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99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8807.X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2 , H01M2/1077 , H01M2/34 , H01M10/0525 , H01M10/42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61 , H01M10/6566 , H01M16/006 , H01R13/4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组结构,其包括具有正极端子(24)和负极端子(25)的电池组(21)、容纳电池组(21)的电池壳体(11)、两端分别连接至正极端子(24)和一设备的总正极电缆(3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至负极端子(25)和该设备的总负极电缆(33)。电池壳体(11)形成有开口(14h),使得能够接近配置成邻近电池组(21)且电气地连接至该电池组的设备。在没有任何设备配置在电池壳体(11)内的状态下,满足总正极电缆(31)的长度L1比正极端子(24)与开口(14h)之间的最短距离短的条件和总负极电缆(33)的长度L2比负极端子(25)与开口(14h)之间的最短距离短的条件之中的至少一者。这样的构造提供了设计为防止意外接触电缆的电源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9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680028807.X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2 , H01M2/1077 , H01M2/34 , H01M10/0525 , H01M10/42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61 , H01M10/6566 , H01M16/006 , H01R13/4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组结构,其包括具有正极端子(24)和负极端子(25)的电池组(21)、容纳电池组(21)的电池壳体(11)、两端分别连接至正极端子(24)和一设备的总正极电缆(3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至负极端子(25)和该设备的总负极电缆(33)。电池壳体(11)形成有开口(14h),使得能够接近配置成邻近电池组(21)且电气地连接至该电池组的设备。在没有任何设备配置在电池壳体(11)内的状态下,满足总正极电缆(31)的长度L1比正极端子(24)与开口(14h)之间的最短距离短的条件和总负极电缆(33)的长度L2比负极端子(25)与开口(14h)之间的最短距离短的条件之中的至少一者。这样的构造提供了设计为防止意外接触电缆的电源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