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76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205079.0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B62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多运动模式异构球形机器人,它由一个母体球形机器人、若干个可对接子体球形机器人、若干个三驱动子体球形机器人、若干个可捕获‑对接‑弹射可对接子体球形机器人的弹性阻尼驱动对接机构、若干个可捕获‑弹射三驱动子体球形机器人的弹性驱动对接机构组合而成。每个可对接子体球形机器人通过一个弹性阻尼驱动对接机构与母体球形机器人组合、分离;每个三驱动子体球形机器人通过一个弹性驱动对接结构与母体球形机器人组合、分离。本发明通过对三类球形机器人的变形、组合和分离的设计,达到使异构球形机器人具备可重构和多种运动模式的目的,满足在地外星球、森林溶洞、矿井废墟等复杂环境中自主协同作业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5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89029.5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元离散数据融合时序数据增强CNN分类性能的方法,即收集多元离散数据和时序数据;将时序数据作为数据组一基础数据,将多元离散数据中的一种离散数据作为数据组一结果数据,将剩余的其它种类离散数据作为数据组一扩充数据;将数据组一扩充数据填充到数据组一基础数据中作为数据组二基础数据;数据组二结果数据同数据组一;构建基于数据组一、二的CNN模型一和二;对模型一和二并行训练;对训练后的模型一、二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正模型参数、重构模型,直至模型一和二的准确率≥50%,F1值≥50%,且模型二较模型一性能提升≥5%。本发明利用多元离散数据,将其与时序数据融合对原始数据进行填充,提升模型分类的准确性和F1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307855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106352.X
申请日:2008-05-1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F16L55/32 , F16L101/30
Abstract: 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左、右半球壳内固设法兰盘,法兰盘设相互连通通道且连接导流管;右半球壳端部有与发电机连接的叶轮,其与空腔相通,空腔连导流管,一直流无刷电机和带螺纹导轨柔性轴设于右半球壳法兰盘上,直流无刷电机连接可旋转挡板;左半球壳法兰盘设容置通道,柔性轴贯穿该通道,柔性轴上螺设有双面螺纹螺母,该螺母外接齿轮,该齿轮固设在左半球壳法兰盘上并连接直流无刷电机;两法兰盘上均套设有电磁铁。本发明在管道内部移动速度快耗能低,移动同时还可依靠自身结构充电。柔性轴设计可以使本发明在弯管、变径管、竖直管等管道内顺利通过。本发明制造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在管道检测、管道维护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63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68372.9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变质心控制原理的共轴双旋翼空地两栖球形机器人,该球形机器人包括具有保护其内部机构、为其在飞行模式下提供额外升力和在陆地滚动模式下提供壳体支撑的类涵道式球壳机构,飞行模式下提供所需升力的共轴双旋翼驱动机构,陆地滚动模式下提供所需力矩的陀螺框架驱动机构,在两种运动模式下提供姿态调整所需力矩的变质心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变质心驱动机构分别与共轴双旋翼驱动机构、陀螺框架驱动机构的协同作用,实现球形机器人的两栖运动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灵活、运动模式可变、地形通过性强的优点,可满足在矿井废墟、森林溶洞等非结构化环境中进行抢险救灾、侦察探测等工作任务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4343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12043.5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B60F3/00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双球机器人,它包括车桥、固定在车桥两端的球壳、驱动球壳运动的驱动机构、浮力调节装置、搭载舱和太阳能电池板。搭载舱固定在球壳内,球壳在浮力调节装置的作用下,深入水下或漂浮在水面或行走在陆地;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球壳搭载着搭载舱在水下、水面、陆地行走,完成相应的作业操作。本发明通过水下推进器与转动电机相结合实现机器人水陆两栖行走,利用太阳能向机器人提供不间断动力,实现机器人长时间、远距离作业。本发明具有不倾覆、转向灵活、续航时间长的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野外救援、近海岸登陆、海洋学研究和调查、海上航道勘测、海洋渔业开发等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01307855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810106352.X
