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含能材料气流冲击感度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8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5351.9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试含能材料气流冲击感度的装置及方法,其通过向盛有试验样品的试验容器内通入气体,并通过气压调节装置调节进入试验容器内的气体压力,能够对试验样品受气体冲击感度进行测试,适用于对含能材料在受到快速增压时是否会发生危险进行测试,填补了目前含能材料受气体冲击感度测试的技术空白。其中,通过设置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来控制气压调节装置的调压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而且自动化的操作可实现以毫秒级别完成目标压力的增压,提升了试验精度;另外,测控模块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度试验过程进行监测,可以温度、压力、光信号综合判断样品是否产生危险,提高了试验的可靠性。

    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0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3315.1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微纳气泡反应塔和加药装置;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用于供入酸性废水的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一出药端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水管道加入pH调节剂,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二出药端与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用于向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加入活性药剂。本发明通过向酸性废水中投加pH调节剂使其转换为中碱性后再通入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中,还向微纳气泡反应塔中通入活性药剂,使酸性废水在臭氧微纳气泡和活性药剂的作用下被充分处理,而且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一种臭氧微纳气泡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0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2114.X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微纳气泡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气泡发生装置,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其中,所述臭氧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一次溶气;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二次溶气。将臭氧和废水经过一次溶气过程和二次溶气过程后,废水中的微纳气泡的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微纳气泡在水中的稳定性,大大延长了微纳气泡的湮灭时间,利于臭氧传质与溶解,可以极大提升臭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本发明的废水处理系统不必增加接触反应塔数量即可达到废水效果,从而使废水处理系统的体积减小,集成化程度较高,便于流动化作业,使用方便。

    一种耐强酸且能快速固化的磷酸盐基复合堵漏剂

    公开(公告)号:CN11126967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1469701.4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强酸且能快速固化的磷酸盐基复合堵漏剂。该种堵漏剂由A、B两种组分构成,按照重量份计,各部分的配方如下:A部分:酚醛树脂,70~80;增韧剂,5~20;三氧化二铝,30~40;填料粉体:1~15;B部分:固化剂,10~50;偶联剂,5~25;促进剂,1~10;磷酸,10~15。堵漏前将AB两部分在常温下混合后涂覆在金属板上,将金属板用力压在泄漏点上固化1-5分钟后,即可达到堵漏效果。本发明的复合堵漏剂固化后具有优异的耐强酸、耐酸有机溶剂和耐高温性能,并且对金属的粘合力高,适用于强酸介质、强有机化学品的管道、罐体、法兰等设备泄漏时的快速粘贴式堵漏。

    一种便携式贮箱快速带压堵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6829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1469702.9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贮箱快速带压堵漏装置,其包括:空心主轴(1),其内套有顶压杆(2),二者以螺纹连接,该顶压杆(2)上端具有旋转手柄(21),其下端具有顶压片(22);与所述空心主轴(1)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架(4),该第一支撑架(4)具有呈L型连接的支撑梁和支腿,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空心主轴连接处具有与所述空心主轴垂直的扩展面部(41),在所述扩展面部(41)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空心主轴(1)平行设置的第二轴(5)和第三轴(6),第二支撑架(7)绕所述第二轴(5)可旋转设置,第三支撑架(8)绕所述第三轴(6)可旋转设置,且每一支腿端部都具有吸盘(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