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调控氮肥用量减少蚕豆病害的间作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303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74395.4

    申请日:2018-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40 A01C21/005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蚕豆栽培技术领域中一种通过调控氮肥用量减少蚕豆病害的间作种植方法,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为病原菌生长发育及病原菌定殖提供营养基础,通过对蚕豆和小麦的合理间作,由于小麦对土壤和化肥氮素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可促使蚕豆根际土壤氮含量降低,以增强蚕豆自身固氮能力和固氮量,因此虽然蚕豆吸收土壤中的氮素降低,但蚕豆体内来自于大气的氮素显著增加,使得蚕豆总体吸氮量较为平衡,采用将氮肥分为四次施用,以及蚕豆和小麦间作来调控蚕豆生长期间氮肥的用量,可有效阻碍病原菌的营养基础的建立,从而有效防止减少蚕豆感染病害可能。

    一种施用菌根真菌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2154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595874.7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菌根真菌施用方法: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时间:于蚕豆播种时同时施用AM真菌;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方法:AM菌剂施用于土壤5cm深处,施用量为17g AM菌剂/株蚕豆;菌根真菌菌剂的种类: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菌种编号:BGCGZ01A),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菌种编号:BGCG03C)。通过施用AM真菌菌剂能改善蚕豆的生长,使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增加7%-93%,使地下部生物量增加21%-47%,最终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可以降低蚕豆枯萎病发病率50%-70%,降低病情60%-90%。

    一种控制蚕豆连作障碍的多样性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2620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49758.X

    申请日:2012-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蚕豆连作障碍的多样性栽培方法,播种时间:10月上旬至中旬,但不能晚于10月15日,小麦与蚕豆同时播种;用小麦与蚕豆间作,按6行小麦和2行蚕豆的比例进行间作,小麦和蚕豆的种植方式和规格为小麦条播,播种量150kg.hm-2,行间距0.2m;蚕豆点播,行距0.3m,株距0.15m。采用小麦与蚕豆间作能改善蚕豆的生长,增加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减少蚕豆根际病原菌的数量,减少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含量,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可以降低蚕豆枯萎病发病率9.2-45.5%,降低病情36.2%-48.6%。

    一种控制蚕豆连作障碍的间作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820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493743.5

    申请日:2018-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蚕豆栽培技术领域中一种控制蚕豆连作障碍的间作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增加磷肥的使用量,可使后期蚕豆小麦间作体系中的根系具有下扎趋势,蚕豆根重增加,对枯萎病的抗性随之增加;通过在蚕豆播种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蚕豆种预处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而且可以预防病虫危害,从而有效提高蚕豆产量;通过合理的间作蚕豆和小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抑制了蚕豆致病菌的生长,最终缓解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引起寄主作物生理上的变化,诱导寄主产生对病害的抗性,间作蚕豆根系、叶片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单作蚕豆,从而提高蚕豆对枯萎病的抗性。

    一种可克服蚕豆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756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77228.0

    申请日:2018-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40 A01G13/00 A01N65/00 A01N65/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般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克服蚕豆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选种、混合液制备、浸种、精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混合液为小麦茎叶离心的上清液;每10g的小麦茎叶中加入100ml的去离子水得到浓度为0.1g/ml的混合液。本发明利用小麦茎叶制备的混合液对蚕豆种植前浸种和种植中喷洒从而对蚕豆的枯萎病进行全过程的预防,从而消除蚕豆的连续障碍,同时该种植方法可得有效控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蚕豆生长的影响,利用小麦与蚕豆间作种植法进一步预防蚕豆连作时发生枯萎病的问题,提高蚕豆连作时的产量。

    一种辣木轻基质袋培育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6715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87399.8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辣木轻基质袋培育苗方法,涉及辣木育苗技术领域。所述辣木轻基质袋培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辣木种子的催芽;2)制备辣木育苗轻基质;3)辣木种子移栽至轻基质育苗袋;4)轻基质育苗袋及苗床的管理;5)辣木适时定植。本发明的辣木轻基质袋培育苗方法,设计了透气、易穿透、易分解、可降解的辣木轻基质育苗袋,及可放置生长素或抑菌制剂的小型容纳袋便于后期直接移栽;采用轻基质为育苗载体,成苗后不必脱袋直接移栽,育苗成活率高、抗逆性好,育壮苗,可降解无纺布袋体可直接移栽,对环境友好,省工省时,适合辣木育苗栽培推广使用。

    一种小麦蚕豆间作抑制蚕豆枯萎病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066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77970.1

    申请日:2018-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般植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蚕豆间作抑制蚕豆枯萎病的测定方法,所述小麦蚕豆间作抑制蚕豆枯萎病的测定方法包括:小麦蚕豆间作和蚕豆单作的土培及病原菌的接种;对根际土、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及病害调查;根系分泌物中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的测定;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本发明有助于解释间作控制土传病害的机制,对利用间套作提高作物生产力,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稳定性,实现粮食高产和环境友好,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种施用菌根真菌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215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595874.7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菌根真菌施用方法: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时间:于蚕豆播种时同时施用AM真菌;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方法:AM菌剂施用于土壤5cm深处,施用量为17g AM菌剂/株蚕豆;菌根真菌菌剂的种类: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菌种编号:BGCGZ01A),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菌种编号:BGCG03C)。通过施用AM真菌菌剂能改善蚕豆的生长,使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增加7%-93%,使地下部生物量增加21%-47%,最终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可以降低蚕豆枯萎病发病率50%-70%,降低病情60%-90%。

    一种辣木轻基质育苗袋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40484U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21258747.7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辣木轻基质育苗袋,包括无纺布袋体、小型容纳袋和辅助装置;所述无纺布袋体上端开口,并缝合无纺布拉环,无纺布拉环上套有套环,套环通过长4-6cm的无纺布带连接小型容纳袋,无纺布袋体中部和下部开设透气孔,内部安装2-3个交叉的无纺布条;所述小型容纳袋为内放置生长素或抑菌制剂;所述辅助装置包括高度比无纺布袋小1-2cm的空心塑料圆柱,塑料圆柱上端开口,并安装匹配的压圈。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设计了放置生长素或抑菌制剂的小型容纳袋便于成苗后直接移栽,满足辣木生长和抑菌的需求,同时采用的辅助装置便于对轻基质育苗袋的基质的填充,能加快填装效率,适合推广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水培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159662U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20675176.0

    申请日:2018-05-08

    Inventor: 董艳 董坤 肖靖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培装置,包括水培容器本体,所述水培容器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水培容器本体的上侧套接有定植套件,所述定植套件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定植套件包括定植板和定植环板,所述定植板设置在所述定植环板的上部,所述定植板和所述定植环板一体成型,随着植株的生长,可调节植株支撑框架的高度,避免植株在生长变重的过程中,容易倾倒,不利于植株生长,随着植株根系的生长,调节伸缩套杆为植株的根系提供足够的垂直空间,使根系不会横向生长并缠绕在一起,导气管使水培容器本体内部的营养液与空气充分接触,防止需氧的植株根系缺氧,影响植株的生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