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1214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050824.9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煤改电的配网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获取每个电采暖设备的运行电压、运行电流和环境温度;根据每个电采暖设备的运行电压、运行电流和所处环境温度,确定每个电采暖设备的自身响应优先级;根据每个电采暖设备的自身响应优先级对所有电采暖设备进行最优启停调节。本发明从电采暖设备最优启停调节时刻角度出发,改变电采暖设备的使用时间段、进而改变了低压配网的负荷使用时序及分配,进而降低了配网的电压偏差率,从而有效解决大量电采暖设备接入农村低压配电网导致的电压质量下降,进而引起电采暖设备频繁不能启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08059.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15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互联网异常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异常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采集数据,S2、计算标准差,S3、异常值判断,S4、异常数据处理,所述S3步骤还包括,S3.1、提取采集数据样本的特征因子,S3.2、计算基于采集数据样本的预测值,S3.3、基于标准差和预测值进行异常值判断,本方法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通过对异常数据识别、处理,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并采用数据修正方法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修正,处理后的数据可存储在边缘侧支撑边缘应用数据分析,或发布到系统端,提供给业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5797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94381.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渲染加载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数字三维场景的渲染性能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参数数值大于等于参数预设值的模型定义为重模型,并进行标记;S2、判断数字三维场景中的重模型是否被完全遮挡,将被完全遮挡的重模型移除,并在原位置生成代理几何体;S3、模型与相机的距离大于等于距离预设值,则降低分辨率,模型与相机的距离小于距离预设值,则提高分辨率。本发明通过遮挡查询和LOD技术,结合代理几何体,对三维场景中的关键设备模型进行选择性优化,从而在保证渲染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整体性能和流畅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2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3697.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8
Abstract: 基于核密度估计与多元线性回归的降温采暖电量分解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特征标签体系;S2、基于拟合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法,选择典型日:S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基础电量;S4、降温采暖电量的计算:将降温采暖电量分为未采取限电措施和采取限电措施两部分计算;S5、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的结果校验;本发明基于核密度估计与多元线性回归的降温采暖电量分解方法,充分考虑限电措施影响开展度夏度冬期间降温采暖电量测算工作,提升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为后续电量预测、供电保障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7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53593.7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F18/23213 , G06F18/27
Abstract: 一种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线损合理区间计算方法,a、从管理、计量、技术、新能源接入、环境维度五个维度提取配线的线损影响因子;b、通过手肘法确定聚类数k的值,借助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对以上五个维度的数据分为k类;c、对k类数据做显著性校验;d、对k类数据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基于线损率预测结果,以95%的置信区间作为线损合理区间。本发明全面考虑了配电网管理、计量、技术、新能源接入、环境五类因子对线损的影响,并通过分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现对线损率的预测及线损合理区间的计算,线损合理区间的计算,不仅有助于评估和优化电网的经济运行,还为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72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0871215.3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对低压配电网线损影响分析方法,获取分布式光伏以T接方式接入配电网的电路;步骤二、将变电站以上的网络全部等值为外部系统,并采用恒功率静态模型来表示馈线上各节点的负荷;步骤三、获取分布式光伏以T接方式接入配电网的等效电路;步骤四、建立T接方式下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压和线损分布影响分析模型;步骤五、通过容量、接入点对电压分布和线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位置及其功率因数对电压和线损分布的影响,为含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电网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5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03854.8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快速确定检修线路及线路整定和校核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对系统节点阻抗矩阵进行处理,首先读取电网模型中生成的系统节点阻抗矩阵,初始时将最大电流Imax设置为0,或最小电流Imin设置为∞;读取目标范围内考虑检修线路集合中所有的线路数据进行N‑M线路检修计算;计算出所有线路上的电流极值指标Iindex;对所有线路上的电流极值指标Iindex进行对比,得到最大或最小感受电流I1;通过与最大电流Imax或最小电流Imin对比后找到要检修的线路。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大范围和多条线路同时检修的情况,且比起现有穷举算法大幅降低计算量和计算时间,所用的方法大幅提升整定计算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9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3543.6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H02J3/00 , G06F30/18 , G06F17/16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网格化线损水平评估及降损分析方法,为了实现更加全面且准全的配电网网格化线损水平的评估值,本从网架结构、运行情况、线损情况三个方面构建网格、配线两层指标评估模型,综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对配电网网格及配线线损水平进行评估,可以有效辅助配电网降损挖潜工作的开展。本发明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方法,对配线、网格线损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既能提高配电网线损评估的科学性,又能辅助挖掘配电网降损潜力,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688924.X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5 , G06Q10/0639 , G06F18/23213 , G06F18/24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配电网线损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多源数据融合模块、线损数据校验模块、线损数据修正模块、线损计算分析模块、线损异常诊断模块和多级协调降损模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网线损计算数据质量不高、异常诊断困难及降损方法单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210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82948.X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大型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控制方法及能源管理中心,包括获取能源巡检单元输出的巡检数据;根据所述巡检数据向所述能源巡检单元发送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能源巡检单元执行巡检作业;获取数据采集系统输出的能耗设备单元的第一工作状态数据和生产设备单元的第二工作状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数据向所述能耗设备单元发送操作控制指令,所述操作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能耗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数据向所述生产设备单元发送生产调整指令;所述生产调整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生产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企业能源管理人工依赖性强,数据存在人为因素无法真实反映情况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