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流场板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9060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1811358752.X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流场板,用于主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阳极流场板,所述波纹流场板设置有流道,所述的流道内设置有规律分布的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为规律分布的波纹结构,形成波纹流道。所述波纹结构的特征呈正弦函数Asin(Wx),其中A为幅值,W为角频率,所述波纹结构的波峰波谷形成扰流结构。本发明的波纹流场板中的扰流结构使得流道的璧面速度梯度增加,因此,璧面的剪切速率增加,加速了阳极侧的生成物——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缓解了阳极侧因二氧化碳气体堵塞所导致燃料供给不足,电池性能下降的情况。与此同时,波纹流场板中的扰流结构更有利于传质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电池的输出性能。

    一种基于可伸缩的结构光栅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523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010382489.9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伸缩的结构光栅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光源、可伸缩的结构光栅、图像采集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结构光栅设有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在电能作用下可伸缩,所述光源的光线透过结构光栅后,在被测区域上形成网格光图案;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测区域上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对网格光图案进行标定,以及根据图像信息获取经过被测区域的被测物体的三维特征和位置信息。本发明由光源的光线透过结构光栅形成网格光图案,通过调节结构光栅的伸缩,对网格光图案进行标定,再结合标定后的网格光图案进行定位,实现通过结构光栅进行结构光定位,可广泛应用于光定位、光成像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变径流场板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790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05559.X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变径流场板及燃料电池,所述流场板用于氢氧燃料电池阴极侧气体和水的输送及分配。本发明将羽状网脉结构应用于阴极流场结构设计。所述仿羽状网脉流场包括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进气支流道和出气主流道,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和进气支流道上均设置有局部变径结构,且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和进气支流道分别与出气主流道相通。为增强局部传质,各进气主流道和支流道均设置有变径结构;在羽状网脉和变径结构的协同作用下,该流场结构具有强化传质、增强气体均匀分布、提高气体利用率、加速流道内液态水排出等作用,从而利于提高电池性能。

    一种便携式球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21222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524726.8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球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基座、栅孔壳体、若干阳极集电板、催化层、阻醇层、膜电极、阴极集电器、外引导线,所述栅孔壳体呈圆球形或椭球形且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并设有端盖,所述栅孔壳体的圆周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经线平行的弧状格栅,所述端盖设置有连接各阳极集电板的外引导线,所述阳极集电板、催化层阻醇层和膜电极弧度一致地由内向外依次紧贴地设在所述栅孔壳体各弧状格栅之间,且各膜电极与栅孔壳体外周面共面,所述阴极集电器呈弧形紧固在栅孔壳体的外周面且和对应的膜电极外表面紧密接触。本发明通过球形设计提高了电池的输出性能、体积功率比,同时可集合成堆栈实现大功率输出的同时便于后续维护。

    一种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二维变径流道

    公开(公告)号:CN116759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56052.0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二维变径流道,所述的二维变径流道的两壁面轮廓由数学函数分别进行几何控制,形成连续或周期变化的二维变径结构。所述的二维变径结构可以实现在X‑Y平面上多方向同时变径。本发明提出的二维变径流道具有在X‑Y平面上多方向同时变径的二维变径结构,在二维变径结构中可以形成涡流。所述的涡流可以打破流体的稳定流动状态,产生的离心力可以将液态水推离流道中心区域,形成液滴流和膜状流,避免液态水堵塞流道,降低压力损失。二维变径流道更有利于强化电池内部的传质/传热过程、加快液态水的去除以及降低流场进出口的压力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电池的整体输出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