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59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84701.2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N20/00 , G06V20/13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效用地调查识别方法,包括:从所搭建的低效用地识别的综合特征指标体系中获取低效用地样本;利用K‑Means对低效用地样本进行聚类以及利用XGBoost‑SHAP分析不同类型低效用地样本的关键影响因素,量化得到环境变量特征重要性权重;利用地理相似性分类空间推测方法,对所得到的环境变量特征重要性权重对全部待识别地块进行相似性评估,得到潜在的低效用地类型。本发明利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划分不同的低效用地类型,并对其特征重要性进行提取,解决低效用地影响因素繁多,类型复杂,影响机制未知的问题。利用地理相似性分类空间推测的方法解决低效用地样本少、单类样本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519624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36812.0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肉桂精油微胶囊,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肉桂精油10%~30%、麦芽糊精60%~80%、明胶10%~30%、单甘脂0.25%~2.5%、蔗糖酯0.25%~2.5%,水为余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肉桂经干燥、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肉桂精油;配制麦芽糊精和明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在壁材溶液中加入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肉桂精油进行乳化;均质处理后干燥,即得。本发明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得到的微胶囊颗粒中肉桂精油含量为30-1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5%以上,产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分散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应用范围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151962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36812.0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肉桂精油微胶囊,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肉桂精油10%~30%、麦芽糊精60%~80%、明胶10%~30%、单甘脂0.25%~2.5%、蔗糖酯0.25%~2.5%,水为余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肉桂经干燥、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肉桂精油;配制麦芽糊精和明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在壁材溶液中加入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肉桂精油进行乳化;均质处理后干燥,即得。本发明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得到的微胶囊颗粒中肉桂精油含量为30-1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5%以上,产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分散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应用范围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5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12080.9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C41/36 , C07C43/23 , C07D307/91 , C07D311/64 , C07D403/14 , A61P35/00 , A61P31/12 , A61P31/10 , A61P31/04 , A61P43/00 , C12P7/22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共生真菌单体化合物快速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共制备石油醚层次生代谢产物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从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Bdf-2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测定了单体化合物的抗细菌、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以及不同单体化合物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首次对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Bdf-2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与杜比亚蟑螂长期共生过程中是否会使该菌株产生结构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194713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10032681.X
申请日:2007-12-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茶油加工方法,包括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蒸炒油茶籽;茶油的提取和茶油精炼步骤。本发明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改造传统茶油生产工艺,提高毛油质量,减少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油的精炼损失,提高产油率,并减少精炼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中VE、角鲨烯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成品茶油的质量和其保健功能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9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57260.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保花保果的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组份:1‑10份的1‑萘乙酸、0‑100份的硼砂、200‑400份的磷酸二氢钾和0‑2份的2,4‑对氯苯氧乙酸。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叶面肥溶液配置难,操作繁琐,配置不佳仍会出现落花落果,药剂残留影响植物生长,减弱油茶保花保果效果的问题;在油茶的花期和果期喷施,促进了油茶春梢生长与花芽分化,显著提高了油茶的保花率和保果率,对于油茶林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改善效果,进而达到油茶林丰产稳产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1194654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710032965.9
申请日:2007-12-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D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茶油调和油,其组成为精制茶油40%~70%,菜籽油25%~45.5%,花生油1%~10%,大豆油0%~10%和玫瑰茄籽油0%~10%。本发明根据不同的天然食用植物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以人体膳食脂肪酸平衡为原理,将茶油与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玫瑰茄籽油或其它植物油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经科学调配,改变脂肪酸组成,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食用茶油调和油脂肪酸组成SFA∶MUFA∶PUFA接近1∶6∶1的最佳比例,并达到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6∶ω-3=4~6∶1的要求,符合人体膳食脂肪酸平衡原理,成为具有特定调节和改善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营养调和油,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94445.5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公开了一种黄曲霉菌CZB‑13及其用途。该菌株的分类学名称为Aspergillusflavus,该菌株已于2024年7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494。本发明提供的黄曲霉菌CZB‑13及其发酵液均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可用于油茶炭疽病菌防治。该菌株可用于制备成菌剂,在油茶种植和病害防控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543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92298.4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P1/02 , C12N1/14 , C12N1/02 , A61P31/04 , A61P39/06 , A01P1/00 , A01P3/00 , C12R1/77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蕊蛇菰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或抗氧化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该方法包含:(1)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多蕊蛇菰中分离内生真菌;(2)将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将步骤(2)得到的液体种子接入灭菌的大米培养基中培养,将大米培养基的发酵产物在乙酸乙酯中冷浸提取,减压浓缩后得到多蕊蛇菰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4)采用TLC-MTT-生物自显影法和DPPH法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或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取多蕊蛇菰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获得具有抗细菌和/或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194713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032681.X
申请日:2007-12-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茶油加工方法,包括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蒸炒油茶籽;茶油的提取和茶油精炼步骤。本发明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改造传统茶油生产工艺,提高毛油质量,减少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油的精炼损失,提高产油率,并减少精炼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中VE、角鲨烯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成品茶油的质量和其保健功能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