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9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4451.5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力学刺激整套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气缸、空气压缩机、气缸智能控制器、导管、3D细胞培养凝胶。本发明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气流,在气缸智能控制器的调节下,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气缸的循环往复运动,同时在气缸下方放置好载有细胞的3D培养凝胶,从而在一定的频率下进行细胞生物力学刺激。本发明模仿生物体肌肉收缩及舒张和行走时软骨处的按压及提起等人体正常生理组织活动,通过体外细胞生物力学刺激验证实验,并结合体内实验,实现组织再生机理的更深层次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1676.X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3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丙交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及羟基固定剂的作用下得到L‑丙交酯。催化剂包括氧化锌和氧化亚锡,其可以有效提高催化效率,提高乳酸转化成丙交酯的速率。羟基固定剂的使用将乳酸、低分子量聚乳酸锁住使其留在反应瓶中参与反应,从而提高获得丙交酯纯度。在解聚反应过后生成粗丙交酯含量最高可达到96%。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81492.0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了力学性能可控的柔弹性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及制备导电沟槽结构支架。本发明通过微压印技术制备了具有导电功能的良好取向形态的沟槽状微纳结构支架。通过在复合膜表面构建了定向沟槽的微图案结构,并进行PDA涂层修饰,构建了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双效协同体系。根据本发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可用于骨修复、神经修复、皮肤修复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44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48604.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聚乳酸基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聚乳酸基共聚物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制备聚乳酸及其不同共聚物种类的微球。本发明通过调节聚乳酸基共聚物与致孔剂的比例,获得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微球。进一步将制备的微球浸泡在溶液中,使微球表面覆盖涂层,大幅提高了微球的细胞黏附性,使其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本发明所获得的微球形状均匀,通过加入致孔剂,并通过浸泡溶液在微球表面覆盖涂层,使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表面细胞黏附性,可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改善皮肤衰老。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4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49362.5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链段结构可控的可吸收嵌段共聚物微球制备方法,利用小分子引发剂,预先通过两步预聚嵌段技术合成预聚物,并利用预聚物原位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获得链段结构精确可控的聚乳酸己内酯嵌段共聚物(BPLCL)。同时进一步以BPLCL为原料,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BPLCL可吸收微球,其成分简单、粒径均一、细胞亲和性、黏附性较好,在载药和医疗美容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99526.2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干细胞生物可注射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锂藻土、高分子材料及化学交联剂,高分子材料与锂藻土的质量比为0.01‑100;高分子材料为丝素蛋白、明胶、季铵盐壳聚糖、甲壳素、胶原蛋白、层纤粘蛋白其中一种或其组合。根据本发明,具有合成简易、结构均匀稳定、生物活性高、可在临床上现配现用的特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