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298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26254.7
申请日:2020-11-05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44 , C21D1/32 , C21D1/18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钢,所述混杂钢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成分:C 0.10%~0.40%;Si≤0.30%,Mn 0.25%~0.80%,Cr 4.0%~6.0%,Ni 5.00%~7.00%,V 0.4%~0.6%,Nb≤0.06%,Mo 0.60%~0.80%,Al 1.60%~2.20%,P≤0.02%,S≤0.02%,余料为Fe。本发明混杂钢的成分原料设计基于合金成分体系和多性能复合,赋予混杂钢可控的多性能,具有低合金工程结构钢特性、工具钢特性、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特性、耐热钢特性和高耐腐蚀性并避免赤热脆性的特性,有利于实现“一钢多用”目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32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83669.4
申请日:2019-01-29
IPC: G01N1/28 , G01N3/30 , G01N3/06 , G01N23/225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 G01N3/06 , G01N3/30 , G01N23/2251 , G01N2203/001 , G01N2203/027 , G01N2203/06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裂解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尺寸为10mm×10mm×55mm的冲击试样,然后在加工的冲击试样的一个10mm×55mm面上加工深为0.5mm,宽为0.3mm~0.5mm的方形槽;二、采用冲击试验机对加工出方形槽的冲击试样进行冲击试验,得到冲击试样的冲击功Ak;三、计算冲击试样的冲击韧度αk;四、观察冲击试样断裂后断口的形貌,并测量断口断面的表面积,综合评价金属材料的裂解性能。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加工复杂的试样,不需要使用高端设备,简单易行,成本低,工时低,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为材料裂解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28174.1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11/00 , C21D8/06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38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8 , C22C38/6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调控前轴用低碳贝氏体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控锻控冷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直径为Ф130mm的前轴用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棒材经下料、中频感应炉加热,滚锻、模锻、切边后上控冷线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先快冷后缓冷的分段冷却方式进行控冷。采用该工艺获得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组织+少量细小弥散分布的铁素体组织,贝氏体组织比例占90~95%,抗拉强度Rm为990~1050MPa,屈服强度Rp0.2为650~670MPa,室温冲击功AKU为60~63J,同时具有合适的维氏硬度,硬度控制在370~380HV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08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1350772.4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控制38Si7弹条残余铁素体的成型工艺。本发明将直径为Ф13mm的38Si7棒材经中频感应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冲压成型后在一定温度下利用余热淬火处理,冷却液为市售无机水溶性淬火剂,冷却到室温后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中温回火,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空冷至室温。采用该工艺获得弹条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回火屈氏体(板条长度为10~20μm)加残余铁素体(<1级),具有合适的洛氏硬度,硬度控制在44~46HRC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50772.4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控制38Si7弹条残余铁素体的成型工艺。本发明将直径为Ф13mm的38Si7棒材经中频感应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冲压成型后在一定温度下利用余热淬火处理,冷却液为市售无机水溶性淬火剂,冷却到室温后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中温回火,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空冷至室温。采用该工艺获得弹条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回火屈氏体(板条长度为10~20μm)加残余铁素体(<1级),具有合适的洛氏硬度,硬度控制在44~46HRC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83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621044.0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锻造汽车发动机胀断连杆毛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料:选镁合金挤压棒材为原料;步骤二、取样:沿原料的挤压方向取样,得到坯料;步骤三、预处理:将坯料加热至320℃~400℃,保温5min~10min,得到预处理后坯料;步骤四、锻造处理:对预处理后坯料进行模锻,得到料件;步骤五、后处理:将料件空冷至室温,得到镁合金锻造汽车发动机胀断连杆毛坯。采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成功利用镁合金锻造出发动机连杆毛坯,锻造过程无缺陷产生,连杆毛坯表面平整光亮,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裂解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58707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848080.X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3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60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20 , C22C38/4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06 , F16C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满足重型汽车发动机曲轴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组织要求的大棒材轧制工艺。该大棒材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连铸大方坯→加热炉加热→可逆轧机粗轧→连轧机精轧→锯切→冷床控冷→集捆→入保温坑缓冷。为了满足对轧材心部原奥氏体晶粒度、铁素体比例和组织均匀性的要求,控制方法对连铸坯加热制度、热轧变形制度、精轧温度、先共析铁素体析出温度区间冷速和入坑温度给出了明确要求。采用该控制方法后,轧材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原奥氏体晶粒度不低于6.0级,铁素体比例不低于25%,带状组织不大于2.0级,组织均匀,无异常粗大晶粒。从而达到了一种国际领先的重型汽车发动机非调质钢曲轴对原材料的组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328174.1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11/00 , C21D8/06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38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8 , C22C38/6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调控前轴用低碳贝氏体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控锻控冷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直径为Ф130mm的前轴用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棒材经下料、中频感应炉加热,滚锻、模锻、切边后上控冷线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先快冷后缓冷的分段冷却方式进行控冷。采用该工艺获得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组织+少量细小弥散分布的铁素体组织,贝氏体组织比例占90~95%,抗拉强度Rm为990~1050MPa,屈服强度Rp0.2为650~670MPa,室温冲击功AKU为60~63J,同时具有合适的维氏硬度,硬度控制在370~380HV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32298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226254.7
申请日:2020-11-05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44 , C21D1/32 , C21D1/18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钢,所述混杂钢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成分:C 0.10%~0.40%;Si≤0.30%,Mn 0.25%~0.80%,Cr 4.0%~6.0%,Ni 5.00%~7.00%,V 0.4%~0.6%,Nb≤0.06%,Mo 0.60%~0.80%,Al 1.60%~2.20%,P≤0.02%,S≤0.02%,余料为Fe。本发明混杂钢的成分原料设计基于合金成分体系和多性能复合,赋予混杂钢可控的多性能,具有低合金工程结构钢特性、工具钢特性、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特性、耐热钢特性和高耐腐蚀性并避免赤热脆性的特性,有利于实现“一钢多用”目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58707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848080.X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3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60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20 , C22C38/4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06 , F16C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满足重型汽车发动机曲轴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组织要求的大棒材轧制工艺。该大棒材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连铸大方坯→加热炉加热→可逆轧机粗轧→连轧机精轧→锯切→冷床控冷→集捆→入保温坑缓冷。为了满足对轧材心部原奥氏体晶粒度、铁素体比例和组织均匀性的要求,控制方法对连铸坯加热制度、热轧变形制度、精轧温度、先共析铁素体析出温度区间冷速和入坑温度给出了明确要求。采用该控制方法后,轧材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原奥氏体晶粒度不低于6.0级,铁素体比例不低于25%,带状组织不大于2.0级,组织均匀,无异常粗大晶粒。从而达到了一种国际领先的重型汽车发动机非调质钢曲轴对原材料的组织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