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机轴系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808666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276198.7

    申请日:2012-08-03

    IPC分类号: F01D25/28 F01D25/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机轴系支撑结构,包括高中压缸和低压缸,高中压转子与所述低压转子通过一离合器连接,离合器的一侧还设有一支撑轴承,支撑轴承套设在所述高中压转子或低压转子上。该轴系支撑结构除了在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轴承进行支撑外,还在离合器的一侧设有一支撑轴承,这样在离合器啮合时,使汽轮机的低压缸并列后,由于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均由各自相应两端的轴承进行支撑,这样该支撑轴承就会形成一“轻载”轴承,这样就可有效满足离合器的使用要求,进而可有效保证这种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长时间正常运行,提高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的安全可靠性。

    热电联供凝汽式汽轮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3211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33646.7

    申请日:2012-12-11

    IPC分类号: F01D25/28 F01K7/38

    CPC分类号: Y02P80/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供凝汽式汽轮机,该汽轮机包括高中压模块和中低压模块两部分,高中压模块包括一高中压缸,中低压模块包括一中低压缸,高中压缸与中低压缸的分缸点设置在中压流通内部,分缸压力为1MPa-3MPa,高中压缸的中压端与中低压缸的中压端通过连通管连通,高中压缸的排汽口或连通管上设有抽汽管。该汽轮机将分缸点设置在中压流通内部,将汽轮机分为高中压模块和中低压模块两部分,与传统的在汽轮机流道内设置旋转隔板或内置式抽汽调节阀实现调整抽汽的方式相比,有效的降低了汽轮机设计难度,并且提高了热电联供汽轮机组的内效率;同时通过提高中低压缸分缸压力,可提高抽汽管的抽汽压力,进而可有效拓展此种抽汽方式对抽汽参数的适应能力。

    热电联供凝汽式汽轮机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2115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533646.7

    申请日:2012-12-11

    IPC分类号: F01D25/28 F01K7/38

    CPC分类号: Y02P80/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供凝汽式汽轮机,该汽轮机包括高中压模块和中低压模块两部分,高中压模块包括一高中压缸,中低压模块包括一中低压缸,高中压缸与中低压缸的分缸点设置在中压流通内部,分缸压力为1MPa-3MPa,高中压缸的中压端与中低压缸的中压端通过连通管连通,高中压缸的排汽口或连通管上设有抽汽管。该汽轮机将分缸点设置在中压流通内部,将汽轮机分为高中压模块和中低压模块两部分,与传统的在汽轮机流道内设置旋转隔板或内置式抽汽调节阀实现调整抽汽的方式相比,有效的降低了汽轮机设计难度,并且提高了热电联供汽轮机组的内效率;同时通过提高中低压缸分缸压力,可提高抽汽管的抽汽压力,进而可有效拓展此种抽汽方式对抽汽参数的适应能力。

    双缸同轴联合循环供热汽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2140938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66738.4

    申请日:2011-03-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缸同轴联合循环供热汽轮机,其包括一高压模块和一低压模块,高压模块、低压模块同轴布置,高压模块中设有高中压转子,低压模块中设有低压转子,高中压转子靠近中压缸的一端与发电机联接,高中压转子靠近高压缸的一端与一中间轴同轴联接,中间轴的另一端通过一自动同步离合器与低压转子联接,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之间通过低压联通管联通,低压联通管上设有低压阀组。该汽轮机可实现高中压模块与低压模块的在线“并车”或“解列”,所以该汽轮机运行方式十分灵活,其适用于高压模块单独背压运行、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抽汽凝汽式运行、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凝汽式运行,可以根据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一种新型热电联供汽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330675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80335.9

    申请日:2013-07-04

    IPC分类号: F01D19/00 F01D17/10 F01K17/02

    CPC分类号: Y02E20/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热电联供汽轮机,包括高压缸、中压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中压缸的排汽口通过中低压连通管与第一低压缸、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第一凝汽器,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第二凝汽器;在中压缸与第二低压缸之间的中低压连通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组;高压缸、中压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的转子单轴布置,依次连接,其中第一低压缸与第二低压缸的转子输出轴之间设置有一离合器。本发明在满足“以热定电”的大原则的同时,实现了对汽轮机内效率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根据热负荷的变化,尽可能的提升机组运行的内效率,使得机组在满足热负荷的同时,尽可能地发出更多电能。

    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机轴系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808666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76198.7

    申请日:2012-08-03

    IPC分类号: F01D25/28 F01D25/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机轴系支撑结构,包括高中压缸和低压缸,高中压转子与所述低压转子通过一离合器连接,离合器的一侧还设有一支撑轴承,支撑轴承套设在所述高中压转子或低压转子上。该轴系支撑结构除了在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轴承进行支撑外,还在离合器的一侧设有一支撑轴承,这样在离合器啮合时,使汽轮机的低压缸并列后,由于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均由各自相应两端的轴承进行支撑,这样该支撑轴承就会形成一“轻载”轴承,这样就可有效满足离合器的使用要求,进而可有效保证这种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长时间正常运行,提高在线解列式双缸汽轮的安全可靠性。

    双缸同轴联合循环供热汽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2140938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066738.4

    申请日:2011-03-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缸同轴联合循环供热汽轮机,其包括一高压模块和一低压模块,高压模块、低压模块同轴布置,高压模块中设有高中压转子,低压模块中设有低压转子,高中压转子靠近中压缸的一端与发电机联接,高中压转子靠近高压缸的一端与一中间轴同轴联接,中间轴的另一端通过一自动同步离合器与低压转子联接,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之间通过中低压联通管道联通,中低压联通管道上设有低压阀组。该汽轮机可实现高中压模块与低压模块的在线“并车”或“解列”,所以该汽轮机运行方式十分灵活,其适用于高压模块单独背压运行、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抽汽凝汽式运行、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凝汽式运行,可以根据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热电联供汽轮机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35552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39683.2

    申请日:2016-09-06

    CPC分类号: Y02E20/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供汽轮机系统,包括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和再热器,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冷再热蒸汽管道与再热器的入口连通,在冷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通向热网的冷段抽汽支路,在冷段抽汽支路上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冷段抽汽关断阀、冷段抽汽快关调节阀和冷段减温减压装置;再热器的出口通过热再热蒸汽管道与中压缸的进汽口连通,在中压缸的进汽口上设有再热蒸汽进汽阀组。通过冷段抽汽支路实现高排可调整抽汽,相较现有技术的温差浪费要小得多,减少了高品质能源浪费,使实际抽汽温度与抽汽需求温度相匹配,适用抽汽需求参数范围广,且无需在汽轮机通流内设置旋转隔板或座缸阀来实现抽汽,机组通流内效率高。

    热电联供汽轮机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67893U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621200030.8

    申请日:2016-11-07

    IPC分类号: F01K7/38 F01K17/02

    CPC分类号: Y02E20/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供汽轮机,包括依次连接且单轴布置的高压缸、中压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的容量大小不相等;中压缸的排汽口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与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分别连通,在中压缸与第二低压缸之间的中低压连通管道上设有控制阀组,在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的转子轴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高压缸的排汽口和/或中压缸连接有通向热网的抽汽系统。可根据抽汽需求量的变化,调整汽轮机参与运行的低压缸的个数,克服热电联供汽轮机普遍存在的因热负荷变化较大产生的汽轮机低压缸进汽量偏离设计点过多而导致的机组效率变低的难题,尽可能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