩擦,从而使得注浆孔出现缺口,不方便后期的密封造成浆液流入隧道内部的问题。

    一种精准布料梯形水沟滑膜机

    公开(公告)号:CN1138632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271095.7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准布料梯形水沟滑模机,包括滑膜机本体,该滑膜机本体包括成型结构,该成型结构包括两个呈倒八字形对称布置的侧板,两侧板的底部通过底板相互连接,且侧板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外沿成型部,在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布料口,在外沿成型部上设置有第二布料口,滑膜机本体上还设置有料斗,料斗内焊接有分料结构,分料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块分料板,两分料板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两个分料板的底部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布料口的正上方;分料结构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隔板;两个隔板的顶部分别与两块分料板连接,且隔板的顶部与相应的分料板的底部留有距离。本发明可以改善现有滑膜机的水沟外沿处上料不足的情况。

    一种多导洞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6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04331.X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导洞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管幕、外缘格栅、多个横撑、多个竖撑和螺栓装置;所述螺栓装置包括外螺栓头、活动套、内螺栓头、连接在所述内螺栓头上的螺杆和与螺杆相配合的螺母;一种应用多导洞隧道临时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从上至下依次开挖各个导洞,并在开挖导洞时架设相应部分外缘格栅,安装相应横撑和竖撑;在横撑与竖撑、横撑与外缘格栅、竖撑与外缘格栅的连接处,采用螺栓装置连接。本发明的螺栓装置在拆卸时,利用调节螺母将活动套向外移,直到钢球陷入容置槽内,使内螺栓头的下端面压在第二承置面,螺杆向外移一段距离,螺母就不压紧在连接板上,避免了克服巨大的摩擦力,降低了拆卸难度,优化了施工方法。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壁后注浆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2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838765.7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隧道壁后现场浇注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壁后注浆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注浆管,沿所述注浆管的轴线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套,两个所述第一环套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装置,三组所述支撑装置沿所述注浆管周向环形阵列布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壁后注浆设备通过注浆管穿过隧道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向隧道管壁后侧注入填充浆液,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控制注浆管在隧道管片的注浆孔内进行转动改变注浆角度,从而达到在注浆孔附近快速均匀的注浆,由于注浆过程存在震动现象,从而使得注浆管与管片注浆孔之间出现撞击摩擦,从而使得注浆孔出现缺口,不方便后期的密封造成浆液流入隧道内部的问题。

    基于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的地表沉降监测系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45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38788.8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的地表沉降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旨在解决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地表沉降监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在第一坐标释放并装配全站仪;全站仪瞄准标志点后实时跟踪标志点,获取第一数据;无人机对目标监测区域地表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第一扫描数据;基于第一数据、第一坐标获取第三坐标;基于第三坐标、第一扫描数据,获取得到第二扫描数据;基于第二扫描数据获取目标区域基于世界坐标系的三维模型;与目标区域的历史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表沉降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地表沉降监测的自动化,通过全天轮候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频率、精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