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7837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43072.1
申请日:2019-03-28
申请人: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监测项目;步骤二:计算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步骤三,确定监测控制偏离度δ2;步骤四:比较δ1max与δ2大小;步骤五: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六:对既有道路设施工后的损伤进行分级;步骤七:建立工后评估模型;步骤八:进行结构安全性核算;步骤九:比较各个结构中的应力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的大小;步骤十:结构中的应力大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则对该结构采取补救措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评估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进行定量的分级、不能定量的说明施工对既有道路设施的影响程度以及评估结果比较粗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93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43580.X
申请日:2019-03-28
申请人: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前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资料收集整理;步骤二: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备性;步骤三:确定评估范围与评估对象;步骤四:变形控制指标的确定;步骤五:测定物理力学参数;步骤六:在软件中建立工前评估模型;步骤七:输入物理力学参数;步骤八:对既有道路设施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步骤九:导出计算云图;步骤十:计算得到的结果判断穿越工程对既有道路设施影响大小;步骤十一:影响大时对设计资料与施工方案进行修改,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十,直至影响在设计范围内,评估结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评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估,依据工程经验进行判定风险的大小,缺少定量的界定,同时控制标准也比较模糊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56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243694.4
申请日:2019-03-28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摘要: 一种基于监测控制偏离度的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损伤判定方法,包括步骤一,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步骤二:确定穿越工程施工过程中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步骤三:计算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选择最大值作为最终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步骤四:确定穿越工程施工后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2;步骤五: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与监测控制偏离度δ2的大小;步骤六: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七:当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1.0时,对既有道路设施采取补救措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工后损伤评价没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常采用定性的评价以及评价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7837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243072.1
申请日:2019-03-28
申请人: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监测项目;步骤二:计算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步骤三,确定监测控制偏离度δ2;步骤四:比较δ1max与δ2大小;步骤五: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六:对既有道路设施工后的损伤进行分级;步骤七:建立工后评估模型;步骤八:进行结构安全性核算;步骤九:比较各个结构中的应力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的大小;步骤十:结构中的应力大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则对该结构采取补救措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评估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进行定量的分级、不能定量的说明施工对既有道路设施的影响程度以及评估结果比较粗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43694.4
申请日:2019-03-28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一种基于监测控制偏离度的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损伤判定方法,包括步骤一,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步骤二:确定穿越工程施工过程中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步骤三:计算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选择最大值作为最终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步骤四:确定穿越工程施工后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2;步骤五: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与监测控制偏离度δ2的大小;步骤六: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七:当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1.0时,对既有道路设施采取补救措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工后损伤评价没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常采用定性的评价以及评价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05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810386841.9
申请日:2018-04-26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三维模型加载试验台及用于隧道病害观察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包括反力框架基础、轮轨装置、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反力框架基础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门形框架和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弧面反力框架,弧面反力框架内部穿设有隧道模型;轮轨装置包括底板上方的轨道、可沿轨道相对滑动的平移车和设置在平移车上的模型底座;加载系统包括设置在弧面反力框架内侧的加载装置,顶撑在隧道模型顶部外侧壁上的弧面加载板,连接加载装置和弧面加载板的加载弹簧;量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位移计。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进行隧道区间全周加载、用于模拟隧道三维模型,传力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05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86841.9
申请日:2018-04-26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三维模型加载试验台及用于隧道病害观察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包括反力框架基础、轮轨装置、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反力框架基础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门形框架和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弧面反力框架,弧面反力框架内部穿设有隧道模型;轮轨装置包括底板上方的轨道、可沿轨道相对滑动的平移车和设置在平移车上的模型底座;加载系统包括设置在弧面反力框架内侧的加载装置,顶撑在隧道模型顶部外侧壁上的弧面加载板,连接加载装置和弧面加载板的加载弹簧;量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位移计。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进行隧道区间全周加载、用于模拟隧道三维模型,传力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208793013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403682.0
申请日:2018-08-29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一种区间隧道注浆台车,包括中部可拼装支架主体和设于中部可拼装支架主体左右两侧的可拼装工作平台,可拼装工作平台与可拼装支架主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连接件与可拼装支架主体焊接固定,可拼装工作平台通过与连接件插接连接进而与可拼装支架主体固定;中部可拼装支架主体包括矩形底板、脚轮和设于矩形底板上的若干层矩形可拼装支架,所述脚轮为设于矩形底板底部的两列脚轮;可拼装工作平台包括可拼装工作平台主体结构、可拼装工作平台支腿和插接件。本实用新型适合不同高度,不同尺寸断面的地铁区间隧道,可以不断向上中部操作平台和两翼工作平台,从而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尺寸断面,保证注浆施工能对拱顶、两侧拱腰同时施工,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547543U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20610295.8
申请日:2018-04-26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三维模型加载试验台。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力框架基础、轮轨装置、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反力框架基础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门形框架和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弧面反力框架,弧面反力框架内部穿设有隧道模型;轮轨装置包括底板上方的轨道、可沿轨道相对滑动的平移车和设置在平移车上的模型底座;加载系统包括设置在弧面反力框架内侧的加载装置,顶撑在隧道模型顶部外侧壁上的弧面加载板,连接加载装置和弧面加载板的加载弹簧;量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位移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进行隧道区间全周加载、用于模拟隧道三维模型,传力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33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72069.5
申请日:2014-02-28
申请人: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粉细砂地层加固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加固地下工程施工中遇到粉细砂地层。本发明使用高压双液水泥射流旋切粉细砂地层,双液水泥与其旋切粉细砂地层产生的粉细砂凝固成加固体以加固粉细砂地层。本发明粉细砂地层加固方法利用高压双液水泥射流切削粉细砂地层,切削后的粉细砂与双液水泥快速凝固,硬化后形成加固体,对粉细砂地层有很好的加固作用。本发明粉细砂地层加固装置可有效的实施本发明的粉细砂地层加固方法,并且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现场搬运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