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9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004717.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薄膜材料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纳米薄膜材料厚度和密度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方法包括:采用穆勒矩阵椭偏仪测量对应的实际穆勒矩阵和实际退偏度;依据菲涅尔反射理论获取待测样品的幅值比和相位差并将其代入待测样品的理论穆勒矩阵;以理论穆勒矩阵和实际穆勒矩阵拟合偏差最小为目标获取各层的平均复折射率和平均层厚度;分别以平均复折射率和平均层厚度为均值预设各层的厚度和密度概率分布模型并将其加入反射光的斯托克斯向量,进而获取理论退偏度;以理论退偏度曲线和实际退偏度曲线拟合偏差最小为目标获得厚度和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本申请通过分析薄膜样品的退偏特性,能够准确表征纳米薄膜样品的厚度和密度不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90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93514.0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3F7/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刻胶曝光过程动态形貌原位高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其由测量光路模块和曝光光路模块组成,在测量光路中,测量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依序经同步快门、反射镜、起偏器、光弹调制器调制后照射到样本表面并反射,反射光束被两分束器分成光强大致相同的三束光,分别遭受不同规格的波片和偏振分束器的解调,进而由6个光电倍增管感知瞬时光强;根据测量光强并结合测量系统光学模型,提取出样本的测量穆勒矩阵,进而根据样本光学模型求得样品三维形貌,以实现光刻胶曝光过程的动态监测。本发明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原位动态测量、测量信息丰富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96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410006781.9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76 , G06T7/136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建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建筑场景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构建点云数据集,点云数据集包括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利用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获取训练后的点云分割模型;利用点云分割模型对实际应用中的建筑场景进行点云分割,获取点云分割结果;根据点云分割结果获取分割出的任一建筑构件类别对应的熵值;根据任一建筑构件类别对应的熵值对该任一建筑构件类别的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进行评估。本发明利用分割预测结果中建筑构件类别对应的熵值来反应分割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利用熵值实现了对分割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量化,实现了无需预先标注数据对点云分割模型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979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710309204.7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样设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触发式水底沉积物采样装置,包括机架、触发组合机构和采样机构,触发组合机构包括蓄力机构和触发机构,蓄力机构包括第一外壳、蓄力弹簧、手轮、蓄力摇杆、齿轮和齿条,触发机构包括第二外壳以及第一限位机构;采样机构包括采样筒、连杆机构、封口片和第二限位机构,封口片铰接在采样筒上并且也铰接在连杆机构上,以用于封堵住所述采样筒的底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以用于限制所述连杆机构的位移。本采样装置的蓄力机构和触发机构配合可以让采样筒深入水底进行采样,采样方便,而且连杆机构可以带动封口片转动来对采样筒封口,可以精确有效地实现封口动作,不需担心坚硬物质对采样筒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654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61697.2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赤泥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一种拜耳法赤泥粒径分级预处理铁铝回收方法。首先把拜耳法赤泥通过物理分选方法进行粒径分级,分为粗赤泥和细赤泥的两部分。粗赤泥通过磁选,重选等物理选矿工艺,获得铁品位高的铁矿石以及粗颗粒的砂子,分别加以利用。细赤泥与碳酸钠、石灰石及碳粉混合后进行还原烧结,通过控制烧结条件,将铁的磁化还原焙烧以及铝的碱石灰烧结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熟料经稀碱液溶出铝酸钠,溶出渣进行磁选回收铁精矿,残留的钙硅渣脱碱洗涤后用于建材行业。本发明实现了铁、铝等元素的联合回收,并很好地实现了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能有效地缓解拜耳法赤泥堆存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54075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152240.4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工程质量允许偏差检测系统与构建方法,其中检测系统包括用户操作界面模块,三维渲染模块,平面检测模块和测量计算模块;所述用户操作界面模块用于提供用户操作接口与图形化交互界面,具体包括:文件导入、显示渲染模型、展示模型分块列表、提供平面列表和输出测量信息;所述三维渲染模块用于点云分割、渲染和高亮显示;所述平面检测模块用于提取导入点云数据的平面信息;所述测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质量检测项目的数值结果。本发明预期能够达到高效、高准度地得到施工质量检测结果的目的,克服了当前手工测量和部分智能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数据零散,检测指标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71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1910213425.3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F31/20 , B01F1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翻转振荡器的离心管简易固定装置,属于化学分析检测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顶板、离心管插筒、放置板、底板和垫板;顶板和底板分别设于离心管插筒上、下两端,且顶板和底板中部均设有对应离心管插筒的开口;放置板用于在使用时固定于离心管插筒内部;垫板用于在使用时垫于待振荡的离心管和放置板之间;顶板的形状尺寸与待使用的翻转振荡器的上扣盘匹配设置;底板的形状尺寸与待使用的翻转振荡器的下托盘匹配配置。该装置能够直接将离心管固定至翻转振荡器上,无需借助专用试验瓶,直接对离心管进行翻转振荡操作,翻转振荡结束后得到的离心样本能够直接用于检测,可以省去样本转移步骤,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0973.8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刻分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套刻标记的衍射场仿真、误差测量灵敏度分析方法及设备,衍射场仿真方法包括:结合套刻标记的参数和测量参数数确定入射光经过套刻标记后的出射点位置,所述出射光包括零级衍射光和高级次衍射光中的至少一级衍射光;根据各出射点的位置,结合测量参数获取各出射点的琼斯矩阵;结合各出射点的琼斯矩阵确定各出射点处的出射光电场矢量;根据所述出射光电场矢量获取各出射点的光强。通过本申请,通过套刻标记物镜后焦面衍射光频域图像的不同区域以及测量条件、套刻标记形貌参数等配置参数对套刻信息的灵敏度进行分析,能获得对套刻误差感知灵敏度更高的探测区域,能对测量条件配置组合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5407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2240.4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工程质量允许偏差检测系统与构建方法,其中检测系统包括用户操作界面模块,三维渲染模块,平面检测模块和测量计算模块;所述用户操作界面模块用于提供用户操作接口与图形化交互界面,具体包括:文件导入、显示渲染模型、展示模型分块列表、提供平面列表和输出测量信息;所述三维渲染模块用于点云分割、渲染和高亮显示;所述平面检测模块用于提取导入点云数据的平面信息;所述测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质量检测项目的数值结果。本发明预期能够达到高效、高准度地得到施工质量检测结果的目的,克服了当前手工测量和部分智能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数据零散,检测指标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0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135368.5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管冷却系统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泵辅助冷却系统,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回转泵,其中:所述蒸发器的集汽腔通过蒸汽管道与冷凝器连接,蒸发器的集液腔通过冷凝回流管道与冷凝器连接,且所述冷凝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储液器和引射器,该储液器和引射器通过所述回转泵连通,并共同构成辅助回路。本发明通过改变齿轮泵的输入电压调整制冷工质的流量可实现系统的主动控温,解决传统分离式热管无法调控温度的问题,同时提高冷却系统主回路流体质量流量,保证船舶运行中系统启动和运行的稳定性,并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