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016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710378861.7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用于建筑结构形变检测的位移监测系统,包括第一探测单元,所述第一探测单元用于监测建筑物被测量点的位移和/或速度;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长距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用于获取至少一个被测量点的位移和/或速度变化过程。本发明通过雷达等非接触式传感技术,对建筑物特征位置实施实时监测,可实现对建筑物主要结构的位移(形变)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速度/加速度)进行实时反馈。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建立其倒塌灾情发生的临界参数模型,就可以实现对建筑倒塌等灾情进行实时预警,降低灾难损失。系统设置的短距探测技术,用于对设备安装平台的运动情况进行监测反馈,可避免因平台自身运动导致的误判(误报)。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27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315040.3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E04D13/158 , E04D13/16 , E04B1/94 , E04B1/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伸展功能的防火挑檐,包括防火布,用于支撑防火布且固定在外墙墙面上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外墙墙面上的左板和右板,夹持在左板和右板之间、与所述防火布一边缘连接、且用于卷动收纳该防火布的卷杆,连接在左板上的第一伸展机构,连接在右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伸展机构轴对称的第二伸展机构,与防火布上连接在卷杆上的一边缘的相对边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伸展机构和第二伸展机构采用销钉连接的前压板,设置在卷杆一端的限位槽,以及与左板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伸展机构和第二伸展机构收缩后实现卷杆锁定的热伸缩锁定机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防火遮挡动作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27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15040.3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E04D13/158 , E04D13/16 , E04B1/94 , E04B1/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伸展功能的防火挑檐,包括防火布,用于支撑防火布且固定在外墙墙面上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外墙墙面上的左板和右板,夹持在左板和右板之间、与所述防火布一边缘连接、且用于卷动收纳该防火布的卷杆,连接在左板上的第一伸展机构,连接在右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伸展机构轴对称的第二伸展机构,与防火布上连接在卷杆上的一边缘的相对边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伸展机构和第二伸展机构采用销钉连接的前压板,设置在卷杆一端的限位槽,以及与左板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伸展机构和第二伸展机构收缩后实现卷杆锁定的热伸缩锁定机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防火遮挡动作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8416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16453.0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G06Q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分析法的排烟效率评价方法,包括:(1)选择影响隧道排烟效果的排烟口设置参数;(2)确定隧道的典型火灾场景;(3)选择排烟效率和对流排热效率作为烟气控制效果的考查指标;(4)使用正交分析方法设计排烟口设置方案;(5)计算每种方案对应的排烟及对流排热效率;(6)选择排烟及对流排热效率最高值对应的因素水平作为最优取值;(7)将各因素水平的最优取值进行组合,初步获得排烟口的最优设置方案;(8)采用排烟、对流排热效率和其它常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方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综合考查排烟口设置的多种参数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对排烟口设置方式进行优化,给出排烟口设置的最优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323661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816411.7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烟口集中排烟性能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隧道排烟口集中排烟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设有显示器的PC机,与PC机通过接线盒连接的数据采集器,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温度传感器,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风速传感器,在被测排烟口相对应位置的火源称重台,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的4个电子称重器,设在火源称重台上部的软质隔热层;所述火源称重台的面积大小可自由调整,所述所有温度传感器和所有风速传感器均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测试方法主要是将上述装置布置在排烟口测量计算出烟气质量流率和烟气平均温升的数据以及燃料的实时重量,然后依次用以下四个公式计算出排热效率。即:
-
公开(公告)号:CN106198091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816258.8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排烟口排热效率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具备隧道排烟口排热效率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的问题。排烟口排热效率测量系统包括PC机,与PC机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数据采集器,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温度传感器,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风速传感器,所述所有温度传感器和所有风速传感器均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测量方法主要是将上述系统布置在排烟口测量计算出烟气质量流率和烟气平均温升的数据,然后依次用以下四个公式计算出排热效率。即: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60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93850.2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004 , G01S7/497 , G01S2007/4039 , G01S2007/49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微小水平位移量的试验标定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测量信号和接收反射信号的发射装置,与发射装置相向设置并用于反射测量信号的反射装置,以及设置在发射装置和反射装置之间并用于产生烟火干扰测量信号的火焰发生装置;反射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水平调节底座,以及安装在水平调节底座上的反射器;本发明通过水平调节底座调节反射器水平位移来模拟火灾状况下建筑物的变形,通过火焰发生装置产生烟火来模拟火灾状况下的火焰、高温烟气、烟颗粒物,通过多组数据的记录测量,最终通过对记录的测量数据的分析来确定火灾状况下的火焰、高温烟气、烟颗粒物对测量的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试验标定系统的标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06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97922.1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G01N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墙防火性能试验的环境风场模拟单元及系统。该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顺次排布的变速风机、电动风阀、整流格栅及送风风道;所述变速风机至少与三个电动风阀对应,所述整流格栅及送风风道均与电动风阀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且每个送风风道的末端均设有球形喷口。该系统包括多个环境风场模拟单元,用于支撑和移动各单元的支架及万向轮,以及用于控制系统送风速度和风向的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可同时缩尺模拟整个建筑外墙不同高度处的环境风场,也可全尺模拟某着火层外部的环境风场,从而为准确进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防火性能试验提供基础和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32366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16411.7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烟口集中排烟性能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隧道排烟口集中排烟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设有显示器的PC机,与PC机通过接线盒连接的数据采集器,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温度传感器,在排烟口从上到下依次等距排列的风速传感器,在被测排烟口相对应位置的火源称重台,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的4个电子称重器,设在火源称重台上部的软质隔热层;所述火源称重台的面积大小可自由调整,所述所有温度传感器和所有风速传感器均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测试方法主要是将上述装置布置在排烟口测量计算出烟气质量流率和烟气平均温升的数据以及燃料的实时重量,然后依次用以下四个公式计算出排热效率。即:
-
公开(公告)号:CN10619809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16300.6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IPC: G01M9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气控制系统的排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1)布置火源装置,加入燃料;度测点和风速测点;(4)采集排烟口的烟气温度与流速,至火源熄灭;(5)按公式计算每个排烟口处的对流排热速率,得到相应排烟口的瞬时排热性能:(6)将各排烟口处的对流排热速率叠加,得到烟气控制系统的总体对流排热速率(7)将 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通过排烟口排出的对流排热总量;(8)按公式 量化分析不同排烟口开启模式下的排烟效果。本发明克服了常规参数均只反映了烟气的局部状态、不能准确评价烟气控制系统的总体烟气控制效果的缺陷,实现了烟(2)测燃料重量;(3)在每个排烟口单元内布置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