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729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77401.7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实时振动故障诊断传感器,包括压电振动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处理器,压电振动传感器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并传输给数据采集处理器;数据采集处理器对采集的电荷信号进行计算分析,用于发动机涡轮泵实时FFT分析及故障诊断;数据采集处理器包括电荷放大转换电路模块、模拟量接口模块、AD模块、单片机数据处理模块;电荷放大转换电路模块将电荷信号转换为差分的电压信号;模拟量接口模块将差分电压信号转换为0~5V的模拟电压信号并输出;单片机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分析振动信号,并进行判读诊断。本发明用于发动机涡轮泵实时FFT分析及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642676.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包括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和底座,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喷管基体采用一体化设计打印成型,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通过焊接连接。本发明内外壁及部分进、出口集合器采用一体化成型,省去内外壁扩散焊工艺及部分零件间的焊接过程,简化传统铣槽式再生冷却喷管延伸段生产流程,大幅减少零件个数和焊缝数目,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78540.6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水力试验驱动系统,包括高压交流变频调速子系统、高压变频电机子系统、操作控制子系统,高压交流变频子系统与高压变频电机子系统连接,用于为高压变频电机子系统提供动力及转速控制;高压变频电机子系统用于为涡轮泵提供旋转驱动力;操作控制子系统用于对高压交流变频调速子系统、高压变频电机子系统进行控制、对涡轮泵性能进行实时监测。本申请提供一种泵水力试验驱动系统的起动方式连续可调,且可以在该转速范围内长时间稳定工作。通过合理的设计,该驱动系统主要用于提供驱动动力和速度调节控制,实现定转速运转,具备良好的动态控制特性以及完备的监测与保护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42676.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包括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和底座,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喷管基体采用一体化设计打印成型,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通过焊接连接。本发明内外壁及部分进、出口集合器采用一体化成型,省去内外壁扩散焊工艺及部分零件间的焊接过程,简化传统铣槽式再生冷却喷管延伸段生产流程,大幅减少零件个数和焊缝数目,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42700.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防护增强型3D打印喷管延伸段,包括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和底座,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本发明内外壁及部分进、出口集合器采用一体化成型,利用3D打印优势冷却通道进出口区域采用埋入式设计,冷却通道肋直接延伸到端面,冷却通道进口更靠近小端端面,冷却通道出口更靠近大端端面,延伸到端面的肋充分保证了端面的结构强度,冷却通道进出口与端面的距离可以减小到1mm以内,使得冷却剂流经喷管延伸段端面尖角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较为充分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6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642700.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防护增强型3D打印喷管延伸段,包括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和底座,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本发明内外壁及部分进、出口集合器采用一体化成型,利用3D打印优势冷却通道进出口区域采用埋入式设计,冷却通道肋直接延伸到端面,冷却通道进口更靠近小端端面,冷却通道出口更靠近大端端面,延伸到端面的肋充分保证了端面的结构强度,冷却通道进出口与端面的距离可以减小到1mm以内,使得冷却剂流经喷管延伸段端面尖角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较为充分的冷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