申请日:2008-05-1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F16L55/32 , F16L101/30
Abstract: 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左、右半球壳内固设法兰盘,法兰盘设相互连通通道且连接导流管;右半球壳端部有与发电机连接的叶轮,其与空腔相通,空腔连导流管,一直流无刷电机和带螺纹导轨柔性轴设于右半球壳法兰盘上,直流无刷电机连接可旋转挡板;左半球壳法兰盘设容置通道,柔性轴贯穿该通道,柔性轴上螺设有双面螺纹螺母,该螺母外接齿轮,该齿轮固设在左半球壳法兰盘上并连接直流无刷电机;两法兰盘上均套设有电磁铁。本发明在管道内部移动速度快耗能低,移动同时还可依靠自身结构充电。柔性轴设计可以使本发明在弯管、变径管、竖直管等管道内顺利通过。本发明制造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在管道检测、管道维护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318549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112284.8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其包括一个球形外壳,在该球形外壳内设有包括喷水推进装置、沉浮装置和驱动机构。所述喷水推进装置包括一推进泵,其上连接吸水管和喷水管的一端,吸水管和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球形壳体上开设的吸水口和喷水口上,其上设有控制喷水量遥控机构。所述沉浮装置包括设于球形外壳内的储水箱和其上连接进出水管的一端,该进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设于球形外壳上的专用进水口和专用出水口;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球形外壳内的内壁上驱动球形壳体转动;本发明创新性的提出在球形壳体中仅增设一个喷水推进装置,就使得本球形机器人在水中也可以自如灵活地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84343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11212043.5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B60F3/00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双球机器人,它包括车桥、固定在车桥两端的球壳、驱动球壳运动的驱动机构、浮力调节装置、搭载舱和太阳能电池板。搭载舱固定在球壳内,球壳在浮力调节装置的作用下,深入水下或漂浮在水面或行走在陆地;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球壳搭载着搭载舱在水下、水面、陆地行走,完成相应的作业操作。本发明通过水下推进器与转动电机相结合实现机器人水陆两栖行走,利用太阳能向机器人提供不间断动力,实现机器人长时间、远距离作业。本发明具有不倾覆、转向灵活、续航时间长的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野外救援、近海岸登陆、海洋学研究和调查、海上航道勘测、海洋渔业开发等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924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30710.3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B63H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介质多运动模式仿生水蛇机器人,它由若干节仿生水蛇单元通过十字正交驱动机构串联而成。在每节仿生水蛇单元的外壳上通过转动轴安装有若干片第一蛇鳞片和第二蛇鳞片,第一、第二蛇鳞片间隔地呈阿基米德螺旋形状布置在壳体上,壳体内设有驱动外壳、第一蛇鳞片和第二蛇鳞片变形和动作的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鳞片的变形设计,实现仿生水蛇机器人的不同形态和运动模式,达到跨介质多运动模式的目的,不仅可以在海洋、河流和湖泊中游动,还可实现浅滩登陆、陆地移动、海底复杂地形运动,满足在陆地、水中和气/液管道等多变介质环境和多变工况下开展侦察、探测、搜救等任务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87035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10212492.2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变形机构,它包括呈圆环状的伸缩构件,伸缩构件由多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接而成,处于伸缩构件外侧的连动杆与前端圆环之间连接有前支杆组件,处于伸缩构件内侧的连动杆与后端圆环之间连接有后支杆组件,前端圆环与后端圆环相对应设置,前后端圆环之间密封连接有滑动构件,滑动构件呈圆筒导管状,滑动构件穿过伸缩构件中间的中空部分,滑动构件的内腔为一个独立空间且通过前、后端圆环与外部相连通,滑动构件连接有一个驱动构件,驱动构件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水下机器人的外部形体可通过本发明变形机构而在球体与梭体间变换,梭体结构可减小水下机器人行进中所受水阻力,极大节省了有限的能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