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5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312360.X
申请日:2022-03-28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367 , G06F17/14 , G06F113/04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89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896024.4
申请日:2022-08-01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M7/5387 , H02M7/5395 , H02J3/24 , H02J3/38 , H02M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变换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以及实际输出电流;利用预设的传递函数对实际输出电压以及实际输出电流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实际输出电压以及实际输出电流;利用实际输出电流、滤波后的实际输出电压、滤波后的实际输出电流以及预设的未知动态估计器,确定变换器的总扰动的估计值;将估计值作为前馈补偿加至变换器的PI电流控制器的输出中,以对变换器的输出进行叠加补偿控制。通过上述方法,将总扰动的估计值作为补偿项叠加至变换器PI电流控制器输出中,以此减小系统未知动态对变换器控制效果的影响,减少并网系统的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9517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710787460.7
申请日:2017-09-04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3K17/081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OS管过流保护电路,利用MOS管发生过流时其导通电压VDS将产生压降这一特性,判断MOS管是否发生过流,其具体判断过程为,在接通MOS管后,若MOS管的导通电压VDS稳定,则判定MOS管正常运行中;若MOS管的导通电压VDS升高,则判定MOS管发生过流故障。与传统的MOS管过流保护电路相比,本申请的MOS管过流保护电路利用MOS管发生过流时其导通电压VDS将产生压降这一特性,避免了高成本、高功耗电流采样器等装置的使用,大幅降低了保护电路的功耗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69117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0955088.2
申请日:2021-08-19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力系统调度领域,提供基于指数型非线性回归的配电变压器档位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配变电压器低压侧的日电压曲线,根据日电压曲线得到第一备用日电压;查找第一备用日电压中异常的电压量,采用牛顿插值法对异常的电压量进行修正,得到第二备用日电压;采用指数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第二备用日电压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日电压;计算最终日电压中所有电压量的均值,以及,根据配变档位选择原则对所述电压量的均值进行归属判别,得到所述配变电压器的档位。上述基于指数型非线性回归的配电变压器档位识别方法可以有效且准确地识别配电变压器档位。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06371.0
申请日:2023-06-14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调频资源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各个储能系统的可调容量计算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初始权重;根据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对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初始权重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权重;根据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修正后的权重计算获得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目标分配权重,根据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目标分配权重分配所述各个储能系统的调频容量,可以根据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对参与调频的储能系统分配调节资源进行权重修正,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参与调频的优势,同时维持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56670.0
申请日:2023-05-16
申请人: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陈钦磊 , 奚鑫泽 , 郭琦 , 邢超 , 涂亮 , 马遵 , 黄立滨 , 李胜男 , 李书勇 , 许守东 , 朱益华 , 覃日升 , 胡云 , 李俊鹏 , 罗超 , 戴云航 , 曾冠铭 , 和鹏 , 卢远宏 , 何鑫 , 郭海平 , 邓灿 , 苏明章 , 孟贤 , 林雪华 , 马红升
IPC分类号: G06F30/20 , H02H7/26 , G06F113/06 , G06F119/02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电场交流送出线路的距离保护适应性的评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风电渗透率、多个故障位置数据、多个故障类型编号、多个故障相电压跌落深度和多个故障持续时间;根据多个风电渗透率、多个故障位置数据、多个故障类型编号、多个故障相电压跌落深度和多个故障持续时间生成多个仿真工况数据;将多个仿真工况数据输入仿真软件以模拟风电场交流送出线路故障,得到所有的仿真工况数据的反馈参数,反馈参数包括交流送出线路的首端测量阻抗、交流送出线路的末端测量阻抗和距离保护动作时间;根据反馈参数评估交流送出线路的距离保护的适应性,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评估交流送出线路的距离保护的适应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92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13938.2
申请日:2023-05-08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储能变流器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建立交流侧电感电流状态方程、子模块电压状态方程、充放电电流状态方程和储能电压状态方程获得储能变流器预测控制模型,并结合子模块开关状态、双向DC‑DC变换器的开关状态获得电压电流协同预测控制模型,使储能变流器各单元的控制目标交互;利用电压电流协同预测控制模型和预设的权重系数获得电压电流协同控制目标函数,利用电压电流协同控制目标函数获得最小电压电流协同预测控制目标值,利用最小电压电流协同预测控制目标值所对应的开关状态调谐储能变流器,避免了传统级联式PI控制器负载的控制参数调谐过程,保证储能变流器的控制自由度,提升储能变流器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04093.3
申请日:2023-04-13
申请人: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胡云 , 奚鑫泽 , 郭琦 , 邢超 , 涂亮 , 马遵 , 黄立滨 , 李胜男 , 李书勇 , 许守东 , 朱益华 , 覃日升 , 郭海平 , 李俊鹏 , 罗超 , 戴云航 , 曾冠铭 , 和鹏 , 卢远宏 , 何鑫 , 陈钦磊 , 邓灿 , 苏明章 , 孟贤 , 郭天宇 , 马红升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控制方法、其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新能源场站的输入电压频率;在输入电压频率位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在输入电压频率未处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储能系统的剩余电量或者储能系统的当前输出功率,并根据剩余电量与当前输出功率中的一个以及输入电压频率,确定储能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控制储能系统以目标输出功率为输出功率进行运行。一方面,保证了目标输出功率的准确性较高,另一方面,实现了储能系统的电网调频,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控制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的问题,保证了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的准确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28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02173.5
申请日:2023-04-14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LCL逆变器的锁相控制方法及电路,该方法包括:计算LCL逆变器的PR调节器的谐振项输出;在使用谐振项输出代替电网电压输入至锁相环后,获取锁相环的输出相位;计算由谐振项输出实现锁相时的电容电流值;根据逆变器侧电流幅值、输出相位及电容电流值,得到逆变器侧电流指令。本申请通过只采集逆变器侧电流实现了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自同步锁相控制,使用PR调节器的谐振项输出代替传统的电网电压送入锁相环中,达到通过谐振项输出实现锁相的目的,通过电容电流补偿谐振项锁相带来的相位误差间接得到电网电压的准确相位。在不使用电压传感器检测电网电压的情况下即可获得电网电压相位,节省了装置成本,且具有较强的谐波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4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587953.7
申请日:2022-05-27
申请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IPC分类号: H02P13/06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基于移相变压器的极性和档位的合环调电控制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首先根据待调节电压与目标电压的幅值相角差,确定目标相调压绕组和目标相调相绕组的调节向量图类型,再依据调节向量图分别确定目标相调压绕组和目标相调相绕组的极性,以及计算目标相调压绕组和目标相调相绕组对应的档位,最后基于确定的目标相调压绕组和目标相调相绕组的极性及档位,对移相变压器的目标相调压绕组和目标相调相绕组的极性和档位进行调节,以实现对第二母线电压相角和幅值进行准确调节,使其最大限度接近第一母线电压,保证合环时两侧电源电压向量差最小,达到合环电流最小的目的,从而实现安全合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