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9763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71593.5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节省成本性优异、使用了能够显示良好的容量特性的非碳系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上述负极包含在组成中具有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云母族矿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981733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0980111307.6
申请日:2009-04-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电极元件(1)包括:负电极集电体(2);以及负电极层(5),其包括合金活性材料层(3)和树脂层(4),其中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形成在所述负电极集电体(2)上,所述树脂层(4)在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表面上被形成为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部分暴露于所述负电极层(5)的表面。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暴露于所述开口的表面和所述树脂层(4)的表面形成台阶,以便与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暴露表面相比,所述树脂层(4)的表面距离所述负电极集电体(2)的表面更远。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582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080065754.5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6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粒状电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使用碳源供给材料,所述碳源供给材料是将用于形成碳被膜的碳源(102)溶解于规定的第1溶剂中而调制的;和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所述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是将粒状电极活性物质(104)分散于第2溶剂中而调制的,所述第2溶剂是与第1溶剂有相溶性、相对于所述碳源为不良溶剂的溶剂。并且,通过混合该碳源供给材料和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并将该混合后得到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和所述碳源的混合进行烧成,在该电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来源于该碳源的导电性碳被膜。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38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611100228.3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固体电解质。提供成形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且锂离子传导率高的复合固体电解质。该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特征在于,在含有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的复合固体电解质中,上述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为(Li7‑3Y‑Z,AlY)(La3)(Zr2‑Z,MZ)O12(M=选自Nb、Ta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Y、Z为0≤Y<0.22、0≤Z≤2范围的任意的数),上述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为VLiX-(1-V)((1-W)Li2S-WP2S5)(X为卤族元素,V为0<V<1范围的任意的数,W为0.125≤W≤0.30范围的任意的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58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080065754.5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6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粒状电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使用碳源供给材料,所述碳源供给材料是将用于形成碳被膜的碳源(102)溶解于规定的第1溶剂中而调制的;和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所述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是将粒状电极活性物质(104)分散于第2溶剂中而调制的,所述第2溶剂是与第1溶剂有相溶性、相对于所述碳源为不良溶剂的溶剂。并且,通过混合该碳源供给材料和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并将该混合后得到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和所述碳源的混合进行烧成,在该电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来源于该碳源的导电性碳被膜。
-
公开(公告)号:CN10359763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180071593.5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节省成本性优异、使用了能够显示良好的容量特性的非碳系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上述负极包含在组成中具有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云母族矿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669229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880013273.2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45 , H01G9/08 , H01G9/155 , H01M2/043 , H01M2/1077 , H01M8/247 , H01M8/248 , H01M10/0525 , H01M10/30 , H01M10/345 , H01M16/003 , Y02E60/50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包括:电池单元(33);用于以夹持电池单元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约束的电池保持件(1)和端盖(40);以及配置在端盖(40)和电池单元(33)之间的夹置部件(11)。电池保持件(1)和端盖(40)由树脂形成。电池保持件(1)和端盖(40)在比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下具有正的热膨胀系数。夹置部件(11)形成为在比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下实质上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95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29366.0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村英行
IPC: H01M4/48 , H01M4/58 , H01M4/04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136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2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36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1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58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由通式SiOx(0<x<2)表示的硅氧化物和由组成式MaSibOc-m(OH)-n(H2O)表示的硅酸盐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由通式SiOy(0<y<2)表示的硅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步骤和在非氧化性气氛中对混合步骤中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步骤,并且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在热处理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负绝对值小于Si在热处理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负绝对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952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80029366.0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村英行
IPC: H01M4/48 , H01M4/58 , H01M4/04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136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2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36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1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58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由通式SiOx(0<x<2)表示的硅氧化物和由组成式MaSibOc-m(OH)-n(H2O)表示的硅酸盐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由通式SiOy(0<y<2)表示的硅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步骤和在非氧化性气氛中对混合步骤中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步骤,并且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在热处理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负绝对值小于Si在热处理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负绝对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60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80066413.X
申请日:2010-04-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村英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6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362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粒状电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通过混合碳源供给材料和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调制出混合材料,所述碳源供给材料是将碳源(102)溶解于规定的第1溶剂中而调制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供给材料是将粒状电极活性物质(104)分散于相对于所述碳源为不良溶剂的第2溶剂中而调制的,向所述混合材料添加含有磷或硼的化合物,并将该添加后得到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粒子和所述碳源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由此制造在表面形成有来源于该碳源的导电性碳被膜的粒状电极活性物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