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防刺服的性能评价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62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8262.8

    申请日:2024-07-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防刺服的性能评价方法,属于人员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标准穿刺实验数据中的动能数据、防刺服层数数据和防刺服厚度数据;基于所述动能数据、防刺服层数数据和防刺服厚度数据构建金属防刺服性能评估函数;基于所述金属防刺服性能评估函数构建防刺服优化方案;基于301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以及待评估不锈钢试样数据构建修正方案;基于所述优化方案和所述修正方案构建金属防刺服性能评价模型,基于所述金属防刺服性能评价模型输出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快速的评估金属防刺服设计的性能是否合格,并给出以防护性能或轻量化为目标的合理优化方案。

    一种针对子弹和破片冲击的芳纶防弹衣的快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4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3351.2

    申请日:2024-03-28

    IPC分类号: G06F30/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子弹和破片冲击的芳纶防弹衣的快速设计方法,包括:设计芳纶弹道性能拟合公式,获取若干组芳纶弹道实验数据对芳纶弹道性能拟合公式进行拟合;构建背部凹陷计算公式,获取背部凹陷数据对背部凹陷计算公式进行拟合;获取防护要求信息,基于拟合后的芳纶弹道性能拟合公式和背部凹陷计算公式、防护要求信息实现芳纶防弹衣的快速设计。本发明建立了一种芳纶防弹衣抗子弹和破片冲击的层数设计方法。通过开展少量的弹道实验,既可获得任意层数芳纶的弹道极限以及弹道极限下的背部凹陷,根据所需要的防护要求可以进行最优化设计。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可以克服多层防弹衣弹道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的不足。

    基于神经网络的防护材料疲劳样本制备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15221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96066.1

    申请日:2023-03-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防护材料疲劳样本制备方法及设备,包括:将所要制备疲劳样本的防护材料样品固定在防护材料疲劳样本制备设备中,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图像信息数据,通过激光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得位移信息数据和压力信息数据,通过多波混合模糊神经网络对三通道信息流进行模糊分析后控制电机制备疲劳样本,通过分步共享神经网络分析图像信息获取疲劳样本最终效果图。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批量高效的产生疲劳样本,既能控制疲劳样本产生疲劳的强度,也能够控制疲劳样本的制备时长,避免了在人为制造疲劳样本时无法定量研究的缺陷,也解决了疲劳样本本身难以大量获得的困难,实现了标准化、定量化制备疲劳样本的全流程。

    一种用于爆炸物抓取的四轴机械臂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6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07862.6

    申请日:2021-04-15

    IPC分类号: B25J9/16 B25J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用于爆炸物抓取的四轴机械臂控制方法,属于防爆排爆技术领域,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设备操作难度,提高爆炸物处置效率。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机械臂的末端初始位置P1和目标点P2,对线段P1P2进行位置点的平均划分,所划分的位置点以及P1、P2组成机械臂的末端轨迹。顺次获取机械臂的末端位置点坐标,均采用逆运动计算流程计算第一肩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1,第二肩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2,肘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3。控制端周期性地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中包含逆运动计算流程当前所计算的每个末端位置点对应的θ1,θ2和θ3,用于控制机械臂的第一肩关节、第二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轴旋转角度,从而使得四轴机械臂末端由初始位置P1到达目标点P2。

    基于UHMWPE二次混合编织的抗冲击复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18840.7

    申请日:2020-07-23

    IPC分类号: F41H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UHMWPE二次混合编织的抗冲击复合结构,属于防护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抗冲击复合结构包括复合材料板、铝合金框架、纤维编织物Ⅰ以及聚氨酯软胶,两块复合材料板分别粘贴在铝合金框架的上下两个表面上,纤维编织物Ⅰ铺设在铝合金框架的空腔中并注入聚氨酯软胶进行填充固定。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抗冲击防护结构质量大、不方便搬运、有可能产生二次伤害的缺点,采用纤维编织物、铝合金框架、复合材料板相结合的防护结构设计,在达到相同防弹标准下,防护结构所用的质量更少,更易搬运,减小时间成本,并且还能提高防